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文学艺术属于"传统知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国际社会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国际法、国际公约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鉴别及保存、作品传播及保护、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命名"、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等,也作出了确切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的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对民间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网络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数字化保护常州地区民间音乐资源的视角,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整理和挖掘民间音乐的图片、声音及图像等,形成计算机数据,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储存、展示和传播,以期实现对常州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的传统戏曲、民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间音乐具有由传统社群长期创造、固定旋律节拍形式、特殊演出方式等特点。如果以现行《著作权法》第六条所规定的"作品"作为其著作权保护对象,那么具备上述特征的民间音乐就会由于受独创性、保护期限的制约以及不便于衍生作品署名等原因而难以得到全面保护。有鉴于此,将民间音乐的保护对象确立为"表达"而非"作品",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才是更为妥善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晓杰  谢玲 《南都学坛》2014,(1):123-124
<正>宛梆是一个优秀的珍稀剧种,在全国仅有一个专业剧团;宛梆是研究河南梆子的"活化石",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供了一个"模本";宛梆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9项),保护传承利用宛梆艺术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多次深入宛梆剧团采访,和老艺人一起座谈,了解感受宛梆在传承中的发展情况,体验宛梆人生活,对宛梆这一传统戏剧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如何传播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古代交响乐--西安鼓乐的品质和精神.采用实地考察与现代音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鼓"这一传统打击乐器在西安鼓乐中的作用,认为作为我国境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的西安鼓乐,其价值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屈指可数的."鼓"在西安鼓乐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灵魂作用和地位,它通过节奏、音色及风格体现着中国民族音乐所传达的传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传承中隐性知识"活法"的讨论和显性化路径的分析,探究了中国传统音乐隐性知识,以切实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相似文献   

8.
随着原生态音乐生态的加速退化,我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形式也正逐渐加速衰落乃至消亡。正确认清我国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主动积极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是理性且务实的。从原生态音乐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艺术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豫剧戏班经历了传统科班时期、改革创新时期和多元化并存时期;传承方式经历了传统科班"大班养小班""以班带徒、以戏养班"的传承方式,改革创新派的专人专地、脱离剧团、"以戏带功"的传承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的"以团代校"、学校教育、国营与民办共存的传承方式;传承功能呈现出层层递进、内涵不断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既是政府有效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责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把民间音乐记录在文本和影像资料当中,而是要镌刻进更多代人的心灵深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要得以有效保护与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音乐"的兴起,加强对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民间音乐作品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和宝贵资源,必须予以适当的法律保护。现有的民间音乐作品保护模式有:习惯法保护,宪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保护和特别法保护。经过对不同法律保护模式的分析和比较,以多种保护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民间音乐作品实施保护无疑应是现阶段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歙县三阳村,其民俗音乐"打秋千"在2010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打秋千"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其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徽州祭祀音乐传承与保护的系列思考,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徽州民间音乐,引起人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面对着本土化和全球化两种时代语境.音乐教育的本土化主要是作为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体系化,倡导"以中华文化为母语",注重民间音乐自身的传承方式.而全球化则是放眼世界,推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以平等价值观在文化中学习世界各国各族的音乐.  相似文献   

14.
民间音乐在世世代代传承过程中,凝结了我国历代人民的集体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形成的艺术结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发挥民间音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山传统民间音乐"渔家乐"艺术特点的总结和分析,论述了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在河北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民间小戏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短小明快、健康活泼的形式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代代相传。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间小戏在传承中面临巨大的困难。本文以广泛流传在山西省东部地区的左权小花戏为个案,总结民间小戏的传承途径和方式,探讨传承的机制,希望对其他民间小戏的保护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打溜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其独特的碰撞方式,不仅产生出特有的音响效果,而且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古老与神秘。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土家族这一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创新传承方式,实现传统传承与现代传承的契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现传统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同步发展;建立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传承人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搭建土家族打溜子文化传承新载体。  相似文献   

17.
非常规突发事件通常会对区域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巨大冲击与破坏,导致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危机后的长期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羌族音乐是羌族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汶川大地震对羌族人口聚居区域的破坏也给羌族音乐这一文化形式带来了重创。在震后羌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文化游牧""感情漂移"和"文化夷平"是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对以羌族音乐为例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一方面需要学界的积极引导和激励,让广大羌族民众产生自我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文化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发展民族经济,处理好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黄河阵"是一种通过走阵形式进行的节日祈福活动,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特色,也产生了"黄河阵""九曲黄河会""九曲黄河阵"等不同的名称。系统考察辽宁省朝阳市传统民间活动"黄河阵"的由来、内容、功能、价值和意义,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从增强科学研究、保护文化生态、加强保护传承人、把握非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四个方面提出传承与保护"黄河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南音的传承和保护是值得被讨论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南音的民间传承和学校传承的缺失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立南音的民间社团的保护传承机制和中小学本土音乐传承机制的建议,望能对南音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从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和"方圆相形""动静相生""书画相应"等几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陕西瓦当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提出了传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