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禄 《今日南国》2008,(19):61-61
一名小伙了在全国首先使用QQ经营粥铺,居然一夜间迅速改变命运,让深陷绝境的小店起死回生!广州偷师学艺开粥铺 陈晨今年28岁,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他看到广东粥铺的生意十分红火,也想在温州开家粥铺。为了掌握煲粥的诀窍,2002年秋。他前往广州学艺。他应聘到一家粥铺打杂,边工作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偷师学艺一年后,2003年9月4日,陈晨在温州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代广场附近,以3000元月租,租了一间门面经营了“财神记”粥店。粥铺开张头一天,居然只卖出了十几碗粥。  相似文献   

2.
资讯     
27岁的川红在潍坊是个人物,有很多个自己的店,风筝店、宠物店、服饰店、粥店……五花八门。川红的身高不到150厘米。可是川红很红……  相似文献   

3.
隋梅 《新天地》2012,(12):54
下面这些顺口溜是与一位老中医闲聊天时,他讲给我的,我抄写下来,供读者朋友参考。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相似文献   

4.
吕斌 《山西老年》2014,(4):59-59
问:我听说有的粥店的粥是放了增稠剂的,请问增稠剂是什么东西?放了之后还能吃吗?答:增稠剂其实是个司空见惯的东西。比如,食堂或餐馆里的蛋花汤,有经验的厨师只用一个鸡蛋就能让一大桶汤看上去漂浮着许多蛋花,秘诀就在于勾芡。淀粉引发的奇妙变化,科学上称之为糊化,它让汤变得浓稠,让蛋花均匀地悬浮在汤里,而不是沉到桶底。  相似文献   

5.
他点的粥端上来的时候,雪白的粥里赫然有那么一大勺葱末,他可是专门跟店员讲"走青"的。这个事情要是放在从前,他是一定要找经理出来理论一番的,可是今天他却静静地什么都没说,自己拿了一个小碟子,把葱细心地一点点拨了出来。我看得纳闷,问他今天的脾气怎么这么的好,他笑了笑,说:"你看这个店员比我女儿也大不了几岁。"  相似文献   

6.
黄鳝游过来     
中午,我到菜市买菜,看见一条大黄鳝。摊主告诉我说“:这是一条野生黄鳝,肉质很鲜美呢。”听他这样说,我马上掏钱买下这条黄鳝,以及一些煲黄鳝粥的配料。回到家,一阵忙碌之后,黄鳝粥煲好了。早已饥饿的我,一碗黄鳝粥下肚,果然味道很好。吃饱后,我坐在沙发上休息,恍惚中,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7.
汪朗 《社区》2012,(20):55-5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中国过去的治家格言。粥与饭,据说最早都出自黄帝之手,他老人家一边“蒸谷为饭”,另一边“烹谷为粥”,好让后人餐桌上有干有稀。不过,这粥饭问世之后,其地位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美女卧底母子店,成了店主家准儿媳 出生于1983年的李忠良是山东蓬莱人,他和母亲杨智敏在蓬菜市经营一家装饰品店。母亲杨智敏负责驻店经营,他跑货源和销路,母子俩齐心协力,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唯一让杨智敏觉得忧心的是,自从李忠良和女友分手后,整日郁郁寡欢。  相似文献   

9.
开店的绝招     
《可乐》2006,(11)
二子是远近闻名的"生意精",可自从他由跑运输改行开服装店后,生意一直不景气。后来,他的店对面又有一家服装店开张了,无论款式还是价格都远远优于他的店。从此二子天天到人家店里寻衅闹事,在大街上高声喊:"咱们无冤无仇,凭什么你服装的款式质量一样,卖的价格却比我低,这不是抢我的饭碗吗……"他这样一吵,顾客都知道那家店质优价廉,无形中倒是给人家做了广告。二子只能眼  相似文献   

10.
今年83岁的刘玉福老人家住辽南刘家村。老人虽说身处农家院,却是养生有道:他在坚持锻炼的同时,还"发明"了一套食疗养生法—"四季养生粥",一年四季多以粥为主食,还根据季节的不同,煮出了不同的粥。春喝大枣粥。每年春天,刘玉福老人常喝一种用大枣、粳米煮出的稀粥,每顿都喝两小碗。"北方大枣味有殊,既可益气又安躯"。这是古人对大枣的性味、营养、养生价值的高度概括。由于大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我国民间一直把大枣视为补气健身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日本留学,未毕业,他就利用在日本料理店里学到的经验,在大阪最繁华的南森町天神桥商业街开了家烤串店;拿到投资经营签证后,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离开大学,而是坚持完成大学学业;在日本产品大受欢迎的年头,他转型做起了代购和淘宝店,在挣了第一桶金之后,又转而开贸易公司,做起了批发业务;在发现批发业务受到冲击后,他再次转型开起了药妆店。从2015年8月第一  相似文献   

12.
赈粥,作为救荒的措施之一,以其简易可行、成本不高、救治迅速、颇具实效性而被明代社会广泛采用。从施赈的对象、赈粥的方法、粥粮的来源、粥厂的管理等方面,可以了解明代粥厂制度的基本状况,因而可以对其实绩进行了恰如其分的估量。而粥厂制度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其实正折射出明代荒政乃至经济、吏治的实际情形。  相似文献   

13.
姥爷开店     
姥爷生活在晋南一个偏僻的山村,他原来是一个教书先生,后来只因成份不好,就被戴了顶无形的帽子。于是,姥爷每天就低头弯腰,把村里的每条马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所幸后来姥爷头上的那顶帽子摘了,他也就变得逐渐风光起来。 摘了帽子的姥爷不肯闲着,他说自己很想开个店,妈妈和大舅就给他筹了些钱,姥爷的店很快开张了,主要经营些针头线脑、瓜果糖块、油盐酱醋以及鞋袜帽子之类的东西。这在  相似文献   

14.
入夏闻粥香,老伴下厨忙。每年夏季,我家都会吃到老伴熬制的"防暑降温粥"。老伴在妇幼保健中心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依然把日常保健作为晚年生活的头等大事。她常对家人说: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一不存在,其他都没有意义。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苦夏"症状。这时,老伴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很多,但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相似文献   

15.
包世臣的荒政思想:衰世中的民生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世臣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经世思想家之一。他了解灾情,深悉其害;褒扬循吏,反对讳灾;立足政治高度,把握荒政要领。鸦片战争前,他指出烟、酒、鸦片是使人民穷困而不能防灾的直接原因,建议陆续稳慎地控制烟酒经营,并严禁鸦片输入;战后,他较早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导致民贫而难以救荒的重要因素。他的荒政专论筹划周密:政法方面,他主张缓刑,同时加强治安,严惩粥赈舞弊,注重用人;社工方面,他建议利用富户捐赈,调节贫富对立;经济方面,他讲究救荒物质的掌握、采买,精打细算;技术方面,他精心考虑粥赈、平粜的程序,总结麦米加工方法。这些思想,表现了他对衰世民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馊粥     
我吃过馊粥,那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前的事。 说是馊粥,其实也没有到不能进口的地步,只不过有点酸味,清了 水而已。那时的农家生活,油水少,劳动强度大,喝起粥来几大碗几大碗,熬起粥来自然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一顿吃不了两顿吃,两顿吃不了三顿连着吃。馊了,到地里割起一大把韭菜,放些盐炒了和进馊粥里,吃起来咸咸的、香喷喷的,很有些味道。当时,吃馊粥在农家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17.
新三气周瑜     
周瑜总是想跟诸葛亮比谁聪明。 诸葛亮听说京城开了,家叫“肯德鸭”的店,生意特好,于是他派人去京城打听。士兵回来告诉他那家店是周瑜开的,诸葛亮沉思了一会儿不再说什么。  相似文献   

18.
药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粥食,盛夏服食药粥,不但能祛暑、健身,特别是对病后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家庭制作药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推荐六种:一、芦根粥取鲜芦根10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  相似文献   

19.
相传,有名的八宝饭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还有一段佳话。当年,朱元璋家境贫寒。朱元璋讨过饭,放过牛,当过和尚,日复一日,忍饥挨饿地过日子。就在他几天没有进过米、水之时,突然发现墙角的老鼠洞,眼前一亮,心想有救了。朱元璋拿起工具,拼足力气挖起来,洞越挖越大,越挖越深。老鼠洞里粮食还真不少,有大米、小米、花生、豆子……朱元璋饿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些粮食一粒一粒捡起来,洗了洗,做了一锅粥,然后风卷残云般地把这锅粥吃得一干二净。再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可他还是忘不了这顿救命的杂合粥。御膳房的御厨们仔细琢磨,一次次地试做,终…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各种粥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以.对于各种粥名,如何翻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有效理解是译者必须慎重对待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分析了杨宪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说明了杨先生的译文并没有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