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一直呈现多元化面貌的世界文化,是否应该并且能够走向“全球化”?目前世界各国各民族乃至各个阶层和个人之间,表现出了各种极不相同的反应。其中,持文化普遍主义态度与坚持文化特殊主义原则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成为对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和社会内部稳定的极大挑战。(一)文化问题的凸显是世纪之交一个重要现象。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在《什么是全球化》一书中认为:“全球性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从现在起,在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所有发现、所有胜利与灾难都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在 2 0世纪出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的形象 ,其学术之路是循着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的“实学”精神与“学隐”方式发展而来 ,钱氏的“实学”与学术建树实现了古今罕见的文化大对话 ,其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最杰出的贡献 ,在于以“全球化”的视野为 2 0世纪现代型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学术语境 ,引领和推动了当代中国学术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由形容词“多元文化的”(mu lticu ltural)演化而来,而“多元文化的”意为“属于一个由多种文化群体组成的社会的”,相对于“单一文化的”(monocu ltural)一词而存在。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的同质化的反抗,是弱势文化群体反对文化霸权的文化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 ,世界已发展到全球化阶段 ,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已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国际背景。全球化进程呼唤文化自觉 ,新的文化论争需要文化上的自知之明。在并非由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健康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 ,不是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 ,而只能是开放的文化天下主义 ;它既不自卑 ,也不自大 ;既有忧患意识 ,又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东方学”明确地指出在西方本位主义视野中的“东方”是西方社会为了自身的文化需要而建构出来的“他者”。在当代世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中,在西方成熟的媒体运作模式和文化工业的覆盖下,许多人担忧西方的东方主义不仅是西方人的想象,也很可能成为东方人自我的想象,即所谓“东方的他者化”的趋势,并担心这种趋势会对中国的文化和国人的民族认同感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担忧有着确实的现实背景依据,而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当东方主义指出“东方”一词是建构而来的时,本身也就否认了“东方”的确定性。“东方”同“西方”一样都是想象中的概念,两者都用彼此来确定自身的聚合。“东方”、“西方”的文化永远都在互动、交流、融合中传播。文化永远是不确定的动态演变,正如“他者”是永远确定的永恒存在,两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张允熠 《文史哲》2005,1(3):18-25
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转译、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philosophy之“实”。纵观西方近代哲学史,欧洲的两大主要哲学思潮即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沿着反黑格尔主义或曰“拒斥形而上学”的向度发展的。在“重建形而上学”的诉求中黑格尔的幽灵再现,未来的哲学将是“人类形而上学”或曰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中国向西方求知识、求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但全球化概念的背后存在着发源于西方学术的庞大理论群,而西方的理论是西方学者从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在他们的利益取向上提出的。中国学者应当保持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研究全球化在中国的发生史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己的利益判断和思想方向实行改革、推进开放,才能以共同体的力量参与新时代的全球化竞争,而避免文化主体缺损的被"全球化"或后殖民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透视“新时代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舒宪 《文史哲》2003,(1):30-36
自 2 0世纪 6 0— 70年代以来 ,“新时代运动”经过 30多年的迅猛发展 ,从西欧和北美扩展到全世界 ,形成了反叛现代性的文化寻根大潮。其影响所及 ,在学术、思想、宗教、科学、法律、商务、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引发出巨大的冲击波。它的前身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具有反文化性质的嬉皮士运动 ,如今已成为对抗物质主义的超越种族和国界而复归东方思想和原始宗教的精神觉醒运动和泛生态运动。它以“灵性”、“治疗”、“整合”等观念为依托 ,试图在传统基督教信仰之外重新找回人类与宇宙自然的精神和谐状态。可以说 ,不了解“新时代运动”及其深远的社会反响 ,就无法真实而全面地了解今日的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尝试从文化多元论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交叉视景中 ,省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视景中 ,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做一种“现代性”事件 ,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化乡愁的矛盾 ,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紧张关系的基本内涵 ,它们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文化限度 ,而且也是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全球化本身所必须接受理性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基本原因。通过这一反省或批判 ,我们可以对全球化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形成某种必要的预备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中的软权力与中国大众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虎 《江淮论坛》2006,5(5):88-9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软权力”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制约跨文化传播的显要因素之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软权力”的扩张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和挑战,这昭示着我们在不断增强“硬权力”的同时,务必不能放松对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软权力”的培育和建设。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对话的思维勇敢地去迎接这个挑战,同时在坚持“拿来主义”的前提下,实施“送去主义”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7,27(1):56-59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文化多样性一直被否认,各文化共同体都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用文化多样性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思潮兴盛起来。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文化整合成为新的命题,为此必须钩稽和建构普世的核心价值。历史上诸多寻求普世价值的方法都无法从必然性角度说明价值的普世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需要”概念出发,从价值产生的客观社会需要中才能钩稽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已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文化全球化”这一命题却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宽泛的概念 ,而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各自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因此我们不应轻易地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马上带来一个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商品流通是互利的 ,文化交流也是互动的 ,文化接受是历史的选择和群体的实践。认为单一文化或“美国文化”将会主宰全球的看法并不正确 ,而事实上中国文化也在全球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世界文化将走向“一体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是否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要拒绝抵制文化全球化浪潮?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纯粹”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文化领域中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需要在学理上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拒斥还是辩护: 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和特殊或共相和殊相、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在全球化时代,这个问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全球化过程内在蕴涵着普遍化和特殊化双向运动的悖论.全球化本身即意味着普遍化.无论是地方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球性的普遍意义,还是某种规则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奉行和遵从,都意味着或要求某种普遍性.但是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多样性和差异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主要集中在价值和价值观领域.以普遍主义姿态出现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普遍性,而是某种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即"西方中心主义"冒充"全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一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拒斥普遍性的典型的特殊主义.只有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性.为此,必须抛弃对自身特异性的自恋,接纳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的、政治的,在文化的层面上也在迅猛地持续进行.中国文化历史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问题,中华人文学术正成为一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问.在这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不能使中国人文学术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学术交融中消磨自身的个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放眼世界,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起点和工作基础,对中国人文学术做出新的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天府新论》2019,(2):63-69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科学审视语言批评“中国化”过程中的特定知识取向及其运作实施,检验其思想成果和正反效应的理论前提和现实根据。这一意指包括双向交互的两个层面: 其一,对于从语言维度出发来研究文学、文学活动的语言批评而言,“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必须遵循的基本立场,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的探索性过程;其二,对于“中国化”的知识诉求与贯彻来说,在强调语言批评必须关注当代中国的文艺现实和文化传统的同时,还需反思这种诉求对准确理解和科学运用语言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青 《晋阳学刊》2015,(3):3-8,75
一、并没有一种“后现代主义” 解:尚杰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访谈!您的专业领域是当代法国哲学,这包括了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后现代主义”.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学术专著都常常会提到这个词,无论是做文学、社会学研究,还是“时髦”的闲谈,大家都不假思索地使用着这个词,而不去弄清楚它的确切含义.您认为应该怎么定义“后现代主义”?哪些哲学家算是“严格的”后现代主义者?除了利奥塔,他承认他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以外,德里达、福柯都一直否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福柯的话语权力生成理论 ,较全面评析阿里夫·德里克对“全球化”进程的解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1 )发展主义是全球化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2 )“全球化”是建立在欧美中心基础上的一种乌托邦主义 ;(3 )“全球化”是以牺牲弱小民民族利益为代价的 ,存在求证存在是一种主动迎接挑战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悦笛  佑素珍 《学术论坛》2002,46(1):142-145
全球化是个多层次的发展性概念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其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从文化结构上看 ,全球化使各民族的实用性文化日益趋成一种普遍的全球性文化 ,但它们的理想性文化却有可能保留下来而呈现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从全球化构成上看 ,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四个层面 ,文化全球化问题在个体层面上特别凸显。世界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 ,是全球文化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它包括“全球价值的地域化”与“本土经验的全球化”两个互动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