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称谓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分的名称,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招呼言谈对象的一种方式。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应当给予明确的区分。称谓属于语义范畴,称谓词的词义必定表示某种人际关系或身份,但不一定能用于面称;称呼属于语用范畴,称呼语必须能用于面称,但不一定表示人际关系或身分。大量称谓词可用作称呼语,如爸爸、妈妈、科长、经理、老师等;但有一些却不行,如丈夫、妻子、科员、职员、学生等。姓名不是称谓词,但可以作称呼语;有些著词和“的”字短语,如王人蛋、老畜牲、狗东西、卖菜的等,也可以作称呼语而非称…  相似文献   

2.
面称是当面称呼听话人的一种称呼语 ,是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标志词。面称作为呼语不仅表呼唤 ,还反映和传递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某种态度和情感 ;不同的面称预设不同的语用用意、表达联合情感和分离情感维度上不同的人际关系信息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吾子”“夫子”和“数词+子”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子”“夫子”“数词+子”都是与称谓词“子”有关的结构,对它们的考察有助于得到对“子”的性质、特点的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从《左传》(并结合其他材料)看,“吾子”是“子”的派生结构,专用于对称,它兼含礼貌与亲昵,主要用于平等身份者之间;“夫子”专用于他称,主要用于下称上,是一种尊称;“数词+子”的结构一般用于称平等身份者,可表对称也可表他称,这说明“子”仍是名词,不是代词。  相似文献   

4.
透视美国“PC”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PC”?这里所谈的“PC”全称为PoliticalCorrectnes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颇为流行的新名词,而不是指同样十分流行的另一个“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这个“PC”直译就是“政治正确”,但和我们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美国人的“政治正确”不是表明什么正确的政治立场,而只是一种在公共领域反对歧视各种社会弱势群体乃至动物以至于自然的话语姿态。“PC”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对黑人的称呼上,称黑人是negro(“黑人”一词的正规用法)或nigger(黑鬼)就是“政治不正确”, 起码要叫black(黑…  相似文献   

5.
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词是由于人们在亲属和社会诸多关系中用来称呼的词语。汉语社团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 ,积淀了数以万计的称谓词。在这类词语中 ,存在着性别的异化现象。所谓“性别异化” ,是指称谓词适用的称呼对象的性别转移 ,也就是说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男性 ,后来可转称女性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女性 ,后来可转称男性。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是汉语中特有的词义变易现象。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助于我们对汉语词义系统演变的多样性的认识 ,所以应该引起汉语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其历史可谓悠久,但以“壮”作为一个统一的族名来称呼这一个民族实体则始于1965年10月12日。在这个统一族称出现之前,壮族有过许多不同的称呼,先贤们于壮族族称缘起的探究,多从某地壮族或壮族的某一部分来考察,因此他们的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壮族族称演变的考察,指出壮族最初得名于宋代宜州地区,“壮”的原始含义源于宜州地区的某一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越南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汉越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称呼语问题,并以“同志”一词为核心,分析了其在汉语与越南语中的语义语用之异同.以及背后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 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  相似文献   

9.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针对美国原住民的称谓问题,围绕着“美国印第安人”和“土著美国人”这两个词产生激烈的争议。在分析这两个词的源起以及赞成和反对使用的理由后,我们认为,用特定的印第安部落成员身份来称呼美国印第安人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0.
"支那"一词源于梵文"cina",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关于这个词的原意,学术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支那"一词的词义进行探讨,认为"支那"是一个超越了时空概念的词汇,借指所有中原王朝.对于"支那"一词的使用范围,笔者认为在东西文化发生大规模碰撞之前,在一些佛教界人士中使用相对较多.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也很少使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明治维新以后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抬头,在日本教育中,把中国说成"支那",意在把中国人说成是野蛮、落伍和无能的一群人,"支那"一词也逐渐由褒义转向贬义,抗日战争胜利后"支那"一词在日本从国家层面上才开始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悠久的玻璃制造史。历史上,对玻璃制品的称呼很不一致,曾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而在同一时代也曾多名并存。在玻璃出现后,曾长期以琉璃一词来称呼之。但琉璃一词除指玻璃外,尚指天然玉石以及人工建筑构件。在宋代以前,玻璃一词也曾指宝石,只是在宋代以后,玻璃才专指人工玻璃制品。而在目前,古代玻璃制品也同时有琉璃、料器、玻璃等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梦幻     
初读这篇章被作幽默诙谐、轻松舒缓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觉得李敖简直就是个大顽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在人物的称呼上。有时端庄典雅,充满真情。外祖母、妈妈、爸爸的称呼自然要恭恭敬敬、真真切切,一本正经;有时却又自然从俗,嘻嘻哈哈,充满灵性.兄妹八人一拨是“六千金”,另—拨是“元宝”;自己的外祖母,不称姥姥,却要叫做“妈妈的妈妈”“老太太”,爸爸变成了“老子”,妈妈也成了“小头目”“孩子王”,人物角色忽正忽反,忽上忽下,庄谐结合,倒错之中显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徐利明 《金陵瞭望》2010,(28):90-90
“文化”一词,在《辞源》与《辞海》中的释义,大致为三层意思:①在古代指文治与教化:②今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③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中,有时对同一辈分的亲属关系却用不同的称谓方式,如:称呼妻子的哥哥为"大兄哥",称呼妻子的弟弟就是"小舅子";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为"哥哥",称呼比自己年幼的同辈就是"兄弟"等。也就是说,在称谓中尽量避免使用"弟弟"等表示比自己年幼的称谓词,而采用其他的称谓方式。作者对这些称谓词的历时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现象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从尊称谓"的习俗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财富创造者的伦理尊严是人类伦理尊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一个人以合乎财富伦理的方式创造了真正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而因此得到道德上的肯定、称赞和尊重。人类社会往往借助于两个途径来维护财富创造者的伦理尊严,即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差不多,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到了春秋晚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了定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到了现代,“同志”成了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互称同志。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引用“同志”这个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我党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对“同…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1994,(4)
21世纪人类根治疾病的奇迹《行列》周刊1985年1期发出这样的呼吁;“我们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疾病不会使人致死,也不会使人致残的世纪。”遗传工程师们将实施一顶计划,对图在2000年之前,将构成人类遗传因素的10万种基因进行分类。遗传学家力图在20...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每一方案的出台,实质都是围绕着对经济关系的全面调整和经济利益再分配方面进行的。企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生产的基本单位,为了调整好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充分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生产积  相似文献   

19.
“是”字在西汉以前的语言中不是一个成熟的系词,而最初只是一个指示代词。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是”字作为指示代词的指示,称代作用逐步减弱,进而具有了系词功能。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已发展成为成熟的系词。这一发展过程在东汉人王充的《论衡》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新的社会关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强调指出:“人现在是并且将永远是进步的主要动力,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