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工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和适用创新向自主创新和突破创新转型提升的过渡阶段。工业技术进步取得显著进展,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提高了整个工业的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引领支撑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面对资源压力、环境约束、比较优势转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工业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十二五"期间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和创新组织方式,并从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基础战略、两化融合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品牌战略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及相互转换的作用,正推动着我国整个经济的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主要表现所有制结构的混合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产权制度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制度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在于经济增长。农村工业的高速持续增长不仅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角色,产业结构的成长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国效应”等有利条件,构建新的非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实现国民经济的一元化同质结构和均衡增长;采取多种有力措施,重新构造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区发展模式和协调发展模式,以促进和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必然造成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公平严重缺失和轻视社会建设,进而阻碍人的发展。只有在人学的层面,才能对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透彻的阐释。就是说,只有以人的发展引领社会发展,才能超越排他性发展而实行包容性发展,才能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与结构转变郭占恒郭占恒,男,1954年生,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一、浙江特有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1)国民经济高速增长。1979—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为13.8%,高出全国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引言中国的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是3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结果。因此,理解就业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机制,是我们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个时期特殊的就业问题,也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  相似文献   

6.
梁小萌 《探求》2006,(6):45-49
顺应国际贸易公平性的要求,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改变过去的“奖出限入”的导向,我国外贸政策的调整要求出口企业作出应对,一是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寻求多维转型;三是完善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能促进经济增长,这已被史实所证明,为世人所公认。本文拟就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要求作一考察分析。一对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从十八世纪机器大工业出现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迄今为止,在人力资本的各种结构特征中,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人力资本的其它结构性特征,并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这丰富了入力资本结构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增长分析中,结构变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探讨高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生产函数基础上提出了分析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改进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分析模型。作者还应用该模型对上海的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2004,31(6):67-7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了高速的长期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为本世纪的前20年的增长确定了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国当年的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可能、趋势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发展的初始条件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长期处在人类文明史的巅峰。然而数百年来她的步伐却停滞不前,由兴盛到衰落。到1800年前后,多数欧美国家在技术上都已相继超过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她屡遭外来侵略,饱尝连绵内乱。日本在1850年前后的经济状况与中国大体相仿,但在以后的100年中,日本也把中国远远地撇在后面。到20世纪中叶,中国已处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列。与工业化国家发展初期相比,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很低的起点上艰难地起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率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技术进步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有效机制而演化成增长动力的一种必然结果.中国技术进步贡献度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造成的.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投资转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学习与探索》2012,(3):110-114
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存在结构性的失衡.在传统意义上,从总需求的角度难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机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着各自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的经济被分割在一个个行政单位里,由行政单元构成,所以需要层层分权.从转型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了中央和地方在激励上的一致性,才可以确保中国实现可调控节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设备工业品与建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构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指数,考察蕴涵在设备投资过程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动态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发现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特征不同且二者不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较强的共变特征且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完全共变性且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二者的周期波动关系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短期而是表现为中长期.  相似文献   

15.
边恕 《日本研究》2001,(3):23-30
一般而言 ,后发展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认为是技术引进和自身研究开发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的动态过程 ,技术引进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 ,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就是以战败为契机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连续不断的技术引进 ,实现了赶超欧美的夙愿。当然 ,也不可否认自主研究开发对于经济赶超的重要意义 ,但是日本缺乏独创性和开拓性技术的现实表明 ,日本的研究开发主要起到了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实现商业化、规模化进而增强进一步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的作用。因此 ,可以认为 ,技术引进体现了战后日本技术进步的实质。本文试从技术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始终是发展经济学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有所不同,从金融内在成本的角度可以将金融发展描述为一个离散过程,分为金融扩张和金融调整两种状态.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都会随着金融发展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路径同时依赖于效用函数的风险厌恶系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Barro模型关于内生公共支出的基本特征引入chamley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中的最优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问题。利用两阶段逆向归纳法,分别探讨了社会第一优和次优的税收与公共支出结构的一般条件,并通过一个具体例子给出了最优公共支出与税收的显示路径。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中国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8.
潜在产出决定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这是影响实际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并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紧密联系。本文研究北京市不同产业潜在经济增长特点及变动,分析各阶段的要素贡献及产业政策;并得出结论,以研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是北京市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印两国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业的相关变量融入经济增长进程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金融变量在两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固定资本构成率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比印度要大,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领先于金融发展;而印度的金融发展却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上优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5):42-44
当前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视角下,中国经济失衡表现为内部的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导致了中国长期以来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失衡。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失衡的背景,从而分析了经济发展失衡成因,提出面对经济发展失衡的有效对策,使我国经济发展在新时期得到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