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中产阶级与19世纪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英国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社会中新型中间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预示了英国社会由两极型社会向着橄榄型社会演变的趋向。而中产阶级的茁壮成长,反过来又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城市功能形态发生变化,出现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的功能分区。从交通方式到居民居住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中产阶层及社会精英迁居城郊或郊区的独立、半独立式住宅,使城市发展出现了郊区化趋势。此外,中产阶级的壮大,还促进了城镇管理走向民主,从城镇寡头统治向选举产生的市政机关演变。  相似文献   

2.
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多发表于20世纪初到"一战"爆发之前,这个时期也正是英国城市化如火如荼的阶段.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英国中产阶级内部的关系.他的小说<霍华德庄园>用自成一格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和洞察力地再现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情况.通过解读<霍华德庄园>,本文旨在重新审视英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兴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的中产阶级理论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江海纵横》2005,(2):26-27
我国在十六大中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与西方的中产阶级是否为同一概念呢?理论界对此没有统一的说法。中产阶级原意上是指介于上层阶层与下层阶层之间的中间阶层。这一阶层是在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的纵向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18世纪后期。英国福音派提出了关于城市、乡村、家庭及妇女地位等方面的思想理念.并且试图将这些思想理念付诸实践。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英国社会各阶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而且也是一部分中产阶级人士向郊区迁移的重要动因之一。福音派在实践中创建了早期郊区.而且对18世纪后期英国城市郊区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战后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中,旧中间阶层减少,新中间阶层增加,整个中间阶层在数量上不断扩大。马克思所预言的中间阶层的两极分化只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长远趋势,并不意味着否认中间阶层的某些集团衰落而另一些集团兴起的现象。中间阶层的新变化也不表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取代其他阶级的"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人为拼凑出来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18、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在社会和家庭地位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经济和人身上依附于男性家长,同时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大的道德教育责任.因此,中产阶级人士开始将家庭安置在远离工作场所即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郊区,一方面让女性脱离生产活动而投入家庭当中,另一方面让她们远离城市生活的罪恶,在郊区住宅中建立起道德纯洁的世外桃源,由此推动了英国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级在西方社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然由于其阶层“边界”的不确定性,群体利益的异质性,故在西方社会两极贫富分化的现状中也难以避免其自身的分化。因此这种外在与内在的不稳定性,使中产阶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文化生活上表现“中间性”和多重性、政治态度上存在矛盾性和复杂性。这不仅使西方中产阶级理论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也使其难以成为一个自觉、自为的阶级或阶层。尽管如此,中产阶级在当代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仍有其积极意义,作为人力资本抗衡金融资本的代表,其必然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载体;而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也具有潜在的反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启动,英国实现腾飞,成为第一个迈入现代工业文明的国家;消费领域,英国出现消费革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最早进入消费型社会.现代消费社会的兴起,在于工业革命后巨大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社会产品的丰盈,长远来看工业化最终导致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社会的到来.然而在工业化初期,尽管物质财富呈爆炸式增长,但遗憾的是英国经济腾飞的成果并没有为全体英国人所共享,尤其是并没有给社会下层工人阶层带来福祉,相反工人阶层陷入了普遍的贫困和人文灾难之中,因此研究工业革命前后工人阶层的生活境遇与消费状况对于我们反思现代性价值观念和消费主义的泛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推动消费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镜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左翼政治势力在掌握拉丁美洲多国执政权十多年后,逐渐显现出衰弱趋势,该现象在巴西尤其显著。同时,21世纪前十年里拉美地区中间阶层的人数不断增长。巴西以收入划分的中间阶层已占全部人口的近一半。该阶层在巴西被称为"新中产阶级",在反对左翼政府的游行示威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们投给左翼政党的选票也逐渐减少。新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向上流动受益于左翼政党执政期间的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但他们却在近几年里转变了对左翼政府的支持。理解新中产阶级的特征及其政治倾向,有助于从社会支持基础的角度理解巴西近年来的政治形势变化。巴西新中产阶级依然存在的经济脆弱性使其重视工作和自力更生的意义,由此更偏好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此外,原有社会网络的维持使他们在文化上具有保守主义倾向,受家庭主义、熟人网络和福音派教会的深刻影响,重视私人利益且不关心公共福祉,由此加剧对政府社会福利项目的反感。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具特色的家庭观念、家庭角色分工、物质生活方式以及娱乐生活方式等方面构成了英国19世纪独特的中产阶级家庭文化,这种家庭文化是其阶级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当时中产阶级争取社会认同的努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国城市中产阶级在各个领域中发起和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使进步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在美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进步主义运动也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成全了他们在地位“边缘化”的社会环境中争取社会认同的心里诉求,帮助他们实现了社会形象与价值取向的构建,造就了“黑幕揭发者”、“社会服务处运动者”、“反对个人主义运动者”和“政府改革者”等中产阶级进步主义改革群体,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了自身的社会存在,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中,英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都市中心一直是长期日益增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温床。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发展到阻挠城市进一步发展以至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地步。18—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尝试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虽然在20世纪初之前,社会改革的成效极其有限,但这些尝试显示出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初步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突出的社会现象。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新中产阶级崛起的首要因素;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中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条件;美国妇女广泛就业也促进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美国新中产阶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产阶级的概念界定、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中产阶级的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探究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轨迹及演变趋势。作者认为,美国从建国伊始,其社会结构就已呈现出中间大而两端小的“洋葱头式”的形态,中产阶级在社会构成中明显地占据多数。在其后的社会演进中,特别是在20世纪的历史演进中,美国中产阶级不仅在人数上不断增加、群体构成上日趋复杂,同时也更凸显出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 ,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错综复杂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2 0世纪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等也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对这四个因素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中华民族实现了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中等收入阶层的稳定器观点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中等收入阶层能否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取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政策制定时的倾斜度。如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对中等收入阶层有所侧重,鼓励其发展壮大,维护其阶层利益,这一阶层就能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反之,如果随着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层的利益持续受损,其阶层利益无法寻求合理的表达渠道,那么他们就会要求社会变革,如果寻求不到社会变革的良性途径,就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影响和阻碍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工业化的非常时期,美国知识分子充当了社会改革的谋士和牛虻。这一时期,大垄断阶层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引发了贫富分化、劳资对立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地位革命”,导致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边缘化,使知识分子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被挫败,同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劳资冲突愈演愈烈的局面也震撼着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社会安全意识,促使他们产生了有所作为的内在冲动,他们率而改革,匡扶正义、革除社会弊端,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行为与其渴求成功、追求正义、求稳怕乱的心态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海滨休闲城市崛起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来 ,随着英国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 ,海滨休闲从上流社会向下传承 ,中产阶级、工人大众先后加入 ,促成了英国海滨休闲城市的异军突起 ,成为与工业城市形成鲜明对照的新型城市。这一历史进程 ,预示着城市经济向“无烟工业”———旅游休闲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 ,也朦胧地体现了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胚芽。  相似文献   

19.
依然在路上:穿越历史大弯道的个人与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和20世纪是两个独具个性的百年:前者以建构"大写时代"为己任,后者则以力促这类"大写"的终结为标志。关于主体的人、知识体系、历史模型、政治意识形态的论争,构成了"大写"系列的几个主维。其中,自由的迷影随处可见,公平和正义始终是基本的追求。20世纪晚期的历史巨大弯道的成型,带动了各种末世之感、灰色幻象和生活中的阵阵逆潮,理论的回波与新潮也异常激涌。当代社会学领悟到了来自实践的邀请,"历史终结"的话语并没有阻断生活的巨流,我们"依然在路上","弯道上的中国"正以独有的方式对这个历史时刻作出积极的回应。在个人、群体、阶级、阶层趋向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同时,社会对共同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制度创新和意义创新能够推进利益的共同性和意义的共同性。这样,越过弯道的经历将化为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中心城市的"隔都化"与黑人社会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美国人口郊区化的运动一直没有间断,人口、工业和商业活动均向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扩散,郊区成为白人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富裕地区。与此同时,黑人及其他贫困人口却不断涌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逐渐沦为人口拥挤、房屋破败、经济萧条的黑人聚居区——“隔都区”(ghetto)。中心城市隔都化(ghettoization)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底层阶级成为居民主体,贫困率上升,福利依赖增大,家庭破裂高比率,暴力犯罪上升,婴儿死亡率增高,教育质量下降等。这一切都凸显了美国黑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不平等地位将长期存在,也表明种族分离对美国的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