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9,(6):64-64
歙县自秦置县,历为郡、州、路、府治所,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徽文化和程朱理学的主要发祥地。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逢歙县置县2230周年,为更好地记述歙县独具特色的历史文脉,展现现代歙县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文明成果,宣传歙县优秀历史文化,扩大歙县知名度和美誉度,特由中共歙县县委、歙县人民政府主办,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3月28日,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在歙县云岚山举行“庚寅清明祭祀越国公汪华仪式”,海内外专家学者汪氏后裔300多人参加。而后游览徽州古城渔梁坝并在披云山庄召开越国公汪华文化暨徽文化研究传承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8-58
歙县提出“一城九品四区”思路策应“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一城”:整合徽文化各种资源,形成以徽州古城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特色乡镇的文化旅游板块。“九品”:围绕“一城”,塑造九大系列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古城风貌文化,整治中和街、打箍井街、瓮城段等古城重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紫阳书院,恢复古太平桥风貌,凸显古城特色;徽州府衙文化,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5.
徽商的兴盛与衰落,与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三个方面,分别考察了徽文化对徽商兴衰的巨大影响。文章以史为鉴,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新时代的新徽商。  相似文献   

6.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是弘扬徽文化、发展黄山旅游的根本,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市情、徽文化的特点,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普遍实施徽州文化知识教育尤为重要。之所以选择青少年学生为普教重点,是因为:徽文化内容广博、知识性强,具有很强的文化、社会、历史价值,适宜学校教学;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党风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为魅力安徽的一张名片,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窗口,陶馆着力提升徽文化软实力,弘扬正气的党风、改风、民风。一代大师陶行知的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无愧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称号。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为确保全面实现预定目标.年初,歙县按照“一年大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以“五个统筹发展”为统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速实施“861”、“443”行动计划,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和城镇带动战略.牢牢把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抓手,深入开展“效能建设推进年”活动。努力把我县建成“安徽工业重县、华东旅游强县、全国文化大县.进而建成展示徽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9.
作为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徽派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具有自身特色,已经越来越引人关注;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之一,与那些博物馆、文物堆里的文明相比,我们的徽文化就在眼前、就在古民居里: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之一,说起黄山必然要说徽文化,说起徽文化必然想起徽派古民居,优美山水、优质生态、优厚文化是黄山最响的三张名片,  相似文献   

10.
5月17日上午,时值歙县建县1788年即将到来暨歙县中学建校65周年之际,一本凝结着歙县中学、安徽省教育出版社的睿智和汗水,旨在落实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和谐教育,匡扶教育风气等多重功效的教材,由钱立生老师编著的《走近徽文化》中学(校本)辅助教科书试发行仪式在歙县中学小礼堂(古紫阳书院旧址)举行。与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8,(5):75-76
天下墨业,尽出徽州。在“中国徽墨之都”——安徽省歙县,有这样一个人,子承父业,几十年来默默为弘扬徽文化而努力着,为传承徽墨技艺而坚守着,寒暑春秋、无怨无悔。他就是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歙县工艺厂(歙砚厂)厂长周美洪。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7,(8):14-14
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根植于本土“小徽州”,伸展于中华大地。“徽文化”包含着物资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所说的“歙县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建在北京的歙县会馆,而同时期歙县也在武汉、扬州等好多地方都建有会馆,则男当别论;我们之所以要在诸多会馆中,特别对“歙县会馆”加以专论,不仅是因为歙县是古徽州的第~大县、是古徽州府衙的所在地,而且更因为“歙县会馆”最具徽州会馆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中国会馆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标本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徽文化,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钱念孙 《学术界》2005,(1):290-291
十数年来 ,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来到皖南 ,感受徽文化的神采和底蕴 ;也曾一次又一次地阅览相关书刊 ,了解徽文化的由来和演变。尽管我对徽文化及其研究已经并不陌生 ,但捧读黄山书社最近出版的《徽州五千村》系列丛书 ,仍然受到知识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徽州五千村》丛书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 ,从徽州文化完整性出发 ,将原徽州范围内的古村落作为文化遗存的整体加以审视和考察。因而该丛书除综合卷、屯溪区卷、徽州区卷、黄山区卷、歙县卷、休宁县卷、祁门县卷、黟县卷之外 ,还包括绩溪县卷、旌德县卷和婺源县卷。全书共 1 2册 ,2 80余万字 ,1 …  相似文献   

16.
徽州与徽州人,在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沙积水冲,沉淀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徽州文化。它的形成,与历史上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现在研究徽文化,并形成一门地方显学,其目的也就是传承徽文化,保护徽州文化生态,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税收文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关于税收文化的研究新兴不久。关于税收文化概念,还没有统一定义。文章试图对之予以界定,在税收文化结构层次方面采用制度、行为和心态三分法,分析了我国税收文化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我国税收文化建设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8.
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深人调研、反复筛选、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此项决策的实施,对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和“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工程、民心工程和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19.
古徽州历史悠久,自秦置黟、歙二县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受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商发达,经济殷实,更促成当地文风昌盛。当时徽人风雅成风,人才辈出,逐步形成了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徽文化”。徽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性质。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徽州民居雅致,祠堂宏丽,牌坊雄奇,四雕精美,村镇繁荣,园林遍布,具有艺术性、技术性、布局整体性和展示历史性、文化性的特点,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皖南古村落多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是地域文化——徽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徽商鼎盛时期的社会侧面,但是在过去的岁月里,大部分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坏,整体性保存完好的已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