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6,(5):1-1
2006年是又一个改革“攻坚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改革重点更突出,领域更广阔,包括文化体制、政府收支、粮食流通体制、司法体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它们将贯穿“十一五”全过程,并在更深层次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各地各级领导提出的挑战是明显的。把握这些改革的重点和关键,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动,才能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更为突出的“改革悖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性变革,是继国有工商企业改革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一般来说,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工商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备方式、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体制等方面,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因而国有工商企业既有的改革经验与教训,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国有工商企业改革的基本选择路线,从“放权让利”来独立化工商企业自己的利益开始,到国家控股前提下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造,再到充分地运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运用…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3):14-15
近年来.河北省财政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很多经验在全国推广,是名副其实的财政改革大省。2003年该省制定了激励性财政体制,对不同类型市县实行不同的财政激励政策。2005年.该省下发关于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行“一县两制、双轨并行”的改革,即在各县乡实行“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分类体制。目前,  相似文献   

4.
朱军 《决策与信息》2006,(12):25-28
从1978年至今的改革进程中,一路上留下了陈锦华深深的足迹:上世纪70年代,在“文革”的废墟上,助推宝钢;80年代一手筹建中石化;在主持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的岁月里,推出了包括股份制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亲历了通货膨胀、宏观调控与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的全过程。1999年后陈锦华出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他一生亲历中国经济改革的汹涌波涛,如今又在为中国企业发展而思索、奔走。  相似文献   

5.
张道刚 《决策》2005,(8):38-40
机制层面的改革带来的是量变,而体制的变革才是国有企业质变的关键,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突破的最后一道关口和坚冰。显然,从辽宁的“5·26会议”以及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不难看出这种体制创新之变。  相似文献   

6.
吴明华  徐浩程 《决策》2008,(10):20-23
如果说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大包干”的核心在于创出了全新的农村经营体制,农村税费改革的核心在于形成了新型的分配关系,那么,农村综合改革则剑指农村发展中最难攻克的“堡垒”: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7.
张军扩 《决策》2000,(11):12-13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为了保证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要在2010年左右形成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十五”计划期间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可以说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还存在重大缺陷,还严重制约着整体经济效益的改善。与以往的改革相比,今后改革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因而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概括起来,今后而临的改革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增值税改革的新方向,就是增值税扩围改革,它与“简税制、宽税基”的税制改革要求相符合。它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增值税扩围后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的破解,对于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对征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生:土地制度是改革的逻辑起点土地制度是再次启动全面改革的逻辑起点,既是当务之急,又是启动整个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枢纽性环节,要有顶层设计的改革框架和方向,可借鉴国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提出新型城市化道路以及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设计。宋健坤:城镇化是中国第三次社  相似文献   

10.
向德平  高飞 《决策》2014,(1):68-69
在中国政治经济一体运行的传统体制背景下,村居“政”与“经”盘根错节、长期混合运行,南海“政经分离”改革殊为不易,接下来还要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试点一直是中国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部分。没有试点的改革是灾难性的改革。对于积极的改革探索,我们不应过于苛刻,成功的改革需要呵护。但有了部分的经验而不能正确地对待、合理地利用,成功就会成为失败的诱因,把整体“成功”地带入沟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军工企业在中央“保军转民”政策下,逐步从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体制,但长期以来的体制因素使大多数军工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中趋于劣势地位。本文通过对军工企业现状的研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8-19
2012年12月26日,《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式发布,上海进一步部署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是在3年后,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真正表里如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税费改革后,作为一级直接面向广大农村的乡镇政权将面临着由农村税费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及新问题,而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是人民公社瓦解之后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的重建,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体制上及运行中的问题,需要从财权与事权、公共服务职能、监督渠道及村民自治四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当官是件很荣耀的事。而最近,以龙永图、李达昌、吴建民等省部级高官陆续淡出政坛,“辞官从教”一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目前的情况下,“辞官从教”无疑开辟了中国高级官员体面淡出政坛的“第三条道路”,预示着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自治与行政之间——解析“一乡两乡长”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生 《决策》2004,(4):33-35
简单地说,“一乡两乡长”事件的发生,说明中国的农村自治制度与国家的行政制度之问出现了缝隙,中国的乡镇行政体制需要改革,而中国的自治制度也需要谨慎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证,已写入2006年中央1号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新视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近日表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任务非常艰巨,新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能毕其功于10年之内。因此,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将勾画的中国经济改革蓝图至少放眼未来20年,而改革重心在前10年。注重城乡改革之间、经济不同领域改革之间、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协调推进,应是下一阶段改革的新特点。卢中原认为,如果说十四大以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主要是在对改革目标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自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改革,则重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政治改革的机制方向是增加舆.论的监督,增加对选民、对当地人民的负责。如果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不激励相容、不协调,政治改革将激化矛盾。财政一半是“财”,另一半就是“政”。我们有了很好的基础,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主要涉及“财”,也触及到“政”,那么下一步,“政”是绕不过去的。我们已经步入深水区,果敢而又慎重、坚定而又持续地推进财政改革,在管理国家的方式上采用现代国家的做法,将为更深层次的改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逐步延展、扩大、深入,才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农村改革,起源比安徽小岗村还早的江苏泗洪县上塘公社的一段历史,至今尘封,从未开启——早在1978年9月8日,上塘公社党委在没有任何政策和领导指令的情况下。毅然作出决定:以当时的人民公社为单位。对人民公社本身的僵化体制进行改革,动员全公社广大党员干部率领3.6万农民破体制、分田地、搞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