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淑兰 《民族学刊》2022,13(11):18-27, 143
西方学界对民族主义研究极为丰富,然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却常常陷入“碎片论”“困难论”“割裂论”等各类误读。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研究进行比较、批判的基础上,中国学界积极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整体性研究,呈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突破性研究,体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研究的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这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思考和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七一’讲话”) ,高瞻远瞩 ,总揽全局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七一”讲话顺应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地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深刻回答了当前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重要论断 ,这是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研究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存在,往往存在着“人学的空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人的意识,根本上要回归作为意识主体的“现实的人”本身。马克思主义人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人的交往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实现机制和价值向度,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之维和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4.
1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为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做为一个二级学科列在法学门类。1989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为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教科部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是该重点学科单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理论学科经历了由创立到曲折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中,现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关系“是和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或英国古典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主要来源。”果真是这样吗? 一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马  相似文献   

6.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22,(6):15-29+138-139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起点,也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传播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探索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持续译介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助力。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不仅完成了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界定,而且通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定位中华民族国家的完整论述并进而指导了“西工委”关于民族政策的规划。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得以初步成型,“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建设由此也得以付诸实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发表后先后经过3次重大的修改,而毛泽东关于“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的论述在1940年提出,至1952年公开刊布,但至今仍关注不够。基于相关历史文献,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二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阵营,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思想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不仅在社会主义阵营被奉为革命的指导理论,而且还广为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理论界也掀起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把民族问题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 0周年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人进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这对我们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部门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时惧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为解决苏联各少数民族文化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套以“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理论。该理论在提出后不久便通过左翼知识分子的翻译和介绍传入中国,并且在抗战初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中被援引进左翼文艺界的话语系统。在此过程中,斯大林民族文化理论在中国发生异变,形成更符合中国新文艺发展的“民族形式”理论。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对斯大林民族文化理论加以吸收和改造,为其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硕果。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方面,毛泽东同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因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础,成功地团结了全国各民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兴衰治乱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两制并存"与"一国两制"涵义不尽相同。把"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现实断定为西藏实践过"一国两制"的政策,此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一国两制"政策在西藏招致失败或终止更是子虚乌有,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政治制度也并非"原封未动",同解放前相比,尤其是同"十七条协议"的有关条文相比,西藏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性质已经部分地发生了质变。而达赖集团所谓的"一国两制",其实质和要害则是"两国两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族区域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和确立期最终形成。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除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外,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如何理解和看待多元文化和他文化,并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应更为广泛,尤其要加强对汉族、非民族地区、非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扩大到除学校以外的其他领域。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并可创新方式,综合应用,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受教育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Two principal views have emerged on the nature and operations of the so-called Islamic State or khilafat. One contends that IS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slam in both its ideological disposi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The other view claims that IS was the embodiment of a Salafist?Wahhabi version of Islam, and therefore it was Islamic. Whereas the first view recognizes the fact that Islam like any divine faith is open to a range of interpre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he second perspective has treated Islam as a monolithically adaptable doctrine, ignoring the diversity within the Muslim world. The question is: Was IS Islamic or not, or did it exude a form of political Salafism and Islamism of our time?  相似文献   

15.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把法律的原则性具体化、可操作化.<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颁布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定>,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俊利 《民族学刊》2022,13(7):109-118, 150
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源泉。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也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体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既是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此,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从以下维度推进。在路径维度上,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和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平台维度上,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提升文化自信新途径;在认知维度上,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针对性;在行为维度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eeks to illuminate the deeper and complex dimensions of post-apartheid transformation by examining how University of the Free State (UF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xperienced racial integration within campus residences. Data were drawn from a sample of 17 individual semi-structured in-depth narrative interviews with student participants. Three emergent themes (a) conceptualizing transformation, (b) racial diversity vs. relational unity, and (c) discourses of openness and possibility are presented. Drawing from the framework of Contact Theory,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three themes inform the nature of contact in post-conflict contexts and, specifically, UFS as an exemplar of a South African historically whit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王旭辉  柴玲  包智明 《民族研究》2012,(4):17-25,107,108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扩展专业民族社会工作,二是强化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适应性;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科的整体路径,应在借鉴西方民族社会工作方法及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既有民族工作方法和制度框架而建立。基于上述,本文提出推进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科及实务发展的一种整体路径,即"边界跨越"和"文化敏感",并对"边界跨越"与"文化敏感"的实践策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也是我们研究审美本质和审美文化的出发点。本文就"两种生产"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青海审美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