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当今全球化态势日趋深入的进程,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带给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则是不乏机遇又充满挑战。在这其中,文化全球化对于大学生身份认同这一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将以后殖民理论为论点,以此对文化环境衍变对大学生身份认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现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全球多元文化激荡碰撞的语境中极易产生身份的焦虑,面临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而多元文化身份的建构正是基于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特点、文化根源以及历史视角所作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是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人本”、“相对”、“多元”、“解释”、“无本”等思潮在现实世界中广为存在,它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追求上,已从第一代农民工维持物质生活的基本动机,转向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第二性动机。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模糊化倾向却日益突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采用多分类回归和交互分析方法,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结果发现,健康状况、心理压力、工作经验、技术级别、居住环境、社会排斥、工资和年龄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生活环境和社会排斥四个方面提出旨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界定自我身份等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7.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的平等关系,寻找认同和承认的政治空间,从而重塑新型共同体。审视文化公民身份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的作用,为公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转机和希望,并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遭遇的环境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和核危机等难题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8.
传统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面临挑战,以英语文化为主的全球化得以加速扩张,文化自觉、自信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等民族与主权思想的呼声渐涨,大学英语的中国文化身份教育也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和行为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关联;大学生的身份认同虽然没有发生整体危机,但认知和行为明显脱节,给身份的稳定性带来较大不安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乌鲁木齐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认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表现出的国家印象比较正面、积极,对各类事件的关注和参与体现出对国家的归属感。族群认同方面,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对于自己所属族群的情感态度、归属感比较强烈。新媒体在族际交往方面区隔意义大于联系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如何选择自身的文化身份会对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不要求交际一方完全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以迁就另一方,而是要在确立本民族文化地位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交际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可能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中国要不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如果要,怎么实现转换?在反省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仅仅担任批判者的角色,还是在批判的同时参与建构?如果说这些问题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存在的话,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问题则变成了再也不能绕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翻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的文化身份是一个既融合外来文化又维护本民族文化特性的矛盾体,具有鲜明的全球性和本土性两重特性.前者通过翻译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他性”文化开放和接纳,促进文化融合的步伐,后者是指在全球化翻译浪潮的冲击下,译者保固其民族文化特性对“他性”文化的一种本土化。翻译的全球性和民族性直接影响到译者的文化身份定位,译者文化身份的两重特性相互渗透,需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波澜壮阔,各种思潮此起彼伏。这些思潮可归纳为两类,即伊斯兰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传统主义思潮也被称为复古主义思潮,而赛莱菲耶思潮是最重要的复古思潮之一。中国的伊赫瓦尼和赛莱菲耶派的出现都受到瓦哈比思潮的影响,伊赫瓦尼吸收了部分思想,通过改良后在中国传播,而赛莱菲耶派则几乎直接接纳了瓦哈比思想。塔布里厄思潮虽兴起于印度,但是其思潮在中东地区也颇有影响,且受到了复古主义的影响,同时吸收了赛莱菲耶和苏菲派的一些思想元素,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宣教运动。这些思潮对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世界穆斯林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阿来:边缘书写与文化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和文化上的双重混血造成了阿来文化身份的边缘化,给他带来了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借助于文学这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文化边缘人的阿来是如何摆脱危机,建构文化身份认同历程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澳大利亚的文化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在澳大利亚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澳大利亚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理解。早期移民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澳大利亚人,他们怀揣英国梦想,以自己具有英国人的身份而骄傲自豪,但随着澳大利亚人逐渐克服文化自卑,他们后来因自己的澳大利亚人身份为荣,从而确立了澳大利亚人的身份,这一身份认同的过程是曲折的,也是痛苦的。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澳大利亚人身份认同的过程,试图说明在人的身份认同方面文化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如"第三条道路"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全球化思潮等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如:崇尚西方文化,贬斥中国本土文化;理想信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热衷批判时政,虚无主义思想盛行;个性张扬独特,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安全的视角,通过加强理论教育、重视舆论引导、增强环境感染、强化实践体验等措施,对高校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身份研究经历了从先验先知、主体内省到社会论的裂变与转型。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多重自我表征身份构建的理论有多种,其中类化、认同与比较是身份构建的基本环节。一体化叙事行为缩短了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构建之间的距离。自我身份构建的基本途径是叙事,自我叙事是自我身份构建的核心。从自我主观印象到形式化的描述不仅对叙事是必需的,而且是自我认知阐释的方式。基于社会互构论,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从叙事、自我、身份进行三维重构,探索叙事在自我身份建构与认知过程中的效用。研究发现:社会认同影响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认知通过自我叙事、心理叙事和伦理叙事得以展现;离散的事件通过自我叙事构建完整的生活;自我身份建构通过有效的叙事系统完成。叙事视角的语言学概念将叙事的事件、行为、人物和相关情况与叙事者观点联系起来,叙事视角对深度分析事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注大学生文化思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括青年文化和大学生文化的内涵、关系 ,分析80 -90年代我国大学生文化思潮的特点和演变轨迹 ,兼谈工科院校大学生文化思潮的特殊性 ,呼吁文化教育界关注大学生文化思潮 ,掌握规律 ,精心引导 ,使大学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期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再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欧洲的伊斯兰化和多元文化主义失败的辩论。本文通过分析该事件对法国反恐和移民政策的直接影响、欧洲穆斯林问题的现状以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实践和演进,指出以上两个命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言过其实的神话。事实上,从长历史的角度看来,欧洲正在尝试的规模空前的新社会融合进程才刚刚开始,目前要想判断其成败无疑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翻译策略与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的翻译策略客观上产生并服务于本质主义的文化身份观。全球化时代要求建立流动复合的文化身份,与之相适应的是异化与归化有机结合的混杂策略。实施混杂策略的关键在于认识文化身份的开放性,从当下的文化语境出发,针对源语文本的具体文化因素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