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和思维的体验性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对隐喻的研究。隐喻的基础是体验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一类事物,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更好地形象地分析了概念隐喻普遍性的认知体验性本质。  相似文献   

2.
Langacker的"意义等于概念化"及王寅在此基础上修订的"体验性概念化"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给词典工作者以释义新方向。基于该理论,通过举例论证对《牛津英语词典》2010—2013年收录新词的释义进行分析旨在阐述"体验性概念化"对英语新词释义的解释力。主张英语词典释义应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通过认知加工包括"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等,建立最贴近使用者认知过程的释义模式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处理能力及词汇能力。  相似文献   

3.
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文学文本中达到了融合,这种融合性是人类认知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语言意义美的展现.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体验内在观,其认知模式通过对意义的动态解释来达到对意义确定性的寻求,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达到了人类认知两极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西方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语言观,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科学,对翻译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翻译研究将语言学作为研究的基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出发阐释了翻译的主体性,以期为分析和描写翻译主体性这一十分关键的翻译研究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本功,可以用多种语言学理论来阐述指导。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突破传统语言学理论瓶颈,结合各语言学派理论的优势,简单实用,可以解释很多传统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以及语篇性等特点。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所包含的六大核心观点进行探讨,以认知过程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为焦点,阐述翻译实践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避免只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还要灵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实现译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互动,不断体验,最终达到翻译界所倡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6.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单向论述的倾向,且这四种观点都没能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来.为此我们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认为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框架中提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的决定关系;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的影响关系.笔者近年来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论述了语言体验性,一方面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作了理论铺垫,另一方面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也为语言体验性提供了证实.  相似文献   

7.
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有助于语言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具有观测性和验证性,语料库发展需要人们的内省和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语言学强调心智是体验性的,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功能语言学认为,交际和交流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进行交往、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似重合处较多,均承认体验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只是研究角度不同:认知语言学探寻人们的心理感知、认知推理,重视心理因素;功能语言学重视社会功能,强调语言意义是一套社会潜势功能.在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分析研究词汇语法层面的语言现象,挖掘语言学现象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8.
语言认知的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认知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共同课题。哲学上的客观主义、经验主义以及体验哲学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认知研究。对语言认知的理解也从语言符号独立于身体,发展到语言符号通过认知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直至体验哲学所倡导的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一种复杂动态系统。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各类语言符号相互联系和演变的过程中。支持这一论断的可靠证据是语言以复杂的神经网络为生理基础,这一基础也为从网络结构角度认知语言复杂系统提供了现实依据。语言网络观具备从语言学内部到语言学外部多学科理论的支撑:语言学内部有较完整的以语言网络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神经认知语言学与词语法;语言学外部有以认知科学为主导的神经、生理、心理学实验证据;复杂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为建立语言的统计模型提供了新思路。现有语言网络研究成果证明了基于网络观的语言研究具备充分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翻译学将语言学作为研究的基础学科.西方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哲学框架上的语言观,对翻译有更深远的影响.认知语言学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的三大观点,有利于指导我们来探讨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体验哲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语言生活形式观"等的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中看出他的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萌芽。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形成源于他的身体体验,隐喻和范畴化是其产生的方式,认知的无意识性是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中的模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域的相互耦合、相互整合构建成一个能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同语言现象做出一个更为统一的解释理念——模因域。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模因论中的模因概念,然后以模因论为视角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它认为,从交际本质来说,人们是以“模因域”为单位来使用语言、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模因域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层级性、全息性、有序性、动态性与演化性。  相似文献   

14.
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是突破美的恒定模式,肯定美的当下性、瞬时性、多变性,而他对永恒美的突破又集中体现为对宗教的背离。其诗集《恶之花》正是这种背离的感性呈现,借助由天堂到地狱的反宗教结构,将属于审美范畴的"永恒/瞬间"、"古典/现代"、"理性/非理性"等问题具体化为"上帝/撒旦"、"灵魂/肉体"、"崇高/罪恶"等二元结构,表达了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思想的内涵及他对永恒美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运作机制与"认知域"这一概念密不可分。基于认知域的转喻研究视角多元,包括上位域观、矩阵域观和域激活观等。近年来,语法转喻开始受到学界关注。转喻可为某些语法现象的成立提供认知动因,例如英语即时性动词表达延续性意义就是基于事件转喻的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阐释。指出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语言变异是网络交际者在语言的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驱动下,对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进行特异组合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词汇变异具有认知理据性,网络新词的语义建构可以得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用学研究是指运用认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语用问题。近年来,认知语用研究发展迅猛,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目前学界时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认知科学的催生下,语用研究出现认知转向:关联理论对言语交际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分析;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极大地拓展了语用学的研究视野;实验语用学以实验为手段探索人类对语言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为语用学研究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手段,语用研究呈现出以认知为取向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核心和基础。语言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词语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表征是连接语言和意义的认知纽带。"语言游戏说"中的语境依赖、生活体验、规则遵守和家族相似等观点反映出人类探寻语言认知路径的一些取向特点。基于认知视阈阐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从而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在现实中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语言的隐喻化特征及其与认知的关系。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语境在隐喻的辨认和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的违背,其理解也并不像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如果发现字面解释异常,要根据语境推断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式语研究在理论上有三个特点:词汇单位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语法模式和心理模式的融合。公式语并不是静止的由若干词和短语组成的语料,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公式化是语言的一个内在特征。受到近代西方语言哲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公式语的概念是围绕人脑处理言语过程提出的。公式语的界定和识别是开放式的,语法规则被淡化,词汇和语法的界限被模糊化,语言单位的边界也趋于模糊。而汉语的词语组合确定整体结构和语义的特点与这一理论核心相契合。公式语理念和汉语研究中的词组观及短语观的思想存在关联,体现在对语言单位的感知和整体结构语义的处理两个方面。以汉语为背景的公式语研究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