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武帝纪》史文对曹操的称谓,有“太祖”、“公”、“王”三变。建安元年(公元196)冬十月之前,曹操的官职均在三公之下,而且变动较多,如果以实际的官职来作称谓,纷繁的名目将使读者为难。此外,这些中低级官职,也与曹操作为曹魏王朝奠基者的显赫身份不甚相称。因此,陈寿便以《武帝纪》起头的“太祖”二字,即曹操后来的庙号称呼之。建安元年冬十月曹操升任司空,自此开始史文改称“公”。在当时,  相似文献   

2.
以曹操生平为主线的《武帝纪》是《三国志》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裴松之对该卷倾注大量心血,网罗材料,增益正文,并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各种征引材料所表述观点的得失,批评原作及他人相关史著中的非实录倾向,极力恢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爆发于公元二百年的官渡之战,为我国中古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是役中袁绍方面投入的兵力约为十一万人,曹操的兵力则只有区区数千人,结果大败袁绍,对比极为悬殊。官渡之战中曹操是否真的以少胜多?千百年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对曹操此役中的兵力情况重新作一番研究。这对科学地评价官渡之战,以及正确认识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都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当时社会和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这在史学界大概已成定论。但《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却还在被误认为是个“粉面奸臣”,这实在冤屈他了。其实,我们细读《三国演义》,再和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对照来看,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并不是个反面人物,而是基本上属于功过并存,功大于过的正面人物。 如众所知,《三国演义》材料的主要来源,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引。我们细读《三国演义》,不难发现,有关曹操的叙述与描写,在许多重大事件和情节上,甚至包括某些细节,是基本上忠实于《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松之注引的史实的。陈寿  相似文献   

5.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武帝纪》的最后,对曹操的一生有一段评语:“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是对曹操的盖棺定论,大体上符合曹操的为人,因而为大多数后人所接受。曹操生于一个宦官之家,在重门第讲出身的汉末,并不为社会所重视。那个以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豪门望族而自夸的袁绍,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献帝初平元年春天,十八路诸  相似文献   

6.
无疑,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才干。但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大军事家,颇有些逊色。因此,率尔操觚,写出自己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师友。 一、曹操在一般战斗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 一九五九年,全国学术界讨论曹操时,不少专家认为他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老练的军事统帅。这种说法,当然有某些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说:  相似文献   

7.
就我所见的各种高校历史系所用《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诸课本,都选录了《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211·1)发布的《已亥令》(按:依历表推算,该年的夏历十二月没有“已亥”这一天,疑是令文于夏历十一月廿九日,即“已亥日”拟定,到十二月才发布)各种版本,都依清严可均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权力重新集结与分配的特定历史时期,诚如魏武帝曹操所言:“当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并起,人怀快快,各有自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秋也。”(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 (高儒《百川书志》),结合自己对元末纷争的社会现实的深度反思,敷衍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艺术真实地昭示数百年来的读者:在纷争不已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谁的政治、军事、外交手腕高超,并且具有一套独特的招揽人才、排除异己的机心权  相似文献   

9.
文娱生活     
《老友》2004,(3)
辞海中的"老人"黄伟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老苍:称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云:"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官渡之战是袁、曹争霸的关键一战,曹操以少量兵力用计战胜了兵力远远超过自己的袁绍,为后来彻底消灭袁氏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把它列入“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典范。《三国演义》的作者主要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等文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艺术再创造,用典型化的手法,再现了官渡之战的概貌,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写得成功的战例之一。下边,我们便对《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描写作一初步分析;同时,勾勒一下袁、曹争霸的始末。东汉末年,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朝廷政治极端黑暗,桓、灵二帝重用宦官,更使朝纲日  相似文献   

11.
风骨论二辨     
“风骨”本是汉魏以来用以品评人物的一个词,如“羲之风骨清举”(《世说新语·晋安帝纪》)“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宋书·武帝纪》)也有单用为“风”或“骨”的,都是指人物所具有的一种气势不凡的精神面貌.以后,六朝士人将“风骨”由品人而推及品文,提倡文亦应有风骨.曹丕主“文气”说,可以看作是文学领域中风骨论的滥觞,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正式提出了文艺  相似文献   

12.
八、汉代有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复音词1、三音节复音词的形成“蛙虾蟆门.”(《汉书·武帝纪》)“水虫科斗蛙虾蟆.”(《急就篇》)按“蛙虾蟆”是三音节的复音词.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国语·越语》:“(?)龟鱼(?)之与处,而蛙(?)之与同渚”.注:“蛙(?),虾蠊也”.《楚词》里东方朔的《七谏》:“蛙(?)游乎华池”,王注:“蛙,虾墓也”.(?)是虾蟆,古文字“(?)”字即作虾蟆形状.《越语》的“蛙(?)”当是汉以前的双音节复音词,“虾蟆”是汉代后起的双音节复音词,汉人又把“蛙(?)”的 “(?)” 换成当代称谓的“虾蟆”,于是在汉代就出现了“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秘书职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三国时期沿汉制而成但又受门阀操纵、异常混乱的"秘书"或"秘书性"官职的职能作用,指出中国传统帝制的"秘书"官职在封建朝政的管理体制中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角色.三国时期著名的秘书人才以及秘书出身或作过秘书的不仅有刘放与孙资、王粲与陈琳、弥衡与杨修,还有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和陆逊,足见三国时期秘书官制在辅佐朝政、影响历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武帝纪》赞语所及,竟全系武帝之文治成绩。细察班固所总结武帝朝之文治成果,其主要内容实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此八字实为近人易白沙所总结(参见王文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语主再考辨》),非时人之语,因而今人对此总结是否准确亦有争议。  相似文献   

15.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狩)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葛剑雄先生在其《西汉人口地理》一书中认为:“武帝时根本没有向会稽移民。”本文对葛先生之说不敢苟同,认为从汉初的政治形势、社会矛盾、民族融合及会稽地区的人口状况来看,武帝时徙民会稽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中的排行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行称谓是汉语言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即把个人在家族中的排行顺序用于人际称谓.它的直接作用就是将同辈亲属的长幼次序分出来,或者将上下行辈的关系示明.作为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排行称谓充分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本文主要结合《歧路灯》相关语料,从"长幼"、"行辈"两个方面,就排行称谓的分类、特点、构成、运用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书中"老"、"第"在排行称谓中的独特用法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7.
曹操与曹植均居于建安时期文坛领袖地位。历代典籍文献所记述曹操生平事迹的段落,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曹操的各种评价。这些评价,不论从何种角度、何种立场出发,都大体上以事实为依托,从不同层面上揭示了曹操的个性特征,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曹植有许多称谓,如东阿、绣虎、七步之才、八斗、陈思、陈王、建安之杰等。与这些称谓相关联的典实又有:七步、七步成诗、倚马、倚马才、倚马可待、八叉、咏絮、柳絮才等。了解曹植的称谓及其有关典实,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8.
考察"小"这类称谓性指人名词的感情色彩,主要讨论三个方面:1.格式的语义理据;2.格武的存在类型;3.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操《孙子略解》的兵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的兵学领域也影响深远。他的兵学著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其他兵书的集抄,二是基于个人军事思想的创作,三是对诸兵家经典的注解。除《孙子略解》外,其他各书皆已亡佚。曹操单独将"十三篇"注解流传,恢复了孙武"兵经"原貌,纠正了人们对《孙子》认知的混乱。曹操《孙子略解》的特点,一是主旨鲜明,行文简练而切要;二是立足人事,贯彻理性精神。可以说,在对一些关键篇章和字句涵义的把握上,曹操最能得《孙子》之真谛。  相似文献   

20.
《申报》是近代中国创设较早,历时最久的报刊.其创刊不久,即对"杨乃武案"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追踪报道.在对"杨乃武案"的报道过程中,《申报》始终秉持"真实无妄""靡不毕载"的报道原则,从而使其在刊载内容上较之传统官报更为广泛.除了秉持"有闻必录"的报道与刊载,《申报》还对于"杨乃武案"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司法弊端与官场陋习给予揭露与批判,彰显了其作为社会舆论的立场,充分发挥了近代报刊媒介"开启民智"的功能,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媒介素养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