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二十世纪的汉语研究特别重视以句法为核心的语法研究,而以词义为基础的语义研究则相对滞后。这种现象启示我们:语义研究的困难正是其巨大价值的体现;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语言研究要重视跨层面的结合研究,尤其要重视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法理论缺少描述人类语言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和模式。以往基于现代语法理论的语言对比研究存在不足,William Croft为解释人类语言多样性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基于激进构式语法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优越性包括:模式统一简单,有利于拓展语言对比研究的广度和提高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度,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比研究;激进构式语法应用于语言对比研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述国外关于反身代词照应现象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约束理论 ,远距离约束 ,阻塞效应 ,大主语 ,次统领等句法层面上的理论成果 ,然后论证仅仅力求利用这些句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现象做出解释的努力的不可行性。最后作者从生成语法的观点出发 ,指出只有将语言中的三个层面 :句法、语义和语音的研究结合起来 ,才能对现代汉语的反身代词的照应关系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为了限制转换规则和短语结构规则,生成语法专门设立了一些句法条件,即语法模块(grammar modules),包括D-结构层面的X-标杆理论、PP/EPP和题元理论:S-结构层面的格理论、空语类原则ECP、约束理论等.运用这些理论,管约论时期的生成语法成功地解释了一些句法现象,但还有不少句法问题无法解决.于是,在最简方案框架内,D-结构和S-结构从句法操作过程中被清除,认知系统和句法系统之间形成接口层面:LF和PF,合格的句法推导必须满足接口条件(interface conditions).从语法模块到接口条件的转变,实际上是一个遵循着经济性原则,对普遍语法原则和规则进行简化或是清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用标记语存在语法化现象,借助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理论以及语言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对英汉语用标记语语法化模式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并通过英汉语料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语义迁移模式不仅存在一致性,而且它们的语法化强弱程度与句法位置有关。具体表现在英汉语用标记语的语法化过程就是隐喻化过程,且由于句法位置不同,产生隐喻义的程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转喻机制解释英汉语动词的进行体语法化问题.通过对英汉中短暂动词进行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短暂动词的进行体都表达完成体的意义.本文将从语法化理论的角度运用转喻的域包孕理论来阐释短暂动词的进l 行体可以表示完成体意义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体范畴也存在着与形态句法规律相同的语法化现象.本文的讨论突破了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对语法化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使动语法构造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对语言现象进行有悖于传统语法的分析.使动语法构造原型意义不能解决及物性问题,解释不了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问题解决的实质即在语言运算系统之中和句法运作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1999年问世的《英汉前指现象对比》(以下简称《对比》,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熊学亮在承担题为《语言指代现象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本书用认知语法理论,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大量的自然语料,深入地研究了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前指现象。本书的特点如下:一、论据充足前指现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前指现象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对比》的作者花费不少工夫,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案,并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乔姆斯基…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义元语言(NSM)理论一直试图通过跨语言比较,来探寻人类语言的词汇语义共性,即语义基元。在NSM理论框架内,提取的语义基元必须经过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语言的验证。普遍语义基元的内在词汇特性和句法特性构成了普遍语法的基础,为描写人类语言的类型学框架提供了坚实而又普遍的基础。基于前人有关论述的梳理,从跨语言比较和跨语言验证两个方面探讨了NSM理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取向。基于普遍语义基元的NSM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词汇类型学和语义类型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韩礼德首先提出的语法隐喻表面上与词汇隐喻是完全不同的语言现象,前者是指同一意义在表达式上的变异,后者是同一表达式在意义上的变异;但实质上它们都享有共同的本质特征──跨域特征,它们是隐喻现象的两个类别。语言的层次性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前提。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的多层分析证明:跨域特征展现在概念语法隐喻的词汇范畴、语法级阶、语义功能成分和语义过程等方面,贯穿于意义表达选择的各个层面;并同语言层次之间的关系一样,从语义过程到词汇语法各选择层之间呈层层体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阿尔泰语言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研究中词法与句法严格分离 ,而且以构词法和构形法作为词法的主要内容 ,只是在词平面上加以研究。这容易把语言研究引入歧途 ,使我们无法阐明格 (K)、静词化成分 (SUBSZ)以及屈折成分 (INFL)等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关系。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理论推翻了传统语法或结构主义语法不切实际的一套东西 ,摧毁了传统语法在词法和句法之间人为设置的藩篱 ,为阿尔泰语言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当我们按生成语法理论把阿尔泰语言的构形成分作为功能语类 (functionalcategory)处理时发现 ,传统语法中一直无法说明的句法层次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语言主观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左移”,指出主观化成分强烈地表现为“左移”,体现了句法上的“语义靠近”原则和认知表达上的“先来后到”原则的和谐,该现象具有跨语言的强势表现。“左移”的主观化成分在语义上比较虚灵,同时伴随着定指性的提高。该理论可以对传统的一些语法现象给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羡余是语言形式多余的现象,汉语在句法层面也大量存在羡余现象。句法羡余一般包括动元羡余、同位结构羡余、搭配羡余。对这三种句法羡余的研究,揭示了句法语言的本质,更清楚地认识了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角色和指称是角色与指称语法的两大核心概念,分别对应语言中的语义和语用两大视角。这两个维度在句法的各个层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语义、句法、语用三者的紧密结合称得上是该语法理论的最大亮点。本文从语句结构、语义结构、语法关系、信息结构与指称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角色与指称语法的核心观点和最新进展,深入剖析该语法理论的优势和局限,以求从中获得启发,为构建汉语语法体系寻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真性部分控制结构中的控制项是被控制项的子集,二者之间不是绝对等同的关系。跨语言分析表明,控制从句的空主语在句法语义上是复数的。鉴于汉语缺乏显性的一致性特征,汉语真性部分控制结构的句法生成可以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通过移位分析法来进行,其中的空主语在基础生成时是一个以零形D为中心语的并列名词短语,内并列项是空语类pro,而外并列项是显性的DP,后者通过移位成为主句的控制项。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迁移现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对比分析理论突出目标语与母语在语言结构上的差异,使学生理解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篇章结构上的差异,尽量克服母语迁移在语言层面的负迁移,同时,重视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凸显母语和目标语在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减少文化层面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创新。语言随人类大脑的进化而进化,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思维来学习语法,这一哲学观点可有效指导语法理论和应用。采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辨证方法来分析语法规则和语法变体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充分阐明这一哲学语言观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构主义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在产生背景、哲学及心理学基础、语言观、语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语言习得理论上的差异,阐述了目前西方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两种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各自的优势、缺陷和发展趋势。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体系完整,对语音和语素的研究相当透彻,但在句法的研究上还有缺陷;转换生成语法带来了语言学的革命,它增强了语言理论的解释力,而它所采用的演绎法没有以归纳法为基础,存在片面性,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优选论通过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在各类语言的不同等级排列中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优势使它成为普遍语法理论,其理论原则和分析方法被应用到包括句法在内的其它语言研究领域。运用优选论来解释汉语倒装句的生成原理,不仅可以为其筛选出最符合语法规则的优选项,还可以对其它候选项的语法偏离度进行排列,这是仅仅基于句法理论或其它的理论难以办到的。这体现了优选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的构块语法理论认为来自生活体验的给予行为,是双及物结构的认知基础。与英语进入双及物构块的动词相似,汉语进入双及物构块的动词大体也可归入三类:具体转移义、隐喻转移义和附加转移义。跨语言的对比说明,对构块的认知描写和解释是句法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