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将会导致深层文化的“多元化”和表层文化的“趋同化”的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深层文化多元性和表层文化趋同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她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2.
混杂性是翻译的本质特征。全球化时代,翻译的混杂性是一种客观的普遍存在。译者身份的混杂性确立译者的主体地位,赋予译者能动性。翻译策略的混杂性是重塑民族文化身份、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全球化时代要求异化与归化的有机结合,即翻译策略的第三条道路。混杂译本是全球化趋势下的自然结果。混杂性是翻译中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差异性和多元性的诉求。对混杂性现象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阻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由“合力”驱动的社会历史进程 ,其阻力应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经济方面 ,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 ,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全球化的经济阻力 ;政治方面 ,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国应兼顾全球利益和民族利益 ,开展多边合作 ,而极端民族主义破坏多边合作机制成为全球化的政治阻力 ;文化方面 ,全球化表现为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双向过程 ,而文化原教旨主义唯我独尊 ,排斥异己 ,成为全球化的文化阻力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社区,到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冲击,特别是日益渗透的全球化技术,如手机、互联网及卫星电视等。全球化技术促进了时间和空间的“压缩”,重塑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风貌,加深和加速了全球化过程,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每日生活方式。同时,农村社区传统的规则、资源以及文化和生活形式也无时不在维系着农村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是社区行动者构建每日生活世界和组织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趋同蕴含着巨大的活力,但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和独特性又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在世界多元化的交融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并通过不断选择和吸纳,组成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以促进中国社会和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点,指出全球化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力量,对特定种族—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式的破坏,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后殖民理论不是要"休止",而是需要得到新的发展,将主要对文学课题的关注转向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研究全球化的经济压迫和文化后果,挖掘出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过程 ,它的内涵及本质决定了其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国家主权 ,文化传统 ,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要求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妇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一世纪,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而且也改变着各国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妇女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具有了国际意义并且日益显露出来,成为全世界妇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妇女问题的存在已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妇女问题的解决,则有待于全世界妇女和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民间传统艺术于消费社会中对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回应而进行文化重构的结果,在结构组合上,表现出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将作为生活样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符号进行符合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拼贴、重装和压缩,具有鲜明的混杂体结构特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全球化想像、原生态悖论和审美范式转型的后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我国学者对全球化若干问题和理论观点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歧:全球化是客观的自然过程,还是主观的意识形态;全球化是单一的经济全球化,还是政治、文化、社会等整体的全球化;全球化是趋同化、一体化、单质化,还是多样化、民族化、异质化;全球化是物的全球化,还是人的全球化;等等。不同思想、观点相互碰撞、交锋,在争议中逐渐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全球化至少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全球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对世界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全球化具有主客观性:全球化过程内在地充满着矛盾;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弊端同在;现实的全球化是不公平的;等等。正确认识我国全球化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日益紧密地联系 ,并走向整体化的历史过程。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经济全球化。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根本动力。在整个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 ,当前的全球化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它的社会性质是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 ,国际垄断资本企图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这种全球化过程对整个人类社会有多重作用。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 ,另一方面加深了垄断资本对世界人民的剥削 ;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某些机遇 ,另一方面则更多地使它们面临新的威协和挑战。同时全球化还为将来整个世界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尽量避免当前全球化的消及影响 ,使历史更多地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中的合作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地通过理论研究而加以拓展的课题。在思考全球化问题时,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人类社会后工业化的背景之中,需要看到全球化是一个全球走向多元化、多样性和差异共存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世界统一化、同质化的进程。全球化是对工业社会中心—边缘结构的国际秩序体系的解构,是在民族国家自主性的基础上构建合作及和谐国际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诠释了“全球化”的概念,指出全球化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其中核心内容是文化。只有作为世界文化资源的各区域文化融合为一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文化”或“世界文化”,才可以说进入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论述了全球化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化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全面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朱效梅 《21世纪》2001,(1):39-41
从表面上看,“全球现代化”过程确是促进了全球化,并看到一个越来越有“其相”的现代性的涌现,……不过,更深一层看,在全球化中所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愈来愈有同质性的世界,反而是一个更显示文化“差异性”与“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对之采取审视的批判的态度,即质疑和分析的态度,以避免盲目提倡文化全球化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 维护西方的文化霸权是 文化全球化的初衷 文化全球化不是技术乌托邦的地球村在文化上的体现,它是以保障欧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的支配地位为目的,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国际文学学术界出现了世界文学理论研究热。这一热潮产生的背景是:歌德的世界文学理想在全球化时代衍生出许多问题,激发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讨论的世界文学理论热点问题有:重新定义世界文学,将其看成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世界文学的发展模式是从古代"马赛克式"的拼贴向近现代的一体化、体系化转变,原先独立发展的文学逐渐被征服、同化,演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世界文学体系;世界文学作品是由译本构成的,是融合了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混杂、共生作品;世界文学话语在进入实践层面时,既包含了对普世价值的追求,也会传达特定的民族倾向和区域立场,因此世界文学是一个复数的存在;世界文学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一个范围不断扩大、欧洲中心主义思想逐渐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全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预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全球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双重影响。当代全球化是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过程 ,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诸多矛盾共同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图景。全球化时代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 ,使得人类社会的交往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建构性,客观表象背后往往渗透着不同主体的期待和建构。国际主义、世界主义、全球主义是当今世界建构全球化的主要意识形态,三者对于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关系重建中的地位问题,以及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同利益诉求的关系问题的看法上具有本质区别。“和谐世界”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塑国际主义理念,推动全球化朝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全球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是一个全面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世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全球化已经不仅仅是指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交融,各种文明之间直接面对的机会增多、程度也逐渐加强。这样,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在“地球村”如何共处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也成为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的观点争论也很激烈。大致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意味着世界文化的统一,统一到具有“普世意义”的美国文化上来,所谓全球化,亦即美国化;另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逐步同质化;相反,会促使各个国家民族的本土文化更加发展,其地方特色更加凸显。全球化的过程将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过程。为此,有的西方学者断言:人类文化发展总的趋势是对抗和冲突,而且是引发全球政治冲突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