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葬是现今藏族人民选择最多的一种葬仪。这种特殊的习俗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即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把中观思想引入藏族葬俗的是印度瑜伽僧帕·当巴桑吉和他的亲传弟子、西藏佛教史上觉宇派的创始人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这两位大师及其教派教义提倡的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觉宇派的灵魂观念,成为藏族天葬习俗产生及普遍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觉囊觉域流派,是流传于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一个觉域教法传承。该流派传承始于觉囊派创立者贡邦·特杰宗哲,自他起觉域派教法传入觉囊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觉囊派行者中对觉域派教法的传播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是觉囊瓦·多罗那他,他是"觉囊流派觉域教法传承"的代表人物。"觉囊流派觉域教法传承"有自己的经典及其修持方法和流传样态,以及法脉传承,且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瑜伽行派是由弥勒所传、无著世亲兄弟所创立的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学派之一,因其主张"万法唯识"、"识有境无"的观点,故被学术界称为"有宗"。但在藏传佛教各派看来,大乘瑜伽行派的学说,并非仅仅宣说唯识学,它还宣说菩萨学、如来藏学、佛性说,甚至是般若学。故瑜伽行派学说传入西藏后,藏传佛教各派对其学说进行了不同的判释。特别是宗喀巴大师,从改革元末明初西藏佛教的衰败局面出发,从正确诠释般若中观正见、建立正行信仰的目标出发,对瑜伽行派的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评判,并将其纳入自派构建的止观修行体系之中,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轨道,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一个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在藏传佛教复杂的神灵谱系中存在着大量特色鲜明、地位显赫的女性神灵。千百年来,她们被藏族人民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神圣功能。以丰实的藏汉文资料为依据,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追溯藏传佛教女性观的思想渊源,并通过女性神灵信仰阐释藏传佛教中蕴含的复杂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从q-可以看出,这种女性主义文化理念对现实生活中藏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以其内容广泛的信仰、知识与价值体系和历史上形成的政教合一等体制,影响了藏族传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并逐渐内化为藏族社会心理与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在当代藏族社会转型过程中,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心理的影响依旧十分强大,并进而影响着藏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大乘思想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对藏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本文从文字创制、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等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观音信仰产生于印度,大约4世纪入西藏,与藏族本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新型观音信仰文化现象。藏族观音信仰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观音信仰文化而自成一体,并有其自身的内部体系和发展规律。藏族观音信仰内部形成显宗信仰、密宗信仰和民间信仰三个体系,三者之间既有共通之处和内在联系,同时每一种信仰又有其特点,形成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藏族护身符是民间宗教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来自佛教密宗、藏族苯教和汉族民间信仰的融合,其制作要遵循藏传佛教的教理和仪轨要求;其图案众多,但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图像的结构较为稳定。护身符功能甚多。从人类学的角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护身符所体现的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观念,并力图揭示藏族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宗教信仰和身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文献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创世神话的诸类型,颇受佛教神话或信仰佛教的印度等跨国民族和藏族等国内兄弟民族神话影响。这是因为蒙古族在皈依藏传佛教过程中,佛教或上述信仰佛教民族神话影响了蒙古神话,从而蒙古族创世神话蒙上佛教或信仰佛教诸民族神话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信仰文化随着藏区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十年来,藏传佛教的政治作用,寺院经济结构以及群众的信仰观念、程度和信仰方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而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反映出藏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佛教分汉地佛教和藏语系佛教(或称藏传佛教)两大支。藏传佛教思想是印度、汉地佛教思想和西藏传统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就对藏族古代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藏传佛教思想实际上是藏族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古代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从赤松德赞(公元755至797年在位)到西藏解放前,藏传佛教思想几乎成  相似文献   

13.
藏戏与藏族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作为藏族人民创造的艺术明珠,虽然散发着浓郁的藏传佛教气息,但苯教信仰在藏戏的构思结构、人物情节中得以充分表现,藏戏与藏族的民间信仰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析果洛藏族的宗教问题李丽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自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以后,宗教信仰影响到了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藏族牧区基本上都是全民信教的区域,寺院林立,僧侣众多,藏传佛教在藏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被一些虔诚的...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艺术论著《画经》美学思想初探李景隆长期以来,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藏族艺术也结下了不解之缘。藏族的壁画、唐卡、造像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堆绣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这种艺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促进了佛教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藏族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世俗化浪潮席卷而来.藏传佛教的社会功能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藏传佛教的发展日趋世俗化.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中的寺庙“羌姆”是藏族面具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研究寺庙“羌姆”的形成与发展是研究藏族面具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对藏传佛教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以及苯教寺庙“羌姆”及其面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扒梳,同时也展示了寺庙“羌姆”及其面具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慈悲观念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核,同时也是藏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使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收益对象是所有生命体,它的践行者是具有这种信仰和受这种文化思想熏陶的广大民众。本文通过论述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层次类别,归纳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思想内涵,分析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旨在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民族文化核心为基点,以朝圣为一般藏族民众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为出发点,提出了对藏民族宗教朝圣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根据宗教学关于宗教起源的研究提出了宗教朝圣的本质是宗教信徒为满足自己需要让自己的灵魂与精神世界中所虚构的神圣敬畏的灵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不同宗教的朝圣差异只是在灵魂沟通的主体、仪式和时空上的差异。由于藏传佛教朝圣的特殊性,本文也初步提出了对藏传佛教研究中应注重的几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种现实和社会的原因,唐代妇女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多,她们信仰佛教的方式主要有出家为尼和在家修行两种。唐代妇女信仰佛教,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