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对外交往的机会不断增多,面临的跨文化理解与交流的机会和问题也不断增多。这些在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对于跨文化人才的旺盛需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跨文化公民"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跨文化公民教育内容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搭建教育与交流的平台,加强受教育者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身份是连结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制度性纽带,体现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互惠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以民族国家作为参照系的公民身份越来越受到侵蚀。全球化不仅外在地削弱了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制度性关联,而且还内在地给个体的自我认同机制造成了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构想。多元公民身份超越民族国家的视界,建立一个包括亚国家、国家和超国家层级在内的公民身份体系,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空间和认同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教育主权的行使造成制约,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教育主权问题的关注。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国家主权是完整的整体,既不容许分割,也不能让渡。我国政府应把教育的最高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处理对外教育事务时坚持独立平等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以强化我国教育领域里的维权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又注重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研究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公民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提升公民教育素质的根本。通过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实质、公民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公民教育的价值追求的研究,对当代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建构,使公民教育有其基本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主要体现为:公共精神、新文化精神和理性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价值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培育中国公民社会的土壤以及民众的公民意识;新文化精神是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精神,它是公民教育的价值起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主体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精神以及德性精神,它是公民教育的价值选择。进而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为公民教育寻求合理的价值追求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是维系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公民教育是建构和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公民教育强化公民的身份认同及国家归属感,这是建构和提升公民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教育促进公民对国家制度的认同,这是建构和提升公民国家认同的关键;公民教育促进公民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这是建构和提升公民国家认同的核心;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国家责任感,这是建构和提升公民国家认同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英美等西方国家成为慈善大国得益于公民慈善意识的普遍化。在西方国家民众慈善意识形成的宏观环境因素方面,既有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激励慈善捐助的法律制度、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蕴和传承、对慈善行为的正确传导等政治、文化环境因素,又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庞大的中产阶层等经济环境因素。分析与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挖掘我国民众热衷慈善行为的内在动力,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作相应的转换以及存在的不足。西方福利制度的设计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参考,本文在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公民教育是成功的,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源于其方法的成功。探究美国公民教育方法,借鉴其宝贵经验,对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教育涉及的主题众多,对公民双重身份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共识;对真善美这一人类普遍信守的价值观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下的教育全球化给我国女子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国际挑战。要对我国女子高校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女子高校的办学经验,我国女子高校发展应实施现代化方略、品牌化方略、国际化方略、融合化方略。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权理论出现后,围绕国家主权理论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曾形成三次挑战国家主权的理论思潮,每次关于主权的争论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赋予国家主权以新的内涵和新的特质。对此,我国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提出了新的理论。这些关于主权理论的思考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解决失业的政策主张,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主要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政策,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政策以及促进人与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政策。战后西方国家之所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是因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垄断资本积累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我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外媒介教育与我国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众传播媒介自诞生以来 ,在社会预警、群体沟通、文化承传、知识普及、创造娱乐等诸方面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其无可辩驳的工具价值 ,然而 ,几乎同时产生的弊害也愈益明显地凸现。面对传媒强大的影响和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 ,尽快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开展媒介教育 ,教育人们学会主动选择媒介、选择信息 ,并对其内容进行反省、批判 ,是信息时代人人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 ,也是国际素质教育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 ,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 ,当前心理教育应成为学校和政府行为 ,加强学校心理学服务机构建设、心理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MPA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PA教育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学位教育。虽出现时间不长 ,但却肩负着改善我国现有公务员的素质状况以适应WTO规则的重担。文章从MPA教育的定位、办学模式及课程的设置三个维度 ,与国外MPA教育发展历史较悠久的国家进行了比较 ,其目的是在试办MPA教育阶段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全球化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经济进程 ,是在科技发展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形成的。它由于自身的特点 ,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正负双重影响。其正效应在于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 ;其负效应在于 ,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金融业面临着由此而来的诸多压力和潜在金融风险。对此 ,发展中国家必须从开放的节奏、宏观金融监管、利率汇率政策以及增强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入手 ,精心设计参与金融全球化的战略 ,力争趋利避害 ,最大限度确保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与归纳了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并对其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注重预防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认真总结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经验,以及成立相应的配套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