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争创中国百强的背景 中国百强县排名自1991年由国家统计局发起,2000年后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评选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核心评价指标主要有8项: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一般预算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1995年10月,第三届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由国家统计局评定,这是对全国两千多个县(市)1994年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又一次检阅。与前两届不同,第三届百强县(市)的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县域经济的全面性,把百强县的评定从以农村为主要内容发展到全方位的综合评定,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力的检测。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一、B#买回1、人均耕地面积2、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3、人均农林牧渔业用加值电、劳均农业机械总动力5、劳均农村用电量6、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二、…  相似文献   

3.
到2001年,双流县已连续7年被评为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第一,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强县。双流县委、县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双流,争创西部第一强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目前全县正在深入学习赴东南沿海学习考察情况通报会的会议精神,开展“争创西部第一强县,我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为给大讨论活动增添一些素材,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推动双流经济跨越发展,我们收集了江浙部分全国百强县(市)的统计资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就双流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主要情况作以介绍,就双流经济与江浙部分全国百强县(市)作以对比分析,并谈点我们对加快双流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升位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颖洁 《统计与社会》2011,(5):10-11,26
从2001年开始,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和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连续十一年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陕西自2007年连续3年,神木县、靖边县、府谷县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实现了陕西在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且位次逐年前移。在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神木县和府谷县分别以36位和69位的名次进入全国百强,位次前移8位和22位。陕西神木、府谷、靖边,吴起、志丹、定边、韩城、安塞、高陵,黄陵、子长、凤县入围西部百强,比上年增加一位。  相似文献   

5.
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的故乡,被誉为“国酒之都”、“中国酒都”。2003年,仁怀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财政总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工业总产值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酿酒业产值超过37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中国西部百强市(县)第63位,在贵州省经济强市(县区)排名中列第6位。仁怀在贵州省乃至整个中国西部都具有较强优势,在县域城镇化发展方面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仁怀市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1.仁怀市白酒工业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并仍…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第三届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由国家统计局评定,这是对全国两千多个县(市)1994年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又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到2012年青铜峡市、灵武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平罗县、永宁县、中宁县、贺兰县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这样一个发展目标,贺兰县委、政府根据贺兰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贺兰县力争早日进入西部百强县这样一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围绕贺兰县要如何实现进入西部百强县这一目标,我们现根据贺兰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进行分析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丰谷 《四川统计》2013,(6):21-21,23
作为全国“农家乐”发源地的郫县.生态底蕴独特.不仅具有八河并流的水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且土地肥沃.文化厚重.高校云集:该县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吃惊:已连续17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县”。  相似文献   

9.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城市”等多项殊荣2013年荣归郫县。同年,郫县连续三届夺得四川省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第一名。今年,郭具连续19年耀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399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2498元,同比增长12.3%。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全国百强县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 (市 )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体 ,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体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2 0 0 4年 9月 2 5日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了 2 0 0 3年度全国百强县排序结果 ,我省萧山区等 30个县 (市、区 )跻身全国百强 ,个数比 2 0 0 2年增加了 4个 ,新增加的分别是长兴县、临安市、桐庐县和宁海县。本文通过对我省百强县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广东、江苏和山东等省的百强县对比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 ,供参考。一、省内比较 :浙江百强县发展快 ,实力强 ,贡献大…  相似文献   

11.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县域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本文在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筑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61个县(市)2007年和2010年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全力做强做大特色经济、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层次、积极发展新型商贸市场等建议,提升台州市九县(市、区)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新津位居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29位、西部百强县第30位、全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第12位、全省民营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第3位。  相似文献   

13.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是缩小陕西与发达地区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引导扶持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现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但是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陕西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国连续多年的县域发展评价中陕西不仅无缘百强县,甚至进入200强的县也很少。  相似文献   

14.
《四川统计》2011,(5):33-34
汶川地震前的什邡,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18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名列第37位,连续十三年保持四川省十强县第二名。这里拥有大量第四系(距今200多万年)形成的冰川、冰水沉积的矿泉水含水层:这里是中国的雪茄之乡。  相似文献   

15.
<正>《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显示,昆山再次荣登榜首,展现出其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该榜单于1992年首次发布时,昆山的经济体量仅排名第24位;而2005年昆山首次成为中国百强县之首后,便稳坐这一位置18年,2022年更成为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是什么原因让昆山跃居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并在之后稳坐这一宝座近二十年呢?昆山的发展经验又有哪些能够为四川发展县域经济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国百强县是怎样评出的“全国百强县评选”的全称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选,它是由中国农村评价中心根据国家统计局1994年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统计资料,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的综合评价。综合实力百强县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第一,以正确反映县(市)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板块。通过分析百强县与各自区域内中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大小,可研究区位优势对百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一、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情况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三年为周期的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辽宁现象"备受瞩目。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6%,财政收入都已超过5亿元,其中全国百强县4个,进入前20名的2个。我们考察的开原市,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徘徊在全省后10名,2001年全市GDP只有18.9亿元,是全省贫困县。2012  相似文献   

19.
双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排名由2006年的第43位跃升至第20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位,县域经济是衡量、评判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公司在2023年7月25日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研究”),评出了中国的县域百强。其研究对象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县级市(394个)和县(1301个)为主(不包括城市的区);百强县的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