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前重庆近代报业情况研究 --以《商务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内报刊活动空前活跃.重庆近代报业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作为新兴媒介,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一样,经历了种种风云变幻、艰难屈辱,却最终顽强坚韧地壮大起来.以重庆当时土生土长、在本地刊行时间最长的<商务日报>为样本,分析研究近代重庆地方报业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穗港澳三地的报业,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鸦片战争前20年间,澳门是华南地区报业的中心,共有8种葡文报刊出现,其中《蜜蜂华报》是第一份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前广州出现了一批外国人办的中文和英文刊物,共有7种。鸦片战争后,香港很快成为新的近代报业中心,先后出现了多份英文和中文报刊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下,近代重庆城区的挑夫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了以码头搬运工、水夫等为代表的挑夫群体。挑夫的非正常兴盛也对近代重庆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下,近代重庆城区的挑夫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了以码头搬运工、水夫等为代表的挑夫群体。挑夫的非正常兴盛也对近代重庆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前往重庆的日本人日益增多.他们对重庆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状况进行实地考察,撰写了不少旅行游记.这些游记的作者,既有外交官员、实业家,也有僧侣和普通教师.不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来到重庆,但都是站在维护和扩大日本本国利益的立场,对中国内陆进行观察与想象的.通过解读这些游记作品,不仅能够再现近代重庆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而且可以了解近代日本人对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对立的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和日本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向现代化报纸转变时期三个阶段.分析了两国近代新闻事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报纸起源、报刊形式以及政府对新闻自由的压制程度和新闻用语改革方向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日本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为近代报业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而中国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及封建顽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干预,使得近代报业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香港华资联号企业缘起于抗战时期,以川籍商人往香港拓展者居多。联号经营跨不同性质区域,呈内外双向发展,反映了西南内陆与香港及海外市场的紧密联系,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中国近代企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和日本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向现代化报纸转变时期三个阶段。分析了两国近代新闻事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报纸起源、报刊形式以及政府对新闻自由的压制程度和新闻用语改革方向等方面的异同 ,认为日本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 ,为近代报业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而中国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以及封建顽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干预 ,使得近代报业的现代化进程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0.
重庆设市以后,虽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均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抗战前的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而且城市发展水平不高.抗战全面爆发后大规模的人口内迁,陪都重庆也成为了内迁人口首选的聚集地和落脚点,给重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重庆城市的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促进了重庆的城市规模扩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功能发展和卫星市镇兴起.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成为了世界驰名的大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