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古代士人掌握着近乎绝对的话语权,然而,他们笔下的形象却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的口吻来抒怀达意。这种"变性"创作的原点是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心理积淀,也是士人自觉向民间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华人作家哈金与汤亭亭的创作均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在国内接受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与汤亭亭等人的英文创作不同.亦与聂华苓等作家的中文创作相异,以哈金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书写着边缘人的"美国经验",他们的创作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华文文学,这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及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跨越传统研究疆界,拓宽研究视域,走向批评的对话.不仅能够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促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理论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留日作家群是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群体,它是由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直接催生的.这一群体有着鲜明的"仇日"心理、爱国情感和革命倾向等创作心理.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以及关注现实和底层、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言小说创作深受史传文学传统和史官文化精神的影响,具有明确的"补史"意识,遵循史家"实录"原则,发扬批判精神,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萧红的关系尽人皆知,他们被称之为文坛上的"父与女",萧红可称之为鲁迅的"嫡子".萧红在最初的创作中表现了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但受鲁迅影响以后自由主义立场减弱.张爱玲没有萧红和鲁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其创作却也明显表现出了对鲁迅精神的承继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是鲁迅的"庶子".但张爱玲的创作不但遵循鲁迅精神而且还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6.
在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权文化中,李清照却能“红颜不让须眉”,她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气质,敏锐的审美感受和超群的艺术才华,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创作心理、创作视角和创作笔触,在词中唱出了一位杰出女性的心灵之歌,形成了极富女性特征的“易安体”,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中国武侠文学,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构成了奇异的、引人注目的阅读热潮,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时代、受众心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然而,热潮现象背后却引发了"创作界的价值失度"和"理论界的批评失范",从而使武侠文学的创作陷入无序状态,尤其是"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古龙及"古派"传人,试图以"求新、求变"的创作理念来重振武侠文学创作的低靡状态,但最终却陷入"为变而变"的创作困境。就在港台武侠文学创作面临重重危机的情况下,大陆却为武侠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广阔的舞台和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而使武侠文学的创作前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00-106
"自由抒写真情"是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其提出基于"正名习焉不察"的散文概念,继而从"写什么"、"怎么写"和"写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总体上,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观承袭传统文论的感悟色彩,同时也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创作实践的真实性品格。他的散文创作观虽不宏富、深奥,却有革弊之意义,理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主要有三种样态:一是以丁玲为代表的五四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二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民间传统的升华与超越;三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古典传统的承继与现代化.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走向参与了解放区的文学建构,反映了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但在政治意识、阶级立场、大众话语等时代要求规范下,三者却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他们在感应和记录时代、重审传统文化、再构民族艺术、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如弱化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京派小说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小说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沈从文),"小说是回忆"(汪曾祺),"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废名).他们对文学创作持"回忆"观和"梦"观,实际上就是把创作看成是一种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意义上的审美现象;而具体到创作主体上来说,"回忆"和"梦"文学观的主旨又是为了培养作家与实际生活的心理距离从而造就一个审美的心胸.如果我们把京派小说家的这种文学创作观和小说艺术观放到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发展脉络里,就会发现,它的源泉是老庄的"虚静"论.  相似文献   

11.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3,23(5):112-119
"60年代出生群体"仅仅因为年龄上的相近而被列为一个创作群体,虽然这一称谓并不意味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这些作家的文学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风格也有相近之处.他们远离意识形态中心,创建一种回到文本、回到个人经验的文学趋势.这一代作家无疑把当代中国的文学带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创造了汉语言文学在叙事方法、语言表现以及个人的内心体验方面的崭新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既表明传统中国文学的顽强韧性,又预示着未来无限开阔却杂乱的前景.他们是一种象征、坐标,一种终结与寓言.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叙事形态的语法框架下,以路翎为代表的已成名作家体现的是一种犹疑心态,他们仍然不肯完全舍弃私人情感的语义表达;宗璞代表的是初登文坛却带有"原罪"的作家群体,她仓促地将爱情与革命设置为尖锐的对立状态,以期完成自己身份的救赎。路翎和宗璞在思想上改造自己的急切和为自己身份正名的焦虑,体现在《洼地上的"战役"》《红豆》中就是先行的时代主题与压抑的个体话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写作上的"瑕疵"反映出知识分子在艰难蜕变过程中对个体话语的下意识地坚守,也反映了作家创作心理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3-87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开启人,是"心理学派"先锋实验者和领袖,她把现代主义心理小说的各种可能性发挥到极致。她在创作上,对印象主义美学观有着高超的驾驭。其创作的经典小说《雅各布之屋》,通过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印象塑造人物,采用很多看似散乱的主题,以及由印象组成的各种"存在的瞬间",并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讲述小说人物的内在真实。小说融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引领了20世纪初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与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时间上相差近一个世纪,地域上分别在东、西两半球,而在唯心主义文艺观这一核心与本质的问题上.他们却握手言欢了.当然,他们又分别带着各自民族文化的心理层次、模式与影响,从而形成他们那同异互见的——一、"理式"与"道"的学说柏拉图之前的赫拉克利特说过,艺术是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许多来自国统区的知名作家为创作的转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所谓创作转型主要表现在 :创作题材上由知识分子生活转向了工农兵生活 ;创作文体上从批判转向歌颂 ;创作方法上从传统现实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美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80年代大陆新潮文化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小说创作却呈现了从审美到审丑的美学走向。莫言小说的丑多为非审美意义上的丑,其文本丑的多种反常形态是对业已形成的东方传统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一种无情打磨,造成这种样态的主要原因是主体的文化缺席和审丑的心理失控。  相似文献   

17.
欧梅诗派是北宋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年间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为主要成员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长期的诗文唱和中他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诗歌风貌:创作题材上取材广而命意新、创作风格上追求宋调风味、创作技巧上追求"状难写之景"和"意新语工"、创作方法上转益多师和博采众长.这些共同的创作特点开创了宋诗的主体风格,奠定了他们的诗歌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与沈从文在文学是"忧郁"的象征上体现出心灵契应和艺术遇合,他们的《雪国》和《边城》不啻为忧郁化写作的审美标识。详而究之,他们的忧郁化写作首先体现在对"美与爱"的创作诉求上,这种创作诉求又都是通过美丽纯情的女性形象来表述。其次是艺术表现层面上的情调化,两者都注重用感觉去触摸生命,讲究作品的意蕴和情致,揭示人生形式"美丽的忧伤"。其三,尽管各自偏重不同,但两者都将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和中国传统的"物感说"通融,在作品中传达出古典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挽歌意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般来说,某种创作潮流和文学作品的出现,总要受到时代环境、政治局势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要通过时代的心理意识发生作用.同时,—定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也异常深沉而持久.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并非总是一致,尤其在社会局部或整体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二者矛盾更为明显.清代前期,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商贾,社会心理意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创作于清初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四十余篇描写了商贾形象.本文试图分析一下《聊斋志异》的商贾形象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并由此说明一下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流派林立的中国新诗史上,虽然没有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唯美主义诗歌流派,但唯美主义诗歌却表现出与其他流派诗歌迥异的一面,即它并未独立形成流派,而是坚实地附着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诗歌上,以一股潜流的方式贯穿了几乎整个中国新诗史。在现代诗人中,王独清和蓬子便是典型的具有"两面性"特点的诗人,他们的创作虽然被贴上了象征主义的标签,但唯美主义却是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容否认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