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六年十月五日至八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大学在长春联合召开纪念吕振羽同志史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界知名人士和吉林大学师生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主题是研究吕振羽同志一生革命战斗的学术道路和重大的学术贡献。 会议认为,吕振羽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早的开创者之一,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为应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开辟了道路。吕振羽的学术成就,是他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历史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并紧密结合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开展史学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科学的历史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已为我国历史学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史学要论》等论著,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提出运用唯物史观改造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计划和设想,但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北洋军阀以“阴谋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了。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人相继而起,以唯物史观作为武器,研究、整理中国历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发表的是吕振羽同志的遗作与手迹。吕振羽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不幸于一九八○年七月十七日凌晨因病逝世。他于五十年代初曾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校长兼党委书记,为我校的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 吕振羽同志生前曾蒙受不白之冤。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构陷下,从一九六三年起失去自由,一九六七年又被投入监狱。但是,作为我党的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吕振羽同志在身陷囹圄、危及生命之际,却仍不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在没有纸、更没有自由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废报纸写下了二十余万字的史学评论和三千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词。为了纪念吕振羽同志,本刊这里特刊发他在失去自由、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撰写的一篇史学论文和几首诗作。  相似文献   

4.
我对有机会参加纪念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同志的学术讨论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这使我产生了对吕振羽同志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吕振羽同志是我的老师,我在延安时就听过他的中国古代史的讲演;他的许多著作,如《简明中国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等我都读过,得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5.
魏源史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繁多的史学论著,他的史学思想也很值得研究。如《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皇朝经世文编》等,都反映了魏源的著史意图,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魏源的史学特点“预示着史学风气的转变。”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不能不注意魏源的史学思想,而且还应该从他作为起点。本文仅对魏源的史学思想作一点探微工作,有不妥之处,请史学界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6.
葛懋春先生1951年从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协助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华岗,以《文史哲》为阵地,大力促进学术繁荣。"文革"后,葛先生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对史学理论学科对象、任务和体系的讨论,所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以思想性见胜。他最重要的一个思想,是把史学概论的对象限定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他还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他的领导下,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成为学界瞩目的史学理论研究重要基地。此外,葛先生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思想史的一般理论方法、先秦诸子、五四时期思想思潮,是他集中研究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吕振羽同志所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的时代背景入手,着重阐述了吕振羽同志在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方法论和他对中国社会从远古至近代社会形态发展诸阶段的一系列观点,并强调本书在学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在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贡献。吕振羽同志撰著本书不但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刻的政治动因,而且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严密的方法论和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是我国原始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吕振羽"乡村自治观"的形成可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在《村治月刊》时期,吕振羽对于乡村自治的理念与制度设计既异于三民主义的地方自治理论,也与同期的村治派不同.他认为实施乡村自治是现代民权政治的要求、乡村自治应当以"村"为基本单位、乡村自治须重视权利保障,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自治理论相暗合.在《三民半月刊》时期,吕振羽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和研究彼时中国的农村问题,并对乡村自治论题作重新阐发.他主张实现农村自治应以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为前提、农村自治本质上是农民问题.这可视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理论的皈依以及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 吕明灼著《李大钊思想研究》(198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李大钊思想的专著。该著是作者在已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既论述了李大钊早期的宇宙观、人生观、历史观,阐明了李大钊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肯定了他传播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贡献和他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同时也分析指出了他思想的局限性。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可贵的。通观全书,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与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初年发表的以《新史学》为代表的一系列论著中,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和历史发展观,并以此为武器系统批判了中国的旧史学,推动了近代的“史学革命”。梁氏之所以能成为“新史学”的开山宗师,不仅因其有着深厚的史学修养,更由于他能从国情出发,大胆引进外国的理论,并将其融会贯通,在应用中创新,在这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下面,我们便以他对日本史学家浮田和民著《史学通论》的借鉴为例,一方面探讨梁氏早期史学思想的渊源,另方面分析他在引进外来思想方面的作法。  相似文献   

12.
汤城 《东岳论丛》2007,28(3):98-100
邵晋涵是清代浙东史学的后起之秀,也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史学家。他在明代邓以讚《史记辑评》本的基础上,著成《史记辑评》,形成了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其泰 《河北学刊》2001,21(5):93-9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运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的特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阶段,范文澜即是其中出色的代表。他以25年心血成功地撰成的通史著作,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里程碑。所著《中国近代史》,标志着近代史研究进入了科学的阶段。他所揭示的中国近代史的基表线索,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教条化和“左”的倾向盛行之际,他坚决予以抵制,表现出捍卫历史学科学性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国史学批评始于唐代刘知几《史通》。如杨东纯著《中国学术讲活》说:“刘知几是中国史学批评的初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史通》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它之前,古代史学批评曾经有过漫长的萌芽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胡宏是宋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皇王大纪》和《知言》中不仅包含着完备的理学思想,也蕴含有丰富的史学思想。通过对其史学思想的探讨可以揭示南宋义理史学学派特点,也可认识到他对南宋义理史学的开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简评王元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两个最重要思想派别,弄清它们的关系无论对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对研究现代新儒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毅同志所著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  相似文献   

17.
吕振羽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代执教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时,在所编《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曾由北平聚魁堂讲义书局铅印发行)的基础上写就的,并于1933年11月定稿,1934年6月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该书计十余万言,共分十节,目次如下:一、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有深厚的史学素养和极高的史学造诣。他虽然不是专业史家,没有史学专著,但是他一生有丰富的史学活动。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作过深刻的阐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许多科学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拟从毛泽东一生读史、评史、用史的史学活动中,对其史学思想及其特点加以归纳和总结。一、重史学毛泽东对历史学一贯给予高度重视。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中国历史典籍加以研究,决心以十年功夫读完“经之类十…  相似文献   

19.
吴玉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太平革命以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1928年)、《中国历史教程》(1934年)以及《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1949年)等论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相应的中国史学研究领域,无不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20.
吕振羽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我国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同时,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数十年一直投身于火热的政治斗争,是我党的革命活动家。他的历史论著、教育思想,以及政治理论著述等,都是祖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研究、搜集、整理吕振羽同志遗著的过程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吕振羽历史著述系年》的基础上,又发现了若干历史著述篇目和不少有关教育、政论、时评、回忆录等方面的文稿,为了给研究吕振羽同志学术思想、革命活动以及中国历史,哲学史、民族史、革命史、文学史、教育史等工作提供方便,特编此《系年》。其体例按写作时间顺序分类逐年编排,列序篇名、体裁、署名、写作日期、发表处所及时间、收入书籍及篇幅等;其增仃、补订或新版者逐次注明,同版多次印利者,则在初版项下说明。某些著述还有遗漏或未找到出处,容后增补。如有不当,敬希读者指正。 在编辑过程中,得到江明同志指导与帮助,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