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概念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通过把握概念来认知世界,概念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概念观向非经典概念观的转向,这个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经典概念观向基于统计意义的相似性概念观转变;从基于统计意义的相似性概念观向基于背景知识的解释性概念观转变。概念研究对象从单个概念发展到组合概念。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使用亦有助于丰富概念研究转向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人类通过把握概念来认知世界,概念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概念观向非经典概念观的转向,这个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从经典概念观向基于统计意义的相似性概念观转变;从基于统计意义的相似性概念观向基于背景知识的解释性概念观转变。概念研究对象从单个概念发展到组合概念。多种研究方法的组合使用亦有助于丰富概念研究转向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之前对歇后语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以及修辞功能等方面的探讨上.基于认知主义哲学观的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当前两大主要的认知语用推理理论.认知主义的哲学观认为语言意义存在于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歇后语的解读涉及复杂的幕后认知,是在给出的显性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并进行概念合成和推理的结果,语境在歇后语成功解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都将自身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的基础。目前认知语言学界对两种理论间的关系存在着对立观和阐释观,系统对比分析两种理论在长期记忆与在线处理、单线性与多维性、重要关系与关系压缩、规约与创新四个方面存在互补。"打虎拍蝇"的意义建构与创新经历了隐喻与概念整合两个阶段,是二者互动性的成果,是两种理论互动性关系的有利证明。  相似文献   

5.
目前,认知心理学界公认有三种比喻理论:特征匹配理论、类概念形成理论和结构映射理论.特征匹配理论认为,研究比喻理解的一般方法就是将比喻作为比较,比较在目标概念与基础概念之间突出了原本潜在的模糊的类似性,这是一个特征匹配的过程.类概念形成理论认为,在比喻理解中句子字面的目标概念与基础概念并未直接对应,基础概念用于获取抽象的比喻类概念来表征一个原型成员,然后目标概念被赋予这个类概念.结构映射理论认为,目标概念与基础概念之间的跨范围映射是由抽象的比喻类概念作为中介的,因此比喻就是一种类比或者比较.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认为转喻是在两个相联系的事物中,以一事物名称来指代另一事物名称。从认知理论来看,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其本质是概念的,因此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基于经验基础并受一般的认知原则支配。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力的认知机制,一种在理想化认知模式下高效的认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共生认知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心理学学派,是对以“表征”为研究纲领的传统认知心理学最具革命性的挑战,因其在心理学方法论层面从现象学、实用主义、规范主义三个转向,实现对传统认知心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转变。目前,瓦雷拉自创生研究方案、诺伊感觉运动研究方案、赫托激进化共生研究方案、德耶格交互共生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发展并完善该学派理论。文章对其历史功与过、现实是与非分别进行了评述,认为未来还应该注重对4E认知理论的整合,研发成熟研究技术,摈弃蕴含于此学派理论中非此即彼的二歧思维,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推动心理学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告谐音成语有三种研究观:(1)修辞观——认为广告谐音成语是一种临时运用成语的异乎寻常的修辞活动,达到了广告意图明确而幽默别致的修辞效果;(2)结构观——从语言结构本身即语音、语义和语法的角度去分析广告谐音成语的内部结构;(3)认知观——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完形趋向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来阐释广告谐音成语特别吸引公众眼球以及广告意图突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简述,概念隐喻的四个基本要素,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对概念隐喻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死喻” ,是不可分析、任意的。文章认为习语是有理据的 ,可分析的 ,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概念隐喻”、普通知识等重要认知机制对习语意义进行了分析 ,论证了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 等提出的,该理论中包含的四个心理空间对语言意义理解的动态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文章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对情景喜剧中的双关语进行具体的认知分析。通过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正确领悟双关语的意义,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整合理论是由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等提出的,该理论中包含的四个心理空间对语言意义理解的动态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文章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对情景喜剧中的双关语进行具体的认知分析。通过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正确领悟双关语的意义,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点阐释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即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意义建构是概念化,进而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是思维层面的认知机制,认知参照点是人类另一个基本认知模式。研究发现,概念隐喻中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在语篇层面上其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不再局限于只由单个认知参照点来识解目标,可能是多个源域作为认知参照点共同阐释目标实体,也可能是几个源域分别充当认知参照点来认识相应的目标实体。随着语篇结构和内容的多样化,认知参照点模型也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修补。  相似文献   

15.
概念变化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以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却严重相互脱离 ,阻碍了人们对个体概念变化机制的认识。将概念变化过程看作一个连续体 ,分别考察个体通过对已有观念和外部理由进行立即思考或延期思考给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 ,可以发现认知参与有积极作用 ,思考会使个体的判断合理化 ;同时 ,整合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可能性的探讨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自我概念三部分构成。在内隐社会认知被广泛研究的背景下,把内隐社会认知和数学观的研究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内隐数学观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印象解释偏差"这两种心理学测量方法测量学生的内隐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加涅思想对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伯特·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后半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中,成为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被认为是“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加涅思想的核心是学习论与教学论,其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积极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繁荣发展;第二,树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实践观,注重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第三,树立现代教学设计观,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认知”的能力;第四,树立现代人才观,培养以教学设计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隐语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代表性观点有:传统的修辞观、现代的语义观和认知观。现代的隐语认知观认为隐语的本质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概念结构中充满了隐语。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试图对隐语的一般特征,功能等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