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刊诗话是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强大影响力.它生成于近代传媒,产生了新变,但也却与传统诗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艺术和体例、风格等各方面都是直接继承古代诗话而有所发展,并受到了传统诗学的深远影响.这种深层影响不但体现在近代报刊传统型诗话中,也体现于革命诗话、闺秀诗话和滑稽诗话等特色报刊诗话中.  相似文献   

2.
近代报刊的发展和诗话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受西方文明影响产生而迅速本土化,并成为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诗话的创作和刊载刊也日益发展,而国粹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与流行更是刺激了其走向繁荣;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作用亦得以显现。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和繁荣在古代文学向近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成为旧文学在近代社会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是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其在产生之际确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在摧残人才和钳制思想方面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其最终被清廷废除。科举制的废除造就了近代文人喜新恋旧的独特时代审美内涵,并对近代报刊诗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但为报刊诗话的刊载创造了契机;为报刊诗话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大众基础;也对报刊诗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是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其在产生之际确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在摧残人才和钳制思想方面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其最终被清廷废除。科举制的废除造就了近代文人喜新恋旧的独特时代审美内涵,并对近代报刊诗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但为报刊诗话的刊载创造了契机;为报刊诗话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大众基础;也对报刊诗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报刊诗话得到了长足发展,近代小说家,尤其是鸳蝴派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鸳蝴派作家群是过渡型知识阶层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产出大量小说的同时,也创作了许多诗话作品.据统计,1870-1919年,至少有25位小说家(含小说理论批评家)创作了近55种报刊诗话作品,对报刊诗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胡怀琛发表的《海天诗话》以中国传统诗话的形式对中外诗歌比较进行探索,开创了中国诗话与外国特别是西方诗学对话的途径,是中国比较诗学最早的作品之一.这部论著既有中国传统诗话的独特方法与视域,也通过对欧美诗的点评阐释而形成与西方诗学原理和基本观念的对照,对研究中国比较诗学的起源与历史有着重要价值.无可讳言,《海天诗话》也存在点评方式失之于简约、较少形而上学层面的理论阐释、对西方诗学观念的理解并不明晰等缺陷.而正确评价其历史贡献与价值有利于理解中国比较诗学初期特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重庆近代报业情况研究 --以《商务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它对宋以后的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中的"辨体意识"是严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严守诗歌的"当行本色"与诗文界限、确立以盛唐诗歌为师法对象和诗内诸体界限辨析等方面内容。而严羽严辨诗体的目的有二:一为直接目的,开拓学诗者的眼界,提升其见识;另一个是终极目的,要为后学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诗门径。严羽辨体意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从实践角度讲,宋诗发展至南宋已显露出诸多弊端,严羽欲找出时弊,规范宋诗的发展方向;从理论角度讲,在诸体文学之中,诗学理论发展得最为完善,创作法则最为严格,故破体产生之时,反对的声音,即辨体意识也最强烈。  相似文献   

10.
以延安时期的报刊研究为切入点,从传播学视角进行探析,认为报刊在延安文学传播过程中的职能及其拓展表现在:议程设置与话语的构建,创作实践与批评的互动,受众培养与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定位,创作主体的聚合与文学公共空间的形成等方面;强调回到历史叙事的现场,从文学作品传播的媒介及其规律入手,应成为延安文学研究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白话道人主持的《中国白话报》不仅在清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报刊发展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20世纪初的白话文写作、小说与戏曲革新乃至诗歌发展史上,均有不可轻视的历史意义。白话道人的白话报活动、白话文写作及白话小说创作既印证了清末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又显示了清末革命派作家的白话文学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2.
穆木天“纯粹诗歌”的诗学主张,以“先验世界”为其哲学背景,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然而,受文化前在视野及特定历史情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纯诗”理论隐匿了不少非纯因子,并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被激活、放大、扩散,最终促成了“纯诗”向革命诗歌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史上经历过多次重大技术变革,每种新技术对媒介发展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手机报、数字期刊、电子书等诸多新媒介形式代表着印刷媒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报纸、期刊、图书的固有形态,同时也重新塑造并改变了人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和文化传递模式.在研究新媒介对人们的诸多影响时,可发现它与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述的社会文化模式之转变有着惊人的吻合.印刷媒介数字化的发展,使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不同于前一代,这正体现了后喻文化的"反向社会化"过程.后喻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递模式,在于推动世界变革的力量总是取决于具有颠覆传统思想和观念的人.文化传递模式的变迁又进而影响着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浪漫派新诗,从它的产生之日起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因此,中国的浪漫派新诗不仅是一个文学话题,也是一个政治话题。一方面,中国的浪漫派新诗能够对社会现状做出及时迅速的反映,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中国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使它在一定时期政治性超过了文学性,曾一度沦为社会宣传和革命斗争的工具以及现实主义的附庸。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对它的反思和重新定位,中国浪漫派新诗所带有的政治烙印是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创建党的报刊是建党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的迫切需要。对于党领导下的报刊,列宁非常重视发挥其宣传与批判功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通过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以凝聚革命力量,强力推动革命运动;在建设时期,通过宣传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教育人民具有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通过宣扬科学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揭露宗教的唯心主义实质,教育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列宁认为,党领导下的报刊要敢于批判“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揭露西方“出版自由”的伪善行为以及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列宁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报刊应遵循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导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正面宣传革命和建设中的正确主张、成功经验和英雄事迹等,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推动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塑造主流价值观,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报刊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多诺批判了资本主义"抽象的同一性"对人的隐性强制,认为没有认识到这种"同一性"统治之特殊性的对抗式革命实践,是注定要失败的盲目实践。因此,他从实践领域的革命式"批判"转向思辨批判,这与马克思将批判理论"从天国带回人间"的方向恰好相反。对于阿多诺的"否定哲学"及其思辨转向的审视,对于我们思考20世纪后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沧浪诗话》"尊唐抑宋"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深,但始终没有对"诗变"与"世变"的关系作深层的剖析,仅从消极方面指出苏黄诗风和江西诗派的某些弊端,未尝全面检视当时业已形成的宋诗的艺术特质,更未及探究这种艺术特质之所以形成的种种原因.严羽的批评与事实不尽相符,不能反映宋诗的实际成绩和真实面貌,理论上亦具片面性.由唐诗至宋诗是必然的发展道路.宋代士人长时期充当了"政体"的精英,他们成功地左右整个政局的发展,宋诗议论化的突显与宋代"议论煌煌"之士风的渗透息息相关;宋代文化理性精神的突显又与其时哲学思辨风气的促动相关;而创作主体集诗人、散文家、词人三重角色的独特性,也造成了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加诸文学演变的规律等方面,遂共同造就了宋诗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转型,中国新诗在传播方式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诗歌民间刊物和网络诗歌悄然“崛起”,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为诗歌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且对于诗歌的精神面貌、思想质地、艺术品质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推动和加速了诗歌艺术的变化与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19.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革命诗歌因其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诗歌大众化的实践、政治抒情诗和长篇革命叙事诗的实绩,体现出它不同于其他类别诗作的诗美特质与诗学向度,革命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的成败得失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