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对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来说,写实主义所追求的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绘,即左拉所说的那种“科学真理的精确性”。据说库尔贝曾拒绝画天使,原因是“从没有见过天使”。写实主义画家不但把一切神话、宗教和寓言排除在题材的范围之外,而且,即使是历史题材也坚决加以回避。他们仅仅对平凡的现实生活和朴素的自然景物感兴趣,认为越是平凡的事物越能为多数人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的说法,并不是说古代汉语没有复音词。但是,所谓“古代”,“古”到什么时代?时代应该有个阶段,阶段定了,然后才能定“为主”与“不为主”的问题。因为人类处于某个历史阶段,他们的活动范围,他们对宇宙的认识,他们生产力的大小,等等情况,都要受其时代限制的,因此,反映事物的人们的语言不会走到未来的时代去,殷商时代不会出现“乐府”这类的复音词;“半导体”与“宇宙飞船”,在明清时代的复音词里也决不会有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人们所需要那些足够反映事物情况的单音词与复音词,应该说都是“为主”的。“为主”与“不为主”是根据数量多少而言的,多即“为主”。如果说“为主”是与现代汉语作比较而言的,那么“古  相似文献   

3.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4.
“个人自主活动”与社会发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人自主活动”概念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考察后,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自主活动能力不断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提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关于波普的历史哲学,笔者曾就其反“历史决定论”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渐进的社会工程等内容展开了分析。本篇评述的社会进步理论,是波普历史哲学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样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波普历史哲学,又从深层次上肃清其影响,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波普指出,关于进步,孔德和密尔都认为,进步是一个无条件的或绝对的趋势,并试图把这种进步规律回归为人性的规律。他们“相信进步规律可以从人们的一种倾向演绎出来,这种倾向驱使人们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性”。又由于人性完善不断企求,使得社会不断进步。波普则认为,按照这种推理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从天人同类、彼此感应的宇宙观出发,认为天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他从“变而有常”与“不常之变”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天道观出发,认定历史运演是“变而有常”与“不常之变”的统一;他既把历史看成按黑、白、赤三统循环顺序运演,又认识到在循环运演中包含着进化;他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运用于历史考察,认为历史运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他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总结前代的历史经验可为后代治国兴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提出“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吗?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人们可以举出无数的实际材料说明,一切事物不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鸟和老虎都是事物,它们就没有什么联系,石头和禾苗都是事物,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我们知道,鸟和老虎同属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8.
对于讲述和运用神话的原始民族来说,神话是他们特定的文化符号或思维密码,体现着神话的思维所具有的某种译解或认识事物的能力。 上占先民有自己认识和掌握世界的特殊思维方式,神话即为这种思维的产物之一,它成为他们对原始世界建构的解释体系和实用体系。关于神话的这种功能,国内外学者有许多值得注意的见解。如意大利哲学家、科学家维珂,德国哲学家卡西列等,都认为神话是初民认识事物的特殊方式,是一种隐喻思维。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神话等“原始意象”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则将神话与科学的功能等同看待,认为二者  相似文献   

9.
事物的质是一事物“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认为厘定中原文化“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需要从特殊本质、一般本质和形式本质3个层面入手.探讨和评价中原文化特质研究的现状,认为从哲学角度检思,中原文化的特质是以隆礼贵和、崇圣持中为典型特征的大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象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一样,当代文学也始终在为优化完善自身素质的内部建构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调节活动,并且由此形成了诸多文学思潮的更迭和演变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这十七年间的文学,尽管人们认为它的格局是单一的、狭窄的,但它同样是一个在不断的自调节中实现其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过程。十七年间,我国社  相似文献   

11.
虚假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神”、“鬼”、“龙王爷”等。从认识的根源来看它产生于唯心主义。但是,虚假概念在现实思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在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些虚假概念,来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认识一些虚假的概念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者歪曲事实,制造荒谬的骗子嘴脸。除此而外,人们还常常借用虚假的概念的特定涵义来说明事物。因而至今在人们思维中,在相互表达思想、论证事物、文学比喻中,大量地运用着虚假的概念。为了准确地把握虚假概念的涵义,以便  相似文献   

12.
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理念发展的概观 在西方哲学史上,一般与个别这对范畴,始终居于重要地位而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理念的发展,也始终是伴随一般与个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古希腊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使人们有可能去探讨世界本原这样的问题。开始,泰勒斯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水”(这显然是一种特殊事物);后来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物”(这是事物的一般属性);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用较大篇幅论述了中国和平统一问题,并且从理论和实践中深刻阐述了按照“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这一理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对立面协调、和谐”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变化、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引的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的属性,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事物不断变化发展。但是人们是否也曾想到两个对立面之间在特定的状况、条件下的协调,和谐也可以成为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强大力量呢当然,这种对立面之间在特定条件下是能够起到“协调、和谐”积极作用的。报告中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这一辩证原理。古代辩证法家认为,所谓的“协调、和谐”决不是后代人误解的那样,是对立面双方的“等同”,或是对立面双方的“合并”,而是对立面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因特性上的“契合”、“匹配”和“对路”而造成的“协同共进”。这种情形是在对立基础上出现的,是“对立造成和谐”。就是在特定条件下,中央领导们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人们在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后,认识的过程仍然没有完结;人们还需要有事物“应如何”的认识和改变事物现状的目的或目的体系。这就是认识的两个层次:“存在认识”和“价值认识”。作者简要地回顾了哲学史上的有关论点,并就认识的两个层次及其各自的内容、形式、作用和相互关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郭沫若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两面光辉的旗帜。然而关于他俩的关系,却说法不一。一些人一直认为他俩在二、三十年代是“文坛上的仇敌”,“势同水火”,“不存在友谊”。笔者认为把他俩的关系说成是“仇敌”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多半是由于不了解历史。人们大都注意了他们之间矛盾的一面,忽略了他们之间一致性的一面,本文试就他俩在二,三十年代在许多方面的一致性,产生矛盾的原因,以及双方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进行探讨和分析,祈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6.
结构主义坚持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 ,认为如果人们抓住了某种理性的参照点 ,就能获得一切事物赖以生存的系统 ;而后结构主义则认为人们进入一个本质上不确定的领域和世界 ,因为结构主义所信仰的那个固定的理性参照点在永远不停地转动着、变化着、消解着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边缘”性的、不确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狂人日记》艺术上的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陌生化(反常化)的艺术形式,扭转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自动化(习惯化)的思维定势,使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开始在人们眼里变形、扭曲、解体,进而使人们体察和发现封建社会,封建文化血腥、残忍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18.
婉曲又称婉转或委婉,是语言里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故意不直接说明本意,而是将本意用曲折含蓄的话语表达出来。它的特点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马光《迂叟诗话》)。婉曲语又称婉语,就是运用语言的婉曲修辞格说话。一、婉曲语的形成1.禁忌的需要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不能理解,认为自然是由神主宰的。而统治者为了愚弄人民,维护其统治,他们自诩是天上的星宿,因此,那些“神圣”的、“崇高”的事物不准一般人接触、言及,否则就要受到鬼神的降罪。而那些危险的、令人恐惧的、不洁的事物,人们又不愿…  相似文献   

19.
《史记》作为我国史学和史传文学的一部巨著,其叙事之入神,人物形象之生动,是有口皆碑的,“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史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它在叙述时能注意视点的变换,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历史事件;在处理人物关系时,能准确把握称谓视点,刻划历史人物的性格,表现作者的感情,有很大关系。“视点,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由于事物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世界是纷繁的、多角度的,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曾经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质论”者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事物的主要特点,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的相符的联系;“约定论”者则认为事物的命名取决于人为规约,事物的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虽然他们对名称与事物关系的探讨是从政治、哲学角度提出的,但却孕育了朴素的语源学思想,对中国和古希腊科学语源学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