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基于对人类学的哲学思考——人类学的发展正在经过"肯定—否定—肯定"的指向发展,依据"总体人类学"的学科分类,人类学学科的科学知识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有社会、人文科学的性质;如果必须在科学性质上对其进行分类,总体原则只能是依研究者所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定。鉴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重要性,对"ethnography"与"ethnology"作定性说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英戈尔德是当代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是技术人类学领域的创立者之一。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人类和非人类、技术和技能、技术和语言、社会和自然等内容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研究纲领。在此纲领基础上,英戈尔德又阐发了体现人类学整体论思维方式的技术环境观。英戈尔德的技术环境观弥合了自然与人文、技术与人类、功能与意义之间的裂痕,为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国外得到了很多非经济管理类学科诸如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关注和研究."企业人类学"可以研究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沟通策略、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适应、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地方性和群体性、一个新兴的群体--少数民族企业家等12个领域.希望企业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政治人类学不断遭受质疑和挑战,新政治人类学适时而变,打破以1940年《非洲政治制度》定义政治人类学的界限,将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权力",使得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无限延伸。新政治人类学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政治现象,关注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精神、探寻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以及人类权力的产生和异化等问题。新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抓住了政治体系变革的关键,相比于传统政治人类学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以其"以人为本"的学科性质对人类回溯自身的认识历程有特殊意义。在其诞生一百多年间,都是西方的人类学家们对原始简单社会的异文化进行研究。中国学者费孝通力挽狂澜,着力于自己民族的人类学研究,由此拨转了国界人类学的大方向,开拓了人类学中国乡村学派,此后这一研究脉络不断丰富。《乡村人类学》一书的出版即是作为中国乡村学派出现和崛起的记录和见证。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大会上,庄孔韶以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关系为题,表达中国学者跨文化与跨学科做人类学研究与应用的多种思考。以费孝通、林耀华的作品为例,讨论老一辈作者的学术态度、撰写与行动选择特点;新一代学者参与公共卫生调研和灾后重建项目中体现的科学主义、行为主义、忽视历史遗产的思潮影响,重申当今世界各地多样性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学人类学和汉人社会研究中,强调了中国古典文论钩沉的现代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综合性学科。中国人类学从无到有,在本世纪30—40年代达到了先进水平。其中,北京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50年代人类学中断了。到80年代开始恢复,至今还处于重新起步阶段,与国际学术水平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都有很大差距。本文简述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重点论述了加速发展我国人类学学科(特别是其中的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从西方学者试图借乡土社会把握中华文明以来,中国本土学人面对中国农业社会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危机,以"乡土关怀"为核心,形成了各有差异的理论视野或概念框架。其间,中国社会人类学的乡土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学术的反思、传承与超越,中国社会人类学的乡土社会研究必将突破各种理论和范式的束缚,迈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感官转向"产生后的视觉人类学,在学科范式上有了整体性的转变,围绕对"视觉性"概念的重新定义,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范畴,同时也推动人类学方法论领域围绕"参与观察法"做有关"反身性"的进一步思考,还通过学科史的钩沉,揭示出人类学成长历程中与视觉媒介技术发展和先锋艺术之间的复杂渊源。而在当代艺术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的社会参与性艺术也开始大量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其"介入"社区,与社区对话的重要手段。视觉性与社会介入,也因而成为这两个领域相互连接的结合点。本文梳理了视觉人类学中"感官转向"的由来,以及其中重要理论家的观点,分析了这一转向中,视觉人类学中的最新发展脉络与当代艺术中注重社会参与的脉络之间相互契合之状态。对这两个脉络之间在理论思考与实践上的更多对话与交流,将能使人类学与当代艺术领域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次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人类学在马克思思想史中的地位,认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包含有人类学内容。马克思晚年潜心于人类学的研究,作了大量笔记,并发现:要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就必须利用人类学调查得来的具体材料,必须利用证明社会有规律进化的人类学进化理论。事实上,人类学关于家庭、国家、所有制、私有财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证明与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并成为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外的、马克思思想的又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中,有关世系群和宗族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系群(lineage)是一个来源于非洲的社会人类学分析概念,与历史学视野中的"宗族"一词的意思最为接近,国内外学术界一般都用"世系群(lineage)"移译"宗族".然而,汉人的宗族与世系群概念并不完全重合,两者是有显著区别的.分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无论是对历史学还是对人类学的研究导入新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歇尔·萨林斯是从事世界性边缘文化研究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他"通过边缘理解中心的缺失"的研究思想及努力"超越文化局限"的人类学实践,使之成为人类学家中极具个性的大师.萨林斯凭藉民族文化旅程上的反思,通过对构建西方文化观念的呈现,剖析西方社会的符号学结构,揭示"甜蜜的悲哀"即源自以西方社会的概念界定,先入为主地研究非西方社会所导致的文化误读.音乐人类学借助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尝试对音乐这一文化符号的解码,同样面临着打破西方民族中心主义的藩篱,摆脱"科学"的西方本土社会观念的课题.正因为任何民族文化表现形式背后都隐藏着一系列象征体系和符号系统,思考文化在维系族群整体生活的灵魂作用,成为人类学边缘性文化思考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世人类学发展史上,前辈学者李安宅引入了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其著述涉及社会学、意义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广阔的领域,但他是借助各学科知识去透视、分析和衡量人类文化现象,构成一个文化人类学系统。他译介和阐发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他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成就,均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人类学尚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是日本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简要概述了日本大学中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课程的缘起及其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等诸词在日本各个时期的不同含义;日本女性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结构和能动性的关系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基本命题,在英国社会人类学大师AR·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研究中,并没有回避这一议题。从其关于社会结构概念、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关系、社会结构的连续性、社会结构和社会个性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布朗在关注社会结构的问题时,也很注重考察能动性的地位和作用。今天,反思人类学大师关于该问题的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澄清结构和能动性关系的同时,还有助于人类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人类学奠基者马林诺夫斯基在人类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领域广为人知。1967年,他的田野日记英文版的发表使他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2011年,笔者先后探访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家乡克拉克夫与其求学的莱比锡大学,一些鲜为人知的隐藏于这位社会人类学奠基者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这也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理解与重新评判马林诺夫斯基的重要"参照系"。社会人类学奠基者的学术与人生由此得到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医学人类学注重文化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文促健"是医学人类学视角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观点与主张。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功能的发挥在于其作用机制,在田野研究中发现和凝练的"文化对健康的输入-输出模型"以及相应的实践路径总结,是人类学视角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的新思考、新构建。本研究从医学人类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机制与实践路径加以研究,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强对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与应对,同时为当前"新文科建设"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提供较好平台,还可以有效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教育人类学有不同的流派。以美、英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强调经验研究,注重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撰写。在我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来源于作为其学科母体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区别。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方法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研究的民族教育学不同,教育人类学并不局限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更注重田野工作等传统人类学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馅饼。而中国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天上"掉下来之时却毫无准备。反观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学的普同性、整体性、整合性和相对性等理论特点和理论框架都对非遗保护工作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