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的主权利益、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的意识形态利益三个方面论述了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说明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 ,维护国家利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一个夹杂着政治、经济、文化变量的复合的历史进程 ,它对民族国家产生的影响集中投射在政治层面 ,构成对政治发展的挑战。这表现在国家权力的自主性、国家能力的有效性和国家权威的合法性三个向度上。处于开放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从政治上作出回应 ,即在主权上进行自主限制 ,处理好主权与其它国家权力的关系 ;致力于国家能力的提升 ,处理好政策制定能力与制度变迁能力的关系 ;并在权威的合法性问题上处理好民主与稳定的关系。这种政治发展的工具理性将使全球化这一由西方国家竭力推动的过程 ,成为逐渐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卢少志教授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2011年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给世界史、社会学、未来学等领域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笔者读完此书后,受益匪浅。此书具有结构上的系统性、学术上的探索性、研究过程中突破性的特点,本书不是由理论到理论,而是用事实说话,用历史对比的方法说话,这是全球化研究领域的填补空白的之作。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维护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维护国家利益;然而,由于各国联系的加强和面对全球性问题,又需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应地,当代大学生需要承担起振兴中华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两个历史使命.为此,需要反对和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主张"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抽象人道主义两种错误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是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政治秩序来提升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在奥巴马政府看来,国际秩序是继安全、经济繁荣、价值观之后美国的第四大国家利益。奥巴马政府倡导的国际秩序观就其实质而言是美国试图通过掌控构建国际秩序的话语权从而最终实现对世界的领导权,从而更好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姜桂石教授、姚大学教授和王泰讲师合著的《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一书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为姜桂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最终成果,将经济全球化研究和亚洲现代化进程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视角出发,审视亚洲现代化进程。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动因、历史进程、效应及现实发展趋向的研究,揭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的相互关系;通过探讨战后亚洲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揭示亚洲现代化的模式、道路、基本规律和特征,并且着重探讨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前途。通过这种研究既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亚洲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还可以从全球化、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审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对于广大的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及参与亚洲和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环境行政部门的环境管理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和污染排放均具有正当性.因此,环境行政部门与企业之间需要把握的是利益衡平问题:企业可以排污,但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经济利益发展与地方环境容量调适的度.就此角度观察,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似乎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思路的引导下,环境行政部门与企业成了进行利益争夺的对峙双方.于是,长期以来,环境行政部门与企业进行零和博弈.正是在此背景下,环保总局发动了三次环保风暴,促进了环保行政部门的环境执法工作,一改环境法的软法形象.然而,兴奋之余,深层次的思考接踵而至:环保风暴真的能解决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困境吗?  相似文献   

8.
清朝灭亡之后,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环境下的民众少不了和国家政治扯上联系,这种联系在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分析《茶馆》中不同人物形象以及在茶馆中的语言内容,来探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整个社会的民众对国家政治等相关事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在2011年新版修订完成,对照我国《合同法》,不难发现《合同法》中存在着大量的滞后与不足的规定,在寻找二者的异同之处,探寻差异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中,深感我国《合同法》存在漏洞,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为了顺应“一带一路”的积极发展,《合同法》应依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标准为立法精神,承认《通则》作为准据法的事实,借鉴、移植《通则》中可以为我国《合同法》适用的规则,细化司法解释。同时,需要将重构的《合同法》作为基础,进一步来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法律全球化要求,增强我国司法实践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博士的专著(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修订版,201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面对争议,该著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大势入手,冷静思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于百国观察思考的视角切入,视野宽广。该著把中国放在金  相似文献   

11.
去岁末读到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主编的"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新出版的专著《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1),作者李大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据作者自述:2004年以来撰写了近20篇有关疆域理论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为今天将自己的认识系统化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该书,下同,第339页),于是才有了《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这么一本  相似文献   

12.
13.
一个国家要获得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与发展,就必须努力造成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政府一方,必须竭尽全力地保护人民的政治热情和道德热情,以免其淡漠和枯萎;在人民一方,则必须训练和培育公民素养,如学会尊重不同观点,学会通过对话、论争等来寻求政治上的共识。本文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国家政治格局是如何可能和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规范理论》以宪法的终极目的为研究的起止点,在宪法学视野下,通过缜密的论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家权力架构内,如何克服权力"恶"的维度,从根本上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和谐。该著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权力设置上打破权力集中强制行使的状态,实现权力的分工和相互制约,宪法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达到维护公民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自由概念是对英法式的启蒙理性意义上的自由与康德实践伦理意义上的自由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认为自由与伦理的最高形态是实现现实与理性的和谐,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体系的发展,为此创造了现实的基础,但要使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真正地达到其理性的作用,国家的总体调控地位就非常重要,黑格尔认为这是走出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青年韦伯从对西方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分析入手,试图寻见他毕生追溯的资本主义起源。《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目前少有的介绍青年韦伯农业社会学的汉译作品,文集收录的四篇讲稿分别触及了西方文明的“农村化”、农业工人与农业资本家、农业转型中的国家干预及农业资本主义的风险等议题。韦伯的农业社会学论述既有学理价值又有时代价值,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化议题极强地观照了中国今日之农业发展方向。回顾近二十年的“韦伯研究”进路,突破既有认知框架,重新走向韦伯的研究起点亦即“韦伯研究”的起点——农业社会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最终都要涉及或立足于发展理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各种主流经济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后,也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结合发展的实践,才能够显示出理论的威力.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的中国乡村,经历了种种社会控制方式,从宗族保甲到士绅团练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村民委员会,都传承着"礼""法"共用、各施其长的控制手段,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控制方式也将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和更好地实现法治下乡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UNESCO<文化多样性公约>与WTO多边自由贸易规则存在诸多潜在冲突.需借助一般国际法原理,分析WRO专家小组与上诉机构的司法解释,探讨此公约是否可以作为WTO国家在实施文化政策措施时的抗辩理由,对UNESCO<文化多样性公约>与WTO规则之间的冲突关系应作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