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关心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物质财富水平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环境行为的发生嵌入于复杂多样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以环境关心转变为人们具体的环境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中国环境政策的特殊性与地方日常生活实践的多元化互动和实践直接决定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从环境政策执行过程考察不同政策执行主体的环境感知与环境行为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一项全国性的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政策为例,通过规范性计划与地方实践之间的博弈发现,环境政策的地方实践蕴含丰富的逻辑:对政府的怀疑主义倾向,生计中心的坚持,福利最大化的追求,地方性知识的支撑以及冲突缓解中的关系网络运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对诈骗罪以及各种金融诈骗罪的错杂规定,金融诈骗罪成为法规竞合的聚集地.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之间、金融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各种金融诈骗罪之间都存在看法规竞合,在具体适用法律时有不同观点.正确理解法规竞合的含义,准确分析行为人的行为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基于高校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而形成的教育管理法律关系.高校依据法律、法规授权,以行政主体身份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应当视为实施公权力的行为,由此而形成的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为行政法律关系.二者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不能笼统认定为一般行政法律关系,它既包括了因招生、社团管理等行为而形成的一般行政法律关系,又包括因学籍管理行为而形成的具有特别权力因素的特殊行政法律关系,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沪深10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形式和行业污染属性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实施频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实施频数大于民营企业的实施频数,重污染企业的实施频数大于轻污染企业的实施频数;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实施频数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地理位置、绩效、资产周转率及成立年限对于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实施频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低碳制造战略形成与实施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战略转型是企业应对碳排放约束与顾客偏好的必由之路,为此将企业制造战略演进为低碳制造战略(LCMS)。在新制度主义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LCMS的结构要素、企业LCMS形成和实施的驱动因素以及企业LCMS实施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企业所受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要求的目标绩效大于当前绩效时,迫使企业规划和实施LCMS;(2)企业LCMS实施的阻力是由竞争优先权与低碳制造实践之间的非一致性产生的;(3)企业LCMS实施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据是企业当前绩效接近目标绩效,或者阻力不小于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之合。据此,需要政府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不仅强调强制性法规,还应侧重激励性法规。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具备管理创新的胆识,及时缓解企业LCMS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考察环境态度对环境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环境价值观对环境态度、环境态度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环境价值观能有效地预测绿色购买行为,其中环境态度是环境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主要是通过团体的责任水平、环境友好的重要性和环境友好的不便性等因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迁"和推动"减污治霾"的过程中,公众环境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必须践行更加负责任的环境行为(CEB)。通过构建包括员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等变量的广义WOOD模型,运用重污染能源类企业调研数据,阐释了CEB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CEB得分已经达到70%,员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水平均高于普通公众,而且员工环境行为、地方法规、社会舆论压力和客户绿色偏好变量与CEB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机械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发展模式下,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农户是低碳农业生产的主体,从源头上把握农户生产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的低碳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是农户有计划的行为决策,遵循计划行为理论,其低碳生产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主要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认知评价、法规政策、社会舆论、农户禀赋、风险因素及过去经验等六个最终决定因素.建议从加强低碳农业理念宣传、规范低碳生产法规政策、营造舆论监督环境,以及推进农业培训和教育等方面促进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基于SOR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环境责任行为的利他主义和集体行动属性,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抽样调查法获取福州市鼓山风景区游客的数据,运用Amos210和SPSS230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对自然共情和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然共情在环境教育感知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正向调节自然共情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游客的人际信任水平越高,自然共情在环境教育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就越强。研究结论认为景区管理方可以通过优化解说方式、完善教育内容、实施体验性强的教育项目来增强游客教育感知,进而激发游客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景区通过营造各方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提高游客人际信任水平,促使游客自发实施环境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园游客的亲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期望理论的整合模型,以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为案例地,基于382份游客有效调研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规范和期望值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意向;亲社会心理因素(生态价值观、生态世界观、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和自利心理因素(目标效价、工具值、期望值)共同驱动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归纳并验证了提升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亲社会因素和自利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游客亲环境行为引导策略以及自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助推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环境危机在当代的加剧是现代环境法发端的根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环境法的整个体系乃是构建于现代环境伦理的若干理念之上的,这就为从伦理特别是环境伦理的视角诠释现代环境法提供某种理论可能。选取秩序、正义、安全、效益等若干范畴进行展开,试图以伦理学的视角对现代环境法的某些基本理念做出诠释。  相似文献   

12.
解决累积性环境恶化问题亟需所有个人与组织转变行为方式,为实现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而共同努力。基于个体异质性,选取最重要的异质性维度——偏好异质性和成本异质性,分析在单维和多维场景下,个体有效提供环境公共物品的均衡条件,以及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只存在个体偏好异质性时,潜在的大集团无法实现环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强制控制方法通过设立企业必须遵守的排污限制和技术标准等,能够提高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而同时存在个体偏好异质性和成本异质性时,市场化方法能够发挥其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规避强制标准检测、执行的困难和政策后果的不确定性,提供比后者更高水平的环境公共物品。结合研究结论,认为应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环保法规标准执行力度,明晰环境治理责任主体,通过利益杠杆调动公众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博弈:城市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之社会学意涵及其主要特征入手,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相关行动者之间环境行为博弈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环境行为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关联,进而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标而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方式,所谓合理的企业行为是指既符合企业的目的与发展规律、又符合社会的目的和发展规律的企业活动,其基本判断标准有效率和效益标准、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有机统一标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标准以及生态效益标准。实现企业行为合理化的基本对策是塑造合格的现代企业行为主体,整合企业行为目标,健全企业行为制度,加快企业行为创新,优化企业行为文化和提高企业行为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领域纠纷的复杂性需要专业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为环保法庭的设置提供了必要性论证。环保法庭的调解机制,能够增强环保法庭的公信力,有助于化解环保法庭的生存危机;能够与环保法庭的诉讼程序相配合,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中国相关法律、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等构设了环保法庭调解机制的基本框架。但是,这一框架比较粗疏。环保法庭调解人员的选任,应加强专业化。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正义表示环境资源法应该合乎自然,即合乎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环境正义既是将环境资源法学与整个法学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也是将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环境资源法学理念有机联系起来的基本理念.从环境正义理念可以推导出环境安全、环境公平、环境秩序、环境民主、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资源法学理念.其中,维护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是对环境正义和环境秩序的起码要求.在影响我国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安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其他一切安全的基础条件.环境安全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生态安全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贯穿在环境资源法整个体系之中,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有关环境安全或生态安全的专门法律.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和价格法都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也存在协调关系。为协调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的冲突,应该明确两部法律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调整方式;利用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与价格法相关内容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和价格法都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也存在协调关系。为协调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的冲突,应该明确两部法律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调整方式;利用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与价格法相关内容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源与环境危机冲击下,美国能源法开始强调节能与环境保护,确立了能源需求方管理这一新兴能源效率管理制度。强制性节能义务、综合资源规则与政府经济激励是需求方管理的三大要素。在美国能源市场化背景下,需求方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美国能源需求方管理对我国完善相应的能源效率法律政策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经40年的大量环境立法,促成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框架的生成。然而,当前部门利益主导的分散式环境立法,造成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碎片化。为探究环境法体系化路径,借助实证分析和比较考察的方法,根据环境法规范的属性特征和环境法的生成演进历程,明确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和循环再利用法为环境法领域的主要范围。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的样态,检视与评价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实然构成,以找寻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参考域外环境立法模式与体系化趋势,为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的方向提供指引,认为环境法的体系化是一项阶段性的立法工程。具体而言,近期先以现行的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循环再利用法为基础,理顺和完善相关环境法律规范;中期环境立法规划是制定环境法总则,最大限度地统合相关环境法律规范;最后以环境法的法典化作为终极环境立法目标,遵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地完善环境法体系,以解决当前环境立法的重叠、冲突等不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