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孤本《黄律卮言》的发现及其价值□高国藩梅俊道一、《黄律卮言》的发现江西九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里藏有一部古代人编的黄庭坚的诗选———《黄律卮言》,这是一本奇书。这本书是黄庭坚的子孙,在明代万历年间请人选编的。他们选编的目的是为了使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2.
《海内十洲记》一书由叙述框架和叙述主体两大部分构成,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对话构成全书叙述框架,叙述主体由十洲、仙岛、昆仑等三部分组成。十洲部分包括地理博物记载、奇闻轶事以及神仙叙述三部分内容,其中,地理博物记载形成最早,奇闻轶事和神仙叙述为后来补入。仙岛部分以神仙叙述为主,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神仙体系。昆仑部分充满道教神仙色彩。由此可推断今本《海内十洲记》非一时一人之作,其形成经历了逐渐增补的过程:东汉之前十洲部分地理博物记载已形成,东汉末奇闻轶事被补入,魏晋之后补入仙岛、昆仑、十洲部分神仙叙述以及全书叙述框架。  相似文献   

3.
《海内十洲记》现存版本可分为云笈七签、正统道藏与续谈助三大系统。在云笈七签系统中,明刊《云笈七签》本成书于宋代,且与宋刊《记纂渊海》本的文字基本一致,可知二者所据底本当为近似的宋本或宋前古本,或《云笈七签》本即为《记纂渊海》本之底本。正统道藏系统中,《正统道藏》本刊刻年代早于《顾氏文房小说》本,二者文字相似度极高,前者很可能为后者之底本。续谈助系统仅包含独一的《续谈助》本,然其文字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诸版本中,最具代表性,且争议最大的为《云笈七签》本与《顾氏文房小说》本,经过细致的校读考辨,可以判定:《云笈七签》本当为目前所知最接近小说原始文貌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4.
王冲 《北方论丛》2007,(5):65-67
《后汉书》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韵语材料,这对于研究东汉以及南朝时期的语音,是极其可贵的。而且只有弄清韵例,才能更好地分析《后汉书》的韵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后汉书》的韵语作为研究对象,阐释散文韵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琵琶记》的用韵周致一曲分南北,声韵不同。北曲没有入声,平分阴阳。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夫声分平仄者,谓无入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作平最宜紧切,施之句中,不可不谨,派入三声者,广其韵耳。有才者本韵自足矣。字别阴阳者,阴阳字平声有之...  相似文献   

6.
《连山》原书已散佚,清代马国翰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录其佚文数量最多,共计15条。对这些佚文逐条考证可知,其中6条佚文来源明晰无争议,另有2条争议颇多但经考证应无误,其余7条佚文均存在讹误。讹误分三类情况:一是来源模糊有臆测之嫌者;二是辑自伪《连山易》者;三是误署佚文来源者。还原后的《连山》佚文颇具文献价值,既可为夏代时已有典籍产生的观点增添实证,也可将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起源从《归藏》向前推进至《连山》。  相似文献   

7.
云南人娄汝理撰写的<班城遇贼说>,于今仅有孤本存世.其中关于清代后期四川兰李军的政纲、大顺军称号、郭富贵及谢华瑶事迹等记载,可补正官方记载缺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国翰与《玉函山房藏书簿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宜 《东岳论丛》2002,23(5):133-134
马国翰是晚清时知名的藏书家和文献学家。从现存的史料记载看 ,由于他性情淡泊 ,“少耽词函 ,雅好吟咏” ,加之为官偏远 ,与当时的学者名流鲜有往来 ,故声名沉寂 ,几无任何传记资料 ,俟其卒后 ,他倾尽一生心血的《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及《玉函山房辑佚书》等 ,才得到时人学者及当朝权贵的大力推崇 ,不少有关他的研究文章亦纷纷出现。马国翰在中国文献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至此终得以确立。马国翰字词溪 ,号竹吾 ,生于乾隆五十九年 (1794 ) ,卒于咸丰七年 (185 7) ,山东历城县南权府庄 (今称全福庄 )人。其父名锦 ,字文江 ,官山西汾州府经历 ,后…  相似文献   

9.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郭氏易解》,明郭子章著,《四库存目》有其提要,《四库存目丛书》未收此书,《四库存目标注》未见标注,海内外未见馆藏及著录,法图藏本盖为孤本。郭子章是明代后期心学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其易学以心学为其核心思想,兼重义理与象数,同时重视文字训诂。  相似文献   

10.
《韵补》,宋人吴棫(约1100—1154)所著,是我国古音学的第一部著作。后世学者对它以及吴氏的古音学说评论颇多,褒贬不一。然而,我们觉得,无论是批评者还是颂扬者,大都存在一种共同的毛病,即对于《韵补》的本来面目,主要是它的收字条例、所载字音的类别和通转条例,还缺乏客观的深入的全面的调查研究,以致对吴氏的古音学说产生了不少的误解,并把自己的误解当作吴氏的观点来加以批评或肯定。因此他们关于《韵补》和吴氏古音学说的好些看法都或多或少带有主观片面的色彩。我们认为,想要恰如其份地分析吴氏古音学说的是与非,评定吴氏在古音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图书馆藏孙承泽手批明末清初卢世氵寉的《杜诗胥钞》,为传世孤本。明末清初贰臣孙承泽对《杜诗胥钞》的批点是研究其对杜诗诗论、思想性、艺术性的重要材料,明确指出了杜诗多样性风格的源流演变,开创了以书画论杜诗和以体裁论杜诗的先例,从议论和描写的角度点出了杜诗与《史记》并论上的发展。他不仅指出了其继承风骚传统、儒家思想和诗教精神,而且还以史学家的辩证求实精神,对杜诗的思想评价持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并由此总结出诗人作诗的素质要求,还指出其艺术上精于炼句、曲折含蓄、言浅情深等特点,内容广涉思想性、风格、书画、体裁、与《史记》论杜诗、结构语言艺术。此批点可以说是杜诗学评点的集大成者,在杜诗学研究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杜诗在明清时期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切韵》的性质、撰写目的和立韵原则《切韵》是一部重要的韵书,弄清楚了它的性质、撰写目的和立韵原则,对于了解汉语语音发展的过程会大有裨益;反之,如果弄不清或弄错了,它就会成为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块大而且重的绊脚石,阻碍我们认清南北朝、隋、唐这个阶段的语音演变。《切韵》里有那么多的韵部,毫无疑问是有根据的。因为,如果那些韵部是杜撰的,就绝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诗人盲目追随而据之以为诗赋。事理当然如此。可是,如果认为《切韵》是一时一地之音,却又于理难通。据学者们的多年研究,上古韵部总共不过三十一,即使把舒声韵部都分为平上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前夕,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郑广瑾、方十可撰写的《中国红军长征记》一书。曾经在长征中参加过重要活动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伍修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为该书题了词,军事理论家郭化若将军为该书题签了书名。这是一部记述长征的史书,是一本以60余万字的巨篇写成的比较系统、比较完整地记述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中国工农红军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举行的闻名中外的长征,是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几十年来它吸引了千千万万人,教育和鼓舞了几亿人,使人为之倾倒,为之振奋,人们多么盼望能读到一本详尽记述这个人间奇迹的史书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本书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从撰者、写作时代、结构设置等多角度来看,《山海经》与《神异经》《十洲记》客观上构成了前后相承的博物志怪系列。博物志怪可谓蕴涵神仙叙事的天然载体,战国以来“长生不死”观念的深化和造仙运动,使得儒士、方士和道徒们在博物志怪系列文本中,通过书写神祇和神仙、陈述神异物产、描绘仙境美景等三种较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来具体演绎主体对神性世界的华美构想。从《山海经》到《神异经》《海内十洲记》,博物志怪客观展示出其自身走向仙话的叙事丕变。  相似文献   

15.
《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于北凉且渠安周承平三年(公元445年)立石。原石清光绪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今为新疆吐鲁番东六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被德国文化间牒盗运柏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端方奉使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在柏林国家博物院见到此碑,遂拓以归。所拓一为完本;一为未完本,仅四分之一。《清拓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完本,原归端方,端方死后,归李介如,其孙李章汉于一九七六年捐  相似文献   

16.
17.
《宁灵厅志草》是宁夏流散日本的孤本方志。对它的编纂情况、体例、内容和资料价值 ,国内知之不多 ,且多有误解。本文作者以亲眼所见并结合其他资料 ,考证其编纂时间是清光绪三十四年 ,纂修人为成谦 ,在民国 2 5年至 2 8年间流散东洋文库 ;详细叙述了该志内容涉及的方面 ,探索其体例渊源 ,并从版本、方志编纂学和存史三方面论述了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已故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先生在《清诗纪事初稿》中说:“嘉庆中,张廷济尝就顺康人集,辑《秋茄馀韵》二卷。上卷寄汉槎诗,下卷喜汉槎入关之作。今不传。”近来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邀,整理校点清初诗人吴兆骞《秋茄集》,在搜集有关吴兆骞材料时,于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万历年间的<字汇>采用偏旁分部检字法,并<说文解字>的540部为214部,承继和发扬了此前字典辞书的优良传统,奠定了近代字书编辑之基础,成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语文工具书之一,影响深远.但是,编撰于清代初期的韵书<五音通韵>却不乏针对<字汇>相关正字、注音条目的不同意见,有时还批评得相当尖锐.由这些条目的具体分析,可以探察<五音通韵>编纂者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帮助我们比较切实地考察清初社会语言使用状况,亦有助于<五音通韵>、<字汇>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濒湖脉学》是明代李时珍写的一部脉学名著,用通俗晓畅的韵文编写了83首歌诀。本文通过对书中83首绝句的韵脚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总结李时珍的用韵体系。我们发现李时珍的用韵在基本依照明代的通语同时也包含了他自己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