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裴赞芬与宋杉岐的学术专著——《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系从现代政治学与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的学术著作.全书30万字,除《绪论》外,分八章探讨了李大钊的政党观、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与北方各地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及发展、李大钊与国共合作、李大钊与共产国际、李大钊最后的革命实践以及李大钊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启示等.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研究李大钊的思想、搜集李大钊的著作的专家不少,也编辑出版了许多有关李大钊著作的《年表》、《目录》、《文集》和《选集》。在国内,有刘弄潮的《李大钊著述目录试论》、文操和蔡尚思的《守常同志遗著目录》、张次溪的《李大钊先生传》附《著作年表》、张静如的《李大钊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附《著作年表》、文操的(试编李大钊(守常)遗著系年目录》《补正》《再补》、人民出版社的《李大钊选集》和《李大钊传》编写组的《李大钊传》附《著作目录》;在国外,有日本丸山松幸和斋藤道彦的《李大钊译著文献目录》。这些《目录》、《年表》和《选集》为研究李大钊同志的思想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对李大钊的研究视角,探究李大钊教育思想精华,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李大钊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理想教育、生活作风教育、学习教育三方面。其思想来源,一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祖父的言传身教;二是李大钊自身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三是李大钊丰富的教育实践。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研究和学习李大钊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之中。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普遍实行以来,许多史学家都是以史学专业教育或研究为职业而成名成家的,李大钊也不例外。李大钊1920年7月开始了近七年的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的生涯。北京大学史学教授职业为李大钊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契机与舞台。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北京大学史学教授职业的职责要求以及其本人的尽心尽责的履职是密不可分的。李大钊在史学教授的岗位上,积极参与北京大学史学系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认真教诲学生,大力提携青年。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师者李大钊也受到诸多启发,成为丰富其史学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王艳萍教授多年从事李大钊研究,曾参加过《李大钊人格风范》、《李大钊史事钩沉》等书的编撰,近年来更是日益精进,不断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李大钊与唐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40万字)就是她从事李大钊研究的代表作。该书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李权兴为学术顾问,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著名学者张静如分别作序。综览全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一、河北学者撰写的有关李大钊研究的首部个人专著。回顾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如果不计李大钊逝  相似文献   

6.
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之一。本文通过宪政、宪法学知识对李大钊民彝思想的分析,提出了民彝思想是李大钊早期宪政主张的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在1995-2005年间对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全面的学术成果,对此进行了综述,并予评论.本文认为:就成绩而言,相关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新进展,一是关于李大钊所使用和界定的唯物史观概念的研究,二是关于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理论的内容分析,三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影响和意义讨论.检讨近十年来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研究成果,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探讨:一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二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联系.本文还对加强和改进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值得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北方党组织的直接缔造者。对李大钊的建党活动,史学界已经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但是,对他建党活动中所体现的特点,尚无专门的沦述,我们不揣浅陋,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纪念李大钊诞辰100周年。 一、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并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是李大钊建党活动的第一个特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广大的青午知识分子第一次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显示了巨大的喊力和历史作用。作为青年思想领袖,李大钊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李大钊最初的建党活动就是在这人中展开的。1920年夏天,李大钊与北大学生邓中夏、高君宇等人经过酝酿讨论,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穷会,该会的成员,以  相似文献   

10.
“‘青春’之气,万古长青。”这是吴玉章同志,一九五九年为《李大钊选集》出版时的题词。它正确地概括与评价了李大钊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与崇高思想品格,真诚地表达了我们后人学习与继承革命先烈光辉思想的意愿与决心。历史证明,李大钊的革命思想与行动,确实是永葆青春的。还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的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就提出了他的著名的“青春”思想,阐明了他的“青春”人生观,并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了他的青春的光和热。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而且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教育者。在其短暂却辉煌的一生中,他对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事业进行了积极探索。李大钊所主张的教育普及、建立新人生观、以科学消蒙昧、游玩应与教育一样重视、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构成了李大钊教育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李大钊的教育现代化思想,不仅能够使我们领悟李大钊救国救民的热切情怀和思想理路,还能够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前后》一文(载《中央党校校刊》第一期),比较详尽地收集了李大钊同志就义前后的有关报刊资料。这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和李大钊同志生平及思想的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该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被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合谋杀害的。根据我看到的资料,国家主义派头子曾琦等也是参与杀害李大钊同志的凶手和谋士。《文萃》第四十五期上《青年党外史》一文说:“民国十六年夏,李大钊在北平被奉系军阀逮捕以后,北平各报纸都以特号字载李大钊乃是学者,大学教授,政治犯,不可伤害。而青年党这时,陈启天率领党徒多人捣毁北平晨报馆,曾琦亲自拜见奉系巨头,谓李大钊乃共产党唯一无二之首领,杀之,共产党势力必消灭,机会不可失。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渊源的关系。李大钊既受到先秦儒家的主流学术思想与道家的非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李大钊学术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不仅使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独树一帜 ,而且为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日本学者的帮助下,我们又掌握了有关李大钊生平的几则史料,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对李大钊生平活动中的一些重要情节有了新的认识,这对李大钊研究工作的深入也很有意义,现将有关情况作一概略介绍。 一、留学日本的事迹 这次掌握的几则史料之一,是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的学籍表(图一)。现将它的各项登记内容介绍如下,有的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通 《河北学刊》2007,27(1):115-119
本文认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最早启蒙于国内,而非日本;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启蒙时期(从1912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前),李大钊通过多种渠道对社会主义思想有所接触;产生时期(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至1920年),李大钊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发展时期(1921—1924年),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社会主义逐步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并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28日,北京市举办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李大钊就义80周年。上午,在北京市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举行了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8月15日———9月5日在《晨钟》报工作了22天,学界对这段时间李大钊的行动和思想状况一直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李大钊在《晨钟》报的地位、《晨钟》的影响、李大钊的工作情况、交游情况以及他后来离开《晨钟》的原因等方面入手,一一考述梳理...  相似文献   

18.
民国元二间,尚在就学时代的李大钊,即在其撰述中对孙中山的历史作用及将临时大总统"让袁"一事有过实事求是的评论。李大钊与孙中山都极为重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后续进展,李氏还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9月至1925年3月间,为促成国共合作,李大钊与孙中山多有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演讲"大亚洲主义",早在5年前,李大钊亦曾表述过对日本人所提倡的"大亚细亚主义"的看法,但两人观点并不一致。孙中山逝世后,李大钊撰长联挽之,表达敬意。  相似文献   

19.
昌黎县五峰山是李大钊多次游览、山居,并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做过政治避难的地方。多年来,有关李大钊首次登临昌黎五峰山的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推测李大钊是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的第一个暑假到来时,即1908年夏天;一是推测李大钊由永平府中学去天津考专科学校归来,即1907年夏天。笔者认为,从当时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李大钊第一次登临昌黎五峰山的时间,当以后一种说法为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李大钊堪称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同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深研政理"的理想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大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