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企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有企业的建立、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与企业的同构,到改革之初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再到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直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是改革发展的艰巨过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我们会得到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历时十年。这些年来的改革主要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来抓,迈出了很大的步子。回顾中国企业改革走过的路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进而研究和提出下一步企业改革的思路,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加深对中国现代经济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一、中国企业改革的进展与成效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中国工业企业改革是从扩权开始起步的。几年来,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近百条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规定,初步明确了企业应该有的责任、权限和利益。例如,在计划方面,政府向企业下达的指令性产品生产计划已从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现在的60种,企业完成指令性计划后,可根据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计划。在购销方面,国家物资局统配物资品种已从1980年的256种减少到现在的26种,企业既可通过市场选购原材料,又可通过市场自销超计划产品,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议价或自行定价。据统计,到1986年,钢材自销比重已达30%左右,水泥达40%以上,统配煤达25%左右。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是企业成员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与重构。企业改革涉及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许多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已影响到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也是社会改革的一支最先进的推动力量,对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家袁恩桢日前同记者谈及解放国有企业面临困境时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今天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不是偶然的 袁恩桢认为,改革前,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是采取扩散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不断发展新企业,很少给予老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把老企业放在一个“竭泽而渔”的地位。改革后,在80年代,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是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我国的经济改革是沿着一条:“先农村、后城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渐进式、由易到难、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变革道路。20年来,已经走过了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改革国有企业到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改革到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的艰难路程。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展望未来,国有企业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同时深化改革,沿着商品生产者——商品经营者——资本经营者的轨迹发展,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化,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培养出忠于国有资本的企业家,使国有资本成为资本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改革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一)企业改革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唯一出路 当前我国正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和相应欠银行不良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有关部门调查,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1.7%,1994年清产核资后资产负债率上升到84.1%,大大超过50%的正常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并实际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务。 近年来企业改革举措不少,但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却依然步履维艰,效率低下,后劲缺乏,以致造成了1/3明亏,1/3潜亏,仅1/3盈利的局面。经过多年的探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  相似文献   

7.
改革十年来,围绕搞活企业产生了一系列的改革方式:从扩权让利发展到承包制,从启动利益分配机制发展到转变经营机制,企业改革由浅及深,实际效果相当显著。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承包制存在一些矛盾和局限性,特别是在明晰产权关系,实现政企脱钩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正当人们为深化企业改革探讨新思路的时候,企业改革的实践萌生了兼并机制和股份制。企业兼并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的在产权关系,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创新,不是孤立的制度安排,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涉及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思想观念的变革以及政府的改革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政府改革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体制基础上发生的改革,与其说企业改革是改革的关键,不如说政府改革是改革的关键。这是因为政府与企业是一种父子关系。老子不改,  相似文献   

9.
企业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这一要求和方向出发,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争取到本世纪末,使国有企业基本上建立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战略步骤和推进方略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走出改革的“迷阵”:政府与企业关系调整 回顾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仔细研究分析则不难发现,尽管我国经济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跳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放权——收权”循环的怪圈,把行政性“分权——放权”延伸到扩大企业自主权,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然而仅从“政府间关系调整”到“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也只触动了中国浅层次的利益结构。而深化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障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尤其是后勤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复杂而艰巨的改革 ,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切实转变后勤企业运行机制 ,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必须建立后勤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已越来越高。精细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一种新的手段,运用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将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沿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省国有企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由政府主管部门控制。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逐步发展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9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通过放权让利,即扩大企业自主权,特别是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财权,增强企业活力。1979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成都理工大学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 ,实现了学校与大后勤的规范分离 ,建立起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寻找到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的后勤社会化路子。  相似文献   

15.
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思想准备到实际操作,从农村起步到城市展开,从浅层次实践到深层次突破,从局部探索到全面推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这一时期,改革的重心主要在农村。城市只进行了一些单项改革的试验,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初到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它标志着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轴心,以企业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展开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央制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围绕这一方针,各地都进行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面的工作。这表明改革已步入了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1979年开始到90年代初的12年间,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了以“两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即将国有产权划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保存在国家手中,经营权放给企业,以让权放利的形式进行,其中采取了多种经营方式,以承包制为主,这一思路对我国的改革理论与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积极作用,使企业从完全无权到享有一定的权限.但在90年代初(91年前后,承包到期),呈现出了这样的状况,是企业亏损面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有1/3明亏,1/3暗亏,实际亏损面达60%,一年600亿左右,而  相似文献   

17.
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11月2日在北京举行。邹家华副总理在会上指出: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明年将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一重点工作上来。 由国务院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深化企业改革,部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 邹家华在讲话中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改革的形势。他说,15年来,我国的企业改革是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党中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宋光华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从政策调整到了制度创新阶段。围绕放权让利为中心的企业改革,由于实行利改税、减少企业负担,扩大企业留成等措施,国家对企业让利已基本落实了。但是,放权始终落实不了。提出“两权分离”,总是分...  相似文献   

19.
企业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这一要求和方向出发,下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争取到本世纪末,使国有企业基本上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正在向纵深发展.大部分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已经结束.改制后的企业建立了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优化机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中去。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企业焕发了生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继续开展.如何与改制后的企业相适应.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