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承与发展是民俗文化的固有属性,庙会文化自萌发开始,到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最终为历史所接纳,其演进与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求开放的过程。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却面临断裂的可能。考察杭州地区乡村庙会习俗的存在状态,当代庙会相较于传统庙会已经有了很大的革新,表现为政府部门的自觉介入、庙会活动的内容逐步转向以弘扬地域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为主导等。然而,对于传统民俗文化基质的过度剥离,使其固有的人文精神难以再现,文化形态也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积极发掘传统乡村庙会的文化厚度,丰富其时代内涵,以增强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传统乡村庙会得以延续的生命所在,更应是其当代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
“舞草把龙”是清潭街重阳节期间流行且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的特定仪式,将其置于人类学视野下,追溯并描述其缘起与流变,挖掘其在特定情境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对维系乡村社会生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清潭街“舞草把龙”仪式的社会实践,即“舞草把龙”仪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列入“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种种事项,不难发现“舞草把龙”仪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认为,这主要归因于“舞草把龙”仪式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能、情感联结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但仪式空间式微、仪式主体缺失等潜伏性危机不容忽视,亟待破解。而时下积极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传统民间仪式的合理开发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间仪式集鬼神信仰与戏曲表演诸形式于一体,在我国广大乡村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并会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重塑自有的功能。时下积极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破旧立新,更应是根植于传统的推陈出新。将浙南石练七月会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的关系置于动态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考察,传统民间仪式与时俱进的解构和重构是其谋求合法性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同时,合理利用传统信仰仪式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维系农村社会生机活力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庙会这一民俗活动是中国乡土文化的具象形态与实际载体,在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其结构与功能发生了转变,由民俗表象转向文化资本。蒙陕边界村落的庙会在并存与联结的现代转型模式中激发出了庙会文化的现代活力,形成了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本价值。在本体层面,庙会作为文化资源和资本,以其产品资源形态使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在结构层面,庙会民俗以其古镇场域空间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旅产业集群;在自生层面,庙会作为结构遗产,以其自生结构合理配置乡村资源,形成了边界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本优势。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对浙江省新昌县H村建筑设施、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