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豪放词探源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合乐歌唱的诗体。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考察其产生和发展,它当萌发于隋,兴起于唐,鼎盛于宋。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直与唐诗争奇,同元曲斗妍,和明清小说媲美,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宝”之一。把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在宋代便有所意识,如“红牙铁板”之喻和“自是一家”之说以及“抵掌而歌”和“吹箫低唱”等描述,已经看出两种词的风格之异、唱法之别和伴奏乐器之不同,但无以名之。最早以“婉约”和“豪放”名词派的人是明代张綎,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曰婉约,一体曰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手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綎不仅明确地以“婉约”和“豪放”命词派之名,而且还概括了这两种词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了各自的代表作家。后世论者多从张氏之说。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首先提出“豪放”这一审美范畴并用于诗歌批评。随着苏轼的进入词坛,“豪放”一语被引入词学批评领域。它初指词的形式“不入律吕”,但其内涵迅速扩大至包括词的内容逸出传统范围,表达豪壮之情,阔大之景,词人的性情具有“豪放”的特征,等等。明代张(?)将“豪放”与“婉约”作为词的两种典型风格提出,这在对词体的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清代的词学家们从词调的要求、词的内容及词人的素质等方面论证了“豪放”作为一种词学风格存在的必然性,并进而探讨了“豪放”词风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3.
陈友冰 《学术界》2023,(11):133-146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4.
木斋 《中州学刊》2005,(4):206-210
从词本体角度审视,稼轩体的本质特征既非豪放,又非婉约,也非婉约加豪放,而是悲壮沉郁;豪放之"豪"是对苏辛一派的贬抑.委婉、沉郁比之高调、豪迈,更为接近词本体的本质.酿豪放为悲壮、抗高调而沉郁,他者化为自我、昔我对比今我,凝抽象为具体、化议论为意象,以典故凝铸意象、托他人表达自我,平和中的激烈、日常中的沉郁以及以散文铸词等,构成辛词悲壮沉郁特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白石之词,张炎谓“清空”“骚雅”,沈义父谓“清劲”,汪森谓“醇雅”,谭献谓“清脆”,周济谓“清刚”,孙月波谓“清超”,陈廷焯谓“清虚骚雅”,戈载谓“清气盘空”。时下又有论者谓“清雅”,并以之为别于豪放、婉约的古代词苑中之第三派。我认为,宋词不存在豪放、婉约等派。所谓豪放、婉约,大抵就词作之风格而言,如徐釚谓“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沈曾植谓“易安以婉约为主,幼安以豪放为主”,詹安泰谓白右“极意创新,力扫浮艳,运质实于清空,以健笔写柔情,自成一种风格”,均从风格立论。正因为豪放婉约乃就风格而言,故同一词人  相似文献   

6.
山谷雅词是典型的文人词,其题材广泛,意境奇特,格调高雅,体现了其求新求变的美学追求。山谷雅词常以典入词;常寓有戏谑之笔;常于清新中蕴蓄刚直之气;常于词中自抒胸臆,表现对人生世事的感叹与超脱。其咏物词形象质朴,茶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边事武功之词寓豪放之气,开南宋抗战词派的先河。山谷雅词无论是题材内容或是表现方法,都在传统词作中蕴涵了新变的因素,婉约之作能于往复回旋中孕育深情,豪放之作也能澄澈明净,抒胸臆于沉郁之中,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雄健豪放、坦荡明快是李清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李清照的诗风一反其词风。在两宋的词坛上,她是婉约派的正宗传人,其词委丽,语言清新,意境雅洁,含蓄隽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写不出豪放词来。《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一首有名的豪放词。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大都集中在她的诗作之中。她的诗,辞锋锐利,雄健豪放,明快有力,毫无摧眉低首、顾影自怜之态。李清照于绍兴五年写的《题八咏楼》诗云:  相似文献   

8.
苏词被人称为豪放之词,但他真正属于豪放的词很少,他之所以被人推崇赞誉之致,是因为他善于从平常之物中见奇,所谓"搜研物情,刮发幽翳".  相似文献   

9.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清代前期,其特征体现为导引与凸显;二是清代中期,其特征体现为承纳与拓展;三是清代后期,其特征体现为充实与深化;四是民国时期,其特征体现为流衍与完善。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偏于婉约与豪放宗尚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婉约与豪放之体的主张不断张扬开来,从一个视点有力地提升了传统词学批评的层次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范仲淹、王安石的部份词作为滥筋,以苏轼有意改革词风为转折,到南宋辛弃疾时期始蔚为大观的豪放词创作,终于进入了能够“立派”的新阶段。长期以来,从风格的主导方面着眼,沿用传统的划分风格、流派的术语,人们目辛弃疾为继苏轼之后的最杰出的豪放词人代表,对辛弃疾在中国词体文学(尤其是豪放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自然是正确的。然而稼轩词中虽有豪放之作,但观全部现存辛词,不能不看到其中存在着婉约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其它豪放派词人笔下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宋代苏轼实在是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他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婉约词也写得辞情蕴藉,韵味醇厚,有的还能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使其婉约词独具个人风采。  相似文献   

12.
赵维江 《齐鲁学刊》2012,(1):121-125
天籁词直接承嗣遗山词,是北宗体派在蒙元时期最重要的创获。天籁词中不乏"清隽婉逸"之作,但就基本倾向而言,更具苏、辛、元豪放慷慨之风范。决定于白朴特别的人生经历及人生价值观,其词更接近东坡清旷放逸一格。白朴词多数作品很讲究艺术技巧,特别是在音韵格律上十分用心,其艺术造诣在当时北方词中当属上乘,堪称元初北宗词艺术形态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3.
杜牧的艳情诗以男女之情为中心,跟其它高雅题材内容融合,能够俗不伤雅英国议会议员,雅不避俗,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词体文学作为艳科,正是源自于它俗艳婉约的风格.而词的雅化也必然带来词体风格的转变,即在香软靡艳的婉约词风基础上,向俊逸雄肆的豪放词风转型.  相似文献   

14.
“豪放”是人们很熟悉而又常用的,吴世吕先生独具慧心,首先探本索源,指出:“陈登不理许汜,许汜说他‘湖海之士,豪气未除。’显然说陈傲慢,并非褒词。‘放’字则似乎起于魏晋间‘放浪形骸之外’一语,结合‘豪’与‘放’为一词而成豪放,大概起于唐朝,《唐书》称李邕为‘豪放不能治细行’则是指其品行,陆游为别人说东坡词‘不能歌’辩护:‘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也是澄东坡为人性格‘豪放’。”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而在其诸风格中占主导地位的豪放词风也别具一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又以词的当行本色出之,加以发展。在双重审美追求中,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顿挫沉郁的风格。与之相应,在文本思想上,作者将爱国豪情与抑郁忧思凝注一体。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比较曲折的表现手法,比兴用典,借古喻今,营造廓大的词境,备写沉郁顿挫之意。  相似文献   

16.
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宋词的重要作家,尽管人们向来一直以婉约词人目之,实则其有不少豪放之作。研究和评价柳永的这类作品,既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柳永其人,也可以弄清豪放词的渊源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7.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3日在湖北黄冈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苏轼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收到论文九十四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苏词的风格和苏轼“以诗为词”关于苏词的艺术风格,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苏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豪放,他们不同意下述观点:苏轼早期的词还是婉约风格,后来形成豪放风格,其间存在着一个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过程。他们指出,苏轼在青年时代奋力向上,期于建功立业,对都市生活习染不深,还未掌握词这一艺术形式。他在中年受到打击外任杭州之后,才着手学习填词。苏轼作词的最初两年——熙宁五年和六年的尝试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行香子·过七里濑》),就不是婉约词,而是豪放词。熙宁八年他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已经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山东济南人,故称“济南二安”。王渔洋《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此虽称颂,实未中肯。其实,易安寓豪放于婉约之中,幼安寓婉约于豪放之中。若一味婉约,则失纤丽;若一味豪放,则失之粗犷。兼而用之,不着迹相,始为大家。试看易安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轻易地上了天,并且与天帝谈心,其豪气远胜于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沈曾植云:“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易安有灵,后者当许为知己。”是易安之作,兼神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词学体派宗尚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于推扬婉约之体的承传,二是偏于推扬豪放之体的承传,三是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时主流词作风格与体派的宗尚,建构出我国古典词学审美风格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20.
毛文锡词说     
毛文锡词虽有以质直为情致,以致流于率露之病,但其好多作品,写景物游赏,写情感思绪,"细心微诣,直造蓬莱顶上",与其他花间词人一起,完成着对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开辟探索之功。而其《甘州遍》,在花间的儿女柔情之语中,加入风云感慨之词,实开豪放词边塞词之先河。不可以"庸陋"之评一笔抹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