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是一个带全局性的大问题。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抓好农业,建立一个稳固的农业基础。我们的农业如果不以比过去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就上不去,一时上去了也要被拉下来,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战争,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农业的高速度,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就没有四个现代化。深刻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切实把工业和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是由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5页)。农业正是提供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部门。农业劳动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红旗,以连续两年的大跃进的步伐,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跃发展的光辉成就,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比正确。1958年和1959年连续的大跃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国民经济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更高的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个理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当前贯彻十四大精神,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普遍规律。革命导师对此多有论述。马克思讲了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农业、农业经济和农民问题,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至本世纪末,没有5000亿公斤粮食,就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意义中国目前有12亿多人口,其中有9亿农民。农村经济的起落进退,直接牵扯到国民经济的兴衰沉浮。而9亿农民的温饱康乐,又直接牵扯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纵观历史,历代反对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摧枯拉朽的起义和反抗斗争,主体部分还是农民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辉煌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跃进,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保证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拟通过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途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产业结构的基本分类产业是指各种生产行业,即凡是能产出物质产品和知识信息、并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行业都称为产业。它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采掘业,和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运输业,商业、邮电业、科学技术研究部门、信息咨询和技术教育部门等。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经济部门包括重工业、轻工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发展的起点。这是由农业生产本身的自然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农业是这样一个生产部门:它生产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人类提供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人们要进行一切生产,首先要能维持生活,要吃饭,穿衣。所以,首先要有农业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信息技术 )上的农业 ,是把传统的不发达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发达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特征是科学化 ,机械化 ,社会化 :其目标包括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作者从多视角上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 ,既要积极推进 ,又不能急于求成 ,并从五个侧面作了有针对性地论析。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經济發展的基础的理論是毛澤东同志对于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經济学理論的一个極为重要的创造性的發展。这一理論把农业和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問題作了极为深刻的概括,把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在国民經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論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根据这一理論,毛澤东同志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發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这个总方针,不仅是發展农业的方針,也不仅是發展工业的方針,而且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設的一条根本的方針。貫徹这个根本方針,就能更好地解决社会主义建設的高速度發展問題。这一根本方針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設的实践中,已經起着而且还将日益發揮着偉大的指导作用?疚脑噲D对农业是国民經济發展的基础的理論,作一个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小企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创业投资有利于高科技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粮食生产逐年有所提高,到1983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148.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从1984年开始,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徘徊和停滞的困拢中。给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多困难。1990年粮食生产超过1983年的生产水平,再创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3.
提出农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基础,从搞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要求。认为我国应以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产业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和我国主食产业化的四个要求。从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分类指导等方面对国家支持主食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缺乏制衡机制。即使有,制衡的力度和制衡对象的能量也不对称,制衡力度过小。再加上制度和体制还处于转轨状态,管理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真空,这就给“权力资本”一个发展空间。如任“权力资本”恶性发展,必然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国民经济。这是因为: 第一,“权力资本”是一种纯粹的“超经济资本”,它作为公有特别是国有资产的“异化物”,具有巨大  相似文献   

15.
把农业放在什么位置上,这是一个关系路线和大局的原则问题。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要充分认识农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就曾经深刻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  相似文献   

16.
一、199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1992年全国经济形势发展很快.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全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达到12.8%.1-12月,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7%,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6.4%和18.3%,乡镇企业产值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我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出新的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使人们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是 连年下降趋势。据统计,1996年增长9%,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只比上一年增加 2%,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6.8%的水平,更低于GDP8%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十五’计划提出了继续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国民经济的全局来认识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与劳动消耗量同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相比较。这表明,经济效益是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相互依存组合,首先是质的要求,要看劳动成果是否对社会有用或有效;然后才是量的要求,则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量的对比。只有人们的劳动成果是有用的,或有效的,生产了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产品,实现了人们进行生产的一般目的,才算取得了经济效益,才能衡量经济效益的大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耗费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的横向经济联合迅速发展。这一趋势在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效益化等方面,日益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讨这一趋势的客观必然性,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就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