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多尔诺是西方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认为由于文化工业的兴起,艺术已发生了蜕变,变成大众艺术,成为肯定意识或妥协顺从意识的代表,而与之相对的现代主义艺术则通过对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成为真正的艺术,并成为否定意识即革命批判意识的代表。因此,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和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张扬构成了阿多尔诺一生艺术研究和美学探索的两个基本主题。这一点使他在美学上与现代主义艺术殊途同归地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坛上极其复杂的作家 ,特别是他的美意识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三岛由纪夫的美意识中既包含着日本的古典美、也揉进了希腊的古典美、西方现代弗罗伊德的学说 ,以及他的政治理想等。概括地讲 ,三岛由纪夫的美学核心是生、死与美。从他的小说《忧国》开始 ,他的美意识发生了变异 ,即他将美与恶视为等同。三岛由纪夫的这种审美意识追求 ,不能不使他的美学走向危险与恶的绝境。小说《忧国》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爱、性、血、死等合而为一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扬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上的发言人,他的美学有比较强的党性色彩.在美学本体论上,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给予了很高评价,但对他的美学也有所批评;他准确把握了毛泽东的美学体系,并且大胆纠正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错误理解;周扬还提出了四化建设需要美学.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审美现代性的开创者,他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他认为,美的事物必然具有两重性,即绝对美和特殊美。在这两种美中,他显然更倾向于后者。重视特殊美其实就是近代美学精神的体现。他还认为,自然实际上充满了道德的邪恶性,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由此他非常重视艺术美的内涵和价值。他不仅把美建立在了对丑与恶事物的肯定上,而且对死亡的事物与主题充满迷恋。正是对于颓败、丑陋甚至死亡事物的迷醉,波德莱尔的美学才被我们称为审丑美学和死亡美学。其死亡美学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普遍的人类经验意义与形上色彩。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他对自愉自适的审美境界的崇尚。庄子把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无疑对现实人生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汉代出现的唯心主义美学,是以“天人感应”、图谶迷信为核心的官方宗教神学这一母体怪胎中产生下来的一个畸形儿。它以假乱真、以恶代善、以丑为美,把人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社会价值、现实存在形式,把美的主体性、审美价值、感性显现形式,严重地扭曲了、否定了。虚妄则成为这一唯心主义美学的一个总体范畴、一大痼疾,阻碍着人类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阻碍美的创造与发展。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坚持元气自然论哲学、反对官方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美学的审美实践中,构建了他那丰富独特的唯物主义美学范畴。他在《论衡》一书提出的许多重要美学范畴中,是他对唯心主义美学的一次重大拨乱反正,是他对人的主体地位、意识、社会价值、现存形式,对美的主体性、审美价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的学术之路的研究,以及受康德重视研究方法的影响,朱志荣形成了高度自觉的融合中西的方法论。他的西方美学研究体现了中国视角,注重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实际相参证。他对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鲜明的追源溯流的历史意识。他还很注意对基本范畴本身的内涵及特征予以论证,其范畴推究的运用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在美学领域也象他在哲学、经济学等方面一样,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在美学领城,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对大量的人类学、考古学和原始艺术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艺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本质等美学理论中的难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他不是一般地重复“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是指出人类的艺术和审美领域中“社会存在”是怎样决定“社会意识”的。他提出了劳动先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抗战小说的本体美学意识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美学意识是战争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之成立,来源于战争的相对独立的文化意义和战争与人类潜在意识的契合。战争小说本体美学意识的实现,则必须在战争本体的价值观念和美学价值观念上加以更新。新时期抗战小说本体美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战争艺术、战争奇迹与战争暴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轻逸”在卡尔维诺的创作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也有十分鲜明的相互阐释性。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以轻逸的笔法构筑了如梦般轻盈的城市,以飘逸轻灵之美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沉重与人类生存的重负。在对“看不见的城市”的轻逸书写中,体现了卡尔维诺对当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关注。卡尔维诺的“轻逸”美学有意打破小说美学的压抑局面,把读者从以前那种以“重”写“重”的沉闷而压抑的格局中解脱出来,让人们在这个越来越沉重的世界里放飞轻逸的梦想,以飘逸、洒脱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的重负。这种以轻逸之美来表现沉重之思的美学追求,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美学之思和思的方式的辨正关系.美学之思具有永恒性和超越性,思的方式即美学范式具有暂时性和保守性.美学范式的转变体现为美学理论、方法、观念及意识形态等等综合因素的不断更新和调适,也激发更多的美学人产生对美学史研究范式的思考和追寻.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人文关怀与人性理念看,刑法蕴含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刑法凝聚着人类的审美追求;刑法遵循着“美的规律”。三者的结合决定了刑法的美学性质,致使刑法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意识美学的理论视野下进行的,以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真正精神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近年来有别于意识美学的身体美学的出场,为我们体认中国古典美学提供了新的范式。有别于西方美学的视觉中心主义,中国古典美学是心身兼修、身物一体的美学;这种与物一体的美学通过道家之"忘"、儒家之"养兴"与禅宗的"禅定"等方法,在道家之"妙"、儒家之"兴"、禅宗之"悟"中得以实现。从身体角度透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赫尔德与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美学纲领制定者是赫尔德。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历史主义的系统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性,人道精神和浪漫精神。他对于康德美学的批判,他对于美和艺术的研究的唯物主义基调和辩证精神对18世纪德国古典现实主义具有巨大影响,他的浪漫主义美学精神对于德国浪漫派也有重要影响。赫尔德和"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在一系列美学问题上都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探求审美客观必然性的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陷入“审美趣味无争辩”的境地,理性主义美学则将审美与认识等同起来,从而取消了审美的独立性,认识论美学无法自圆其说。“应当”(sollen)是考察康德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词,不同于必然性,它表示一种应然性。“应当”一方面表明反思判断力与知性、审美与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是一种自由。由此康德认为审美的必然性是主观原则上的“应当”,从而超越了认识论美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钟惦棐的电影美学观念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由此既能更清楚地看出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贡献,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电影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由于钟惦棐历来强调电影艺术家和评论家要注重自身修养,故其电影美学观念也体现和渗透着他的人格精神,对此也实有必要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宋代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转折点。有宋一代,文尊武卑的政治格局,斯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使得文人阶层迅速崛起,并主导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走向。文人美学的兴盛以及理学思想的昌明为韵文化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韵根植于艺术生活化,文人以“韵”为纲开展的日常审美实践,催生了以“韵”为核心的美学,建立了以文人群体为审美主体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美学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宋韵文化。以韵为中心的文人审美文化,具有世俗的生活美学向度。宋韵是以思想文化融入其中的美学,它不仅传承与演绎了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尤其是平淡美学,还为后世西方的极简美学和气氛美学提供了理论借鉴,更为中西美学跨越时空对话打开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至境,是由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独特时空体,它凝结着国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意境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整合,是传统言意论与意象论思想的融合和升华.这一结构作为基础制约着其中各个审美要素及相互关系,也使其诗学功能的发挥呈现出系统性.在意境阐释中,系统论思想方法仍是有效的理论利器,而对意境中时间性含蕴的发掘当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冯至40年代初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探索.他认为,"诗能解释自然",并有自身"公开的秘密";诗应该以孤独感等人生经验为创作动机与表达内容,展示富有特殊的审美韵味的个体生命体验.在创作中他坚持"愿意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诗句能生动活泼,舒卷自如"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