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文 《兰州学刊》2007,1(7):159-160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新闻传媒则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一、重视舆论环境分析,认识舆论于1导的复杂性;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三、提高传媒的公信力,打造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四、把握舆论运动规律,提升舆论引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略论和谐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贤 《学术论坛》2007,(10):167-169
营造和谐舆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文章探析和谐舆论的基本特征,指出营造和谐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关系,并对当前新闻媒体如何营造和谐舆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在平衡中促进社会有机体的稳步发展。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声音。公共舆论的适度自由与相对独立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发挥公共舆论的引导、监督、批判、警示的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理应走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前列。高校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舆论氛围,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正确的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舆论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原理为指导,正确处理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新闻言论自由与新闻纪律的辩证关系、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舆论是民众社会心理的一种集中体现,它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事务为导向.每一个舆论都可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拓宽了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手机能够促使信息快速传播的舆论的有效形成,但是也会引起社会恐慌.通过全面了解手机舆论的特性及其形成过程,在与传统媒体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手机舆论监控与引导的方式,为打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手机舆论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思想的和谐、舆论的和谐。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舆论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态,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形成积极健康舆论环境的前提。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把舆论环境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环境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体系,党报是党在大众传播领域的主流媒体,党报要发挥权威性、思想性、群众性的巨大优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服务的使命。地市党报离社会基层和民众的距离最近,担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职责和任务最直接最充分,要全面发挥其舆论优势,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公共舆论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极左”思潮影响下的政治信仰中走出来,进入了民主法治化时代的公共舆论之中。公共舆论不仅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力量,提供了制度运行的价值基础,也搭建了民主参与和对话协商的公共平台,促进了多元和谐和社会稳定,并拓展了民主法治信念的传播途径。从而为法治秩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加强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司法保障,促进公共舆论功能的充分发挥,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传播手段的不同、传播主体心理动因的变化,使网络舆论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中舆论不同的特质。网络舆论对社会、群体、个人的影响力在日益增长。对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对其加以引导和控制,使网络舆论成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