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选择的争论评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者对科技金融创新工作的重点领域有三种争论:科技创新重点论、金融创新重点论、科技与金融结一合论。其中,科技创新重点论者有科技部门与金融部门之争,金融创新重点论者有融资渠道创新和科技金融体系创新之争。我国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可以在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作为重点领域的基础上,确定以创新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为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认为从重商主义时期到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主要运用逻辑方法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解释;第二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运用模型数理工具方法着重揭示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层次;第三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则重点研究了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资本流动引发金融动荡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3.
2010年,国内爆发了因转基因主粮商业化问题而引起的争论事件。从各参与争论主体的利益出发,分析了争论的原因、争论的实质及争论影响。提出引发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个主要原因:为了维持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传统;争论双方价值观和利益倾向存在分歧;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或食品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潜在风险的担心;媒体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新闻炒作等。指出争论的实质是争论主体各方关于利益、权力、资源等的一种博弈过程;争论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新知识、改变价值观、完善监管制度、促进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时间的理解方面,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存在本质分歧.分歧主要体现为:柏格森认为存在基于直觉的哲学时间,爱因斯坦则认为并不存在此种时间.以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在巴黎做学术报告为契机,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展开了影响深远的"时间之争".这场争论在柏格森方面吸引了包括梅洛-庞蒂和德勒兹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在爱因斯坦方面吸引了包括卡西尔和罗素在内的一大批支持者,双方围绕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延续、深化了这次争论.进一步来看,"时间之争"引发的问题中最为根本的乃是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时间之争"不仅是哲学与物理学的时间观之争,也是理性与直觉这两种根本的认知方式之争,甚至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争.  相似文献   

5.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讨论的核心,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坚持改革与反对改革之争,而是按什么方向进行改革之争,即按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革还是按资本主义方向进行改革之争。从参加大讨论的各方人士发表的言论看,争论集中于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指出,国际政治从"小政治"向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文明等国际"大政治"的纵深转型发展,国际各种矛盾尖锐突出;世界政治暗流涌动,名为价值观之争,实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世界性矛盾。由国家个体的政治之争演变成政治联盟之争。政治和经济的服务关系困惑着政治的前进,世界政治权力与国家主权边界难定;公权与私权的边界也模糊。世界政治在对抗、动乱、妥协的夹缝中曲折前行,出现了政治斗争间接化、国内化、约束化;经济化、公司化、借贷化,政治统治走向疏导和善治;政治沟通互动化、亲民化;政治管理转向服务,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8.
资讯ABC     
《老友》2011,(3):47
2010年,中国学界争论的三个经济热点一、关于收入差距拉大形成的原因和引发的问题。二、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讨论。三、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是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至今方兴未艾,也在国际税法领域引发了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对这种政府性投资机构在东道国的投资所得课税问题的争论。目前,主权财富基金多被视为与政府所有或控制的机构而获得单边豁免、相互豁免或视同私人投资者等三种税收处理方式。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应当基于欧盟《利息税指令》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税收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环境下对区域经济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的兴起为传统区域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也引发了新的问题。这里以网络经济为研究背景 ,对区域经济学的三个热点问题 :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划分、区域管理权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太高意味着存在股价泡沫,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为了分析证券交易税对股市泡沫是否有抑制作用,选取出于抑制股市泡沫目的而对证券交易税税率进行的两次调整,采用上海证券市场A股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整前后的市盈率,发现证券交易税对抑制股市泡沫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特别明显。政府可以根据市盈率水平来调整证券交易税税率,使投资者对证券交易税政策形成明确的预期,起到减少过度投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融资租赁是具有融资与融物双重功能的一种特殊金融交易,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融资租赁业整体税负下降,但是由于政策不断变更,融资租赁企业难以准确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同时由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在细节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融资租赁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容易产生涉税风险。针对融资租赁业如何结合最新的税收政策,做好税务方面的筹划与风险防范以促进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持续的升级改造明显改善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水平,但与此同时,电子结算体系等诸多技术水平较高的交易系统闲置现象比较普遍。从激励相容的视角,通过政府部门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办方、农产品批发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研究各主体之间利益冲突对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税法与税收政策未能充分考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阻碍了交易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交易技术"能力"与现代交易技术采用"动力"之间严重不匹配的根源。提出了通过全面实施大幅税收减免措施促进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取得的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税额构成资产的实际成本,即均为含增值税的成本。在涉及存货的非货币性交易中一定要注意存货的账面价值是不合税的,存货的公允价值是否含税应弄清楚。探讨在非货币性交换中涉及存货时补价的会计确认及账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联交易避税及其税法规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各国法律对于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内涵外延的规定不尽相同。从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三个方面看 ,关联交易对税收有负面影响 ,有多种避税方法。结合国际条约和美国税法对关联交易避税的规制措施 ,我国现行税收立法在这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指引》,采用分层统计的抽样方法抽出159家作为样本公司,以样本公司的所得税负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即使是在2002年所得税新政策正式实施的年份里,中国上市公司行业间所得税税负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差异。(2)2001年部分行业间存在所得税税负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是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不同行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为交易服务的角度研究金融聚集和金融中心发展的逻辑,认为:金融聚集随着交易与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变迁,是交易信息汇聚、交易制度演进、交易市场化的结果,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和证券化是金融聚集的核心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是促进金融聚集与发展的根本途径,金融定价技术和制度安排则是金融发展的信心基础。从金融分工的逻辑看,当前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发展已走过了简单的聚集模式,呈现出"圈层"分工发展特征。海西金融中心建设应遵循金融聚集和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建设专业性区域金融中心,以融入全国仍至亚太金融大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四税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地方税种发展滞后 ;增值税是“生产型”而非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 ;个人所得税未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 ,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税制结构 ,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地方税制建设 ;将“生产型”增值税完全转行为“消费型”增值税 ;统一内外所得税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简化个人所得税 ;推动税费改革 ,开征新税种。  相似文献   

19.
金融税制是政府针对金融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法令的总称。目前中国的金融税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金融税法体系的立法层级过低,政府权力过大;金融税收规则相互矛盾,缺乏系统化;事后立法,过重的税负使得金融市场主体缺乏预见性;税收制度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差异性。中国应借鉴国外的金融税收做法,建立税收立法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确立完整、统一的金融市场基本税收规则,制定具体金融创新产品的税收规则,重整金融市场税收规则。  相似文献   

20.
增值税转型对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增值税的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深入分析了新增值税的特点及其对衡阳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衡阳市享受该优惠政策的8大试点行业进行了测算分析,从而得出:增值税的转型在短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减少,但这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影响并不大;但从长期来看,转型对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政策逐渐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