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关系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省农村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发展八大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关键是让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并且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差距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城乡差距问题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比较1978~2003年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消费、家…  相似文献   

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其根本要求则是落实“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趋势。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是我市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认真抓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成为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而且影响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因此,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矛盾,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最大的体制性障碍.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关键是让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完整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五个统筹"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并且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差距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城乡差距问题现实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分析和揭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社会投资等方面的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为了解百姓对刚刚过去的一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认同度及对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期盼。元月份,自治区人大办公厅、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统计局按照“倾听百姓心声、关注社会热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开展了《宁夏百姓对经济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期盼》民意调查。解读这次民意调查结果,真实地显示一年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五”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存在差距。本文以福建“十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城乡居  相似文献   

10.
陈智 《四川省情》2006,(2):21-23
2001年-2005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时期,民生民本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城乡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待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客观反映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距,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接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权利,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构筑“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社会阶层差距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各阶层成员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收入分配结构,在这个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事关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排在首位,足以体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从统计上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准确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2006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了《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工作,顺应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要求,符合阿城发展实际和阿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一个必然要求,对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差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此,大量以收入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差距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类媒介。但笔者认为,从科  相似文献   

16.
正一、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的背景及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道德品格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提倡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发展差距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以及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两大维度上的动态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不具有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支出过大甚至会抑制城镇发展的活力。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民生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集中于初期阶段,农村农业发展表现乏力。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是影响当前乃至今后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统计》2008,(1):7-14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转向农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本文选取黑龙江省为实证样本,以1980—2011年度黑龙江省数据为依据,对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GDP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这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一刀切。具体到一地一村。怎样抓好落实,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