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中如交往使高丽人认识了陶渊明中国与朝鲜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密切的联系与交往。正是在这种联系与交往中,陶渊明和他的作品走进了朝鲜半岛,并渐渐被高丽人所认识、所传颂、所在爱。陶渊明的作品最早被介绍到朝鲜半岛,是在统一的新罗时代(660-935),即我国盛唐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梁昭明太子的《文选》,由于它在朝鲜半岛的广泛流传,高丽的文人学土有机会通过《文选》而认识了陶渊明其人其诗其文。此后,经过高丽时代(9181392)和李朝时代(13921910),又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衍变,《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生前和身后 90年间 ,其作品默默无闻 ,几乎亡佚。之后 ,仅《诗品》列为中品。陶渊明逝世百年后 ,萧统收录陶渊明诗文并编纂成《陶渊明集》 ,是为我国第一部文人专集。萧统亲为陶集作序 ,序文高度赞扬陶渊明人格与作品。自始 ,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一集伟大的作品才得以面世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形影神》长久以来为学者所关注,不过研究视点似乎过于集中在这组诗与当时的佛教关系上,而忽略了它所反映出的作者本人的苦闷和探求。仔细研读这组作品,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只涉及了三个主要问题:饮酒、留名和一任自然。而这三个问题恰好是陶渊明一生中所企慕和经历的三种人生境界的折射。这一点,倘若联系陶渊明整个精神变化过程来考察将会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4.
大诗人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尽人皆知的。一本薄薄的《陶渊明集》,不过百来首诗、几篇散文辞赋之类的作品,何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一些论著或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宏观探讨,或对其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作微观研究,不无可取之处。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也来谈谈陶渊明,把陶渊明放在横的时代文化背景和纵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以揭示陶渊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正中同志所著《陶渊明探稿》一书,已由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是陶学研坛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 《陶渊明探稿》由我国著名的陶学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吴云教授作序,由陶渊明故乡——全国研陶中心学术刊物——《九江师专学报》主编陈忠副教授题跋。吴云先生在《序》中指出:“魏正申同志,196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已故著名学者逯钦立教授的学生。……逯先生讲课认真,特别是讲授陶渊明及其作品时,重点讲述自己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并诗》体现了陶集的精华,历来对《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之间关系的评说莫衷一是。其二者间的关系是解读这部作品的重要依据,根据陶渊明自身诸方面的情况对之分析,可以看到陶渊明有着当时一般文士所欠缺的人文意识,它不仅影响了陶渊明的处世为人,且在陶诗中有着深沉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在陶学研究领域,关于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比较突出的是丁永忠的专著《陶诗佛音辨》,其余多为单篇论文或评赏式语录,观点执于两端:陶渊明有佛教信仰或无佛教信仰;陶渊明作品受到过佛教影响或未受佛教影响。总的来看,各方观点似未能在前人基础上有较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之一.所以,已有很多学术论著谈及这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写作背景.但,本人认为《归去来兮辞)所蕴藏的文学深度仍然有待发掘.拙作要从“陶渊明家妹”这一从未受到重视的角度,探讨其文学深度.首先要向读者说明,拙作乃是本人研究(归去来兮辞》的第一份报告,只是提出了一个不够成熟的推测而已.希望能够以此为一个起点,今后继续研究下去,将来有机会写出一篇经过严密考证的文稿.此次拙作乃是一篇初步草稿,所以题为(<归去来兮辞>札记》.以下在(本论)中,先确认一下该作品在陶渊明生平中之地位及意义,继而探讨“陶妹”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自唐代以来,陶渊明及其作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家对他表示深挚的敬慕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后,研究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文章和片断论述,可说是层出不穷。但是,深入、全面地论述陶渊明的《杂诗》的文章却很少见到。一般的论者只是援引《杂诗》中的一首诗或者其中的几句作为论据,来评价陶渊明。纵观《杂诗》十二首,其内容丰富广泛。或写行役之苦,或讽刺名利之徒,或咏叹壮志未酬,或叹息人生无常,或宣扬及时行乐。这些都是研究陶渊明的重要材料。笔者试欲对《杂诗》十二首作一次综合探讨,并借此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陶渊明集》的体例、版本源流等问题前人研究颇多,郭绍虞先生在他的《陶集》(《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考辨中说: 自来论陶集者权舆于何孟春注,而略具雏形于陶澍《靖节先生集》卷首所辑之《诸本序录》,其后梁启超继之,于其所著《陶渊明》后附载《陶集考证》,胡怀琛于其著《陶渊明生活》后附载《陶集纪略》,至日人桥川时雄所撰《陶集版本源流考》则论述最为详尽,然犹不能无违失遗漏之处。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十几篇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文章,现将要点综述如下: 关于陶渊明的政治倾向高文、何法周《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四期)认为陶渊明政治倾向的核心问题是“志在扶晋,为晋守节”。而王宽行、张如法《也谈陶渊明的政治倾向》(《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则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陶渊明的真实面貌。”他们认为:“陶渊明对晋室是持批判态度的”,尽管“对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 ,有机会参加第二届中日陶渊明学术研讨会 ,能够跟中日的陶学专家一起探讨陶渊明的诗歌 ,我作为一个陶渊明研究的新兵感到非常荣幸。我在一本书的自序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陶渊明 ,所以我翻译他的诗。”前两年学陶、译陶和研陶的一点微薄收获 ,是奉献给各位专家的两本小书 :《英译陶诗》和《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以便进一步修订和提高 ,努力使国内第一部陶诗英文全译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译本。陶渊明是汉字文化圈中深受喜爱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世界级的大师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3.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4.
虽然《冷斋夜话》所选陶渊明诗文仅三篇,但这些作品是惠洪审美理想的最佳载体。因此,以《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为参照进行文献考辨,以杜甫、李白、韩愈等其他典范诗人为参照进行理论解析,可知宋人的时代风尚和审美趣味已不同于唐代,他们求新求变,重视社会关怀,因而对前代范例诗人的理解或是已然不同,或是关注点悄然变化,而这正是宋诗努力塑造自身风格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 )关于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卷一 )所收的《劝农》诗 ,一般多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农本·重农”思想的作品。在陶渊明这篇作品中 ,他对上古以来所传承的以及史书中记载的有关农业根本性和重要性问题 ,作了历史性的叙述。毫无疑问 ,在他的意识中 ,与“农”有关的思想是极具重要价值的。阅读“四言·六章·每章八句”的组诗 ,尤其是基于第六章的“躬耕批判之说”。所得出的结论 ,更是有一种唐突之感 ,为此在历来的陶诗读书史中 ,曾有“倒叙”、“反言”、“歇后语”等各种评论。本文根据《劝农》诗的具体形成和前辈诸家对此所作的评论以及陶…  相似文献   

16.
廖仲安:《读陶的几点想法》石川忠久:《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法》(1)钟优民:《世纪回眸:陶学的由来和走向》(2)伊藤直哉:《归去来兮辞札记》(3)李文初:《地区性陶渊明研究述评》(4)沼口胜:《关于陶渊明乞食诗的寓意》(5)魏正申:《陶渊明研究的断想》(6)渡部英喜:《陶渊明故里小考》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有充实的内容,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桃花源诗》是他晚年写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喜爱,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前写了一篇记。记实际上是诗的长序,能独立成篇。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姊妹篇。《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散文。它通过渔人偶入桃花源所见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桃花源社会概貌。《桃花源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它深刻地叙述了桃花源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特点。一诗一文,形式不一,主题相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和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到《桃花源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作中,探讨陶渊明思想的发展过程,谈谈对“桃源理想”的初步看法。一《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是很清楚的。作者在此文的“序”中点明它作于“乙巳岁”,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桃花源记》的具体写作时间则是很难确定的。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陶渊明的晚年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他的诗文创作成就少为人知,诗名为画名所掩,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其诗文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一创作特征历来没有得到学界的关注。高凤翰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诗文中用到陶渊明的典故,也化用陶渊明诗句,模拟陶诗意象,欣赏渊明志趣,仰慕渊明为人,还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田园诗。高凤翰对陶渊明的接受贯穿其一生,在高凤翰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能发现陶渊明的影子。在诗文作品中如此大量有意识地拟陶、和陶、用陶,不仅在清代中前期文坛,即便是整个明清时期,也是为数不多的,高凤翰在清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应该受到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和丑的矛盾.他本想将自己的一生写成壮丽的诗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这简直是盛唐的歌声。对于盛唐时代的李白,那是时代的声音;但对于陶渊明,却成为对时代、也是对自己豪迈却显得幼稚的感情的讽刺了。陶渊明时代是“八表同昏,平路伊阻”的时代,是“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或者只知“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