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能够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测算这种效益对于准确估量投资收益和制定轨道交通开发利益还原政策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估算这种效益是一个一直以来困扰城市投资专家的问题,而借用沿线土地价值增值幅度来评价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定量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地价的影响情况,重点探讨了基于资产价值法的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利益计算方法,并根据北京市轻轨13号线(西直门——霍营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地价影响函数,并通过另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八通线给出了实证检验过程.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列车安全、稳定、准点的行驶不仅对各种硬件设施提出了各种技术标准的要求,而且对轨道交通司机的各项素质和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轨道交通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结合文献分析、行为事件访谈编制了轨道交通司机胜任特征问卷.通过对1 080份问卷数据的分析,构建出轨道交通司机的胜任特征模型,该模型包含职业技能特征、职业心理特征、职业基础特征以及职业理论特征共4个维度17个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轨道交通胜任特征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轨道交通司机的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外部地价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外部经济理论,研究土地理论收益价格和外部价格的构成、外部地价的内涵以及解决原则与具体措施,从而提出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深化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外部地价论,以解释土地市场失灵的原因并为解决外部地价所带来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上海明珠线的建设看我国轻轨交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上海明珠线的建设和轻轨发展历史分析轻轨交通系统在我国的交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标准、投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经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特性 2.投融资模式须以政府为主导,使运营单位在获得政府补贴后满足市场化发展的条件,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与责任 3.政府授予建设单位或运营单位享有一定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和广告等活动的经营权。  相似文献   

6.
谈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实施的必要性,分析了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7个方面探讨了破解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数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和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等指标,对1996年以来江西省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以缓解江西省人地矛盾的压力和农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DEA模型,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4家轨道交通龙头企业,运用deap2.1软件,对2014年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轨道交通上市公司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投资效率不是很高,虽然大部分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但是纯技术效率也不高。应该从扩大轨道交通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以及加强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技术方面的创新入手,切实提高轨道交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轨道交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11—2020年间的发展做相应的情景假设,并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和就业带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匡算结果表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和4450亿元左右,可拉动的经济将达到26836亿元,可拉动就业人数约为438万人。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然现行规范对其规定甚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本身构造不明、价值不清造成适用模糊的困境。应明确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维护集体成员利益为核心,以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为重点,在具体设定上暗含公私力量的平衡。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实际上是以农民集体为核心的多元混合主体,因自身的公益属性,致使部分权能受限,应以合目的性与合规划性对其流转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