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之中”。“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他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产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学说和当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妇女走上社会实现与男子在经济的、文化的、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是妇女解放的基本目标,政治权利方面的平等的获得是妇女解放最深层、最重要的目标。妇女与男子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一般意义说,即妇女与男子一样,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等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更进一步的意义说,妇女应当与男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参政议政、管理国  相似文献   

2.
胡适为妇女解放所作的思想启蒙主要是从三个层面鼓吹平等,即妇女社会位置的平等、妇女人格的平等和妇女选择社会职业的平等;实现平等的途径是接受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和“学做人的生活”教育。为实现这两点,胡适提倡大学开女禁。胡适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源自三个方面: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学说、易卜生主义以及他留学美国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伊美尔达·维乐汉在1999年出版的著作<超载信息:流行文化与女性主义的未来>中指出,在当今这个时代,流行文化里处处充满妇女半裸影像,侮辱妇女的黄色笑话和表面上显示女孩威力的语言--将女孩说脏话等同于妇女解放,这是一种对妇女歧视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妇女文学的定义确认入手,探讨了我国妇女解放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妇女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认为妇女解放与妇女文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五四"运动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我国妇女解放和妇女文学发展的两个高潮期,妇女文学在这两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创作生命力,成为妇女解放的奏鸣曲.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妇女解放的道路仍是十分漫长的,妇女文学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5.
我国把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视为衡量妇女解放的标志和社会进步的尺度,并在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和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从而激发了广大妇女,特别是城市妇女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使之成为推动妇女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彝族传统的女性价值观是歧视妇女 ,抹杀妇女价值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家庭主妇和生儿育女的角色。改革开放后 ,彝族女性价值观念和社会角色发生嬗变 ,女性的自身价值受到社会承认 ,开始扮演商业角色 ,政治角色、文化角色等多重角色 ,但妇女解放的使命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7.
李达在把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他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因此,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同社会运动结合起来,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废除私有制、建立新国家;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有其特殊性,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尤其要与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相结合,与国际无产者领导的解放运动联合起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自由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妇女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也就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实现即妇女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使毛泽东完成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认识过程;妇女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着伟大的创造性;以斗争求解放是妇女争取解放的前提,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是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斗争方式.经济解放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各种法律法令的制定与落实是妇女解放的保证,要实现全世界妇女最终解放就必须加强妇女国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全国妇联举办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读书班,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论述以及妇女界老大姐的文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则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工作,研究和解决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于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这一观点,从我省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女性的价值往往通过她们所依附的男性来体现。影视作品的文化视角 ,大多数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冲突 ,提出妇女解放最基本的问题是人身的解放。然而在两种文化碰撞、交融的现代社会 ,妇女必须在人身解放的基础上 ,进一步地实现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解放。影视作品则从表现人们内心冲突及人与社会的冲突这一文化视角 ,展示了妇女解放的图景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人。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社会改良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妇女解放、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改革、妇女平等经济权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努力的一个方面,对于推进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快,解放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拥有社会半数左右人口的妇女的解放问题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涉及面十分广泛,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解放的制约,中国妇女的深层解放寄希望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更新.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对当代女性成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女性问题上,由于传统儒家妇女观的作祟,女性一直居于第二位的处境,致使其整体素质低下,社会地位卑微。近现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提高,部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出应有作用。但从整个社会角度衡量,女性的整体地位水平不高,男女平等尚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4.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天然尺度。非依附性包容性别秩序是农村妇女主体性建设的一种理想类型。非依附性包容的性别秩序体现为:生育自主、婚姻多元、协商性家庭权力、无性别分化的公共生活以及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其生成机制在于父权制文化的铲除、妇女经济地位的提升和抑制社会分层的村社主体性的抵御机制的合力。市场不会自动承担妇女解放的任务, 需要国家在新时期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抵御市场权力支配下的新型依附性性别秩序, 以促进妇女主体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满目疮痍的的旧中国,妇女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最低层,妇女问题成为一切社会问题中最深刻,最严重的问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中心问题。陈望道在五四运动刚刚崛起就关心和研究妇女问题,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一、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初兴时期,开辟宣传阵地,广造舆论,推动和促进妇女运动发展。陈望道研究妇女问题起始于中国妇女运动的初兴时期,妇女解放组织还处于萌芽状态,少数知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武器,经历了艰苦而胜利的历程,使广大妇女获得了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翻身解放,谱写了一曲曲妇女解放历史的光辉篇章.现在,我国妇女解放运动正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去争取实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最终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历史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妇女解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贯重视妇女解放问题。他不但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成为指导中国妇女求解放的理论基础,而且积极地领导和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为争取妇女早日解放而斗争。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非常关心妇女问题,认为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妇女受压迫是社会制度黑暗的结果。1919年11月,长沙女青年赵五贞被父母逼迫出嫁,在迎亲花轿中  相似文献   

18.
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参与状况是妇女社会地位和妇女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妇女解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妇女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扩大妇女政治参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妇女问题始终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妇女解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李达和瞿秋白都对妇女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剖析,两者指出中国广大妇女受压迫之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的缺失,同时,他们都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积极探索妇女解放的各种途径。他们从具体工作中总结了大量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和见解,通过对李达和瞿秋白妇女观之比较,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日益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有:(1)指出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层根源在于妇女经济不独立,断言社会经济生态的变迁及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必将带来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善;(2)指出实现妇女解放的最终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强调妇女解放最终要靠妇女自身的觉醒和参与。上述思想促成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主体地位的转移和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政治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