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作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的科学体系,既具有深刻的唯物论精神,又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内涵.邓小平理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联系、发展、矛盾这样三个哲学现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从理论来源上体现了其整体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不是互相孤立的理论,它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从内容上体现了其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开放的,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长河中每一理论创新都属于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从发展上体现了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突破了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社会进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道路。邓小平理论还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唯物史观,为我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开启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究工作者应从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中得到启示,发扬创新精神,努力作出理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从而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精神。实事求是作为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的思想路线,其之所以根深蒂固,永葆青春,关键在于它的现实社会的实践内涵,那就是立足中国国情,探索并发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才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实践理性的鲜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理性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观念,是由实践的科学理念、工具理念和评价理念所构成的总和。邓小平理论深深植根于实践,是与时俱进的。始终重视实践、关注实践、研究实践、倡导实践、推进实践是邓小平最本质、最具特色的思想风格和理论风格。研究邓小平实践理性所体现的客观性、实践性、主体性、价值性、创新性等鲜明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践,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饱含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精神.邓小平理论对矛盾的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坚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重新判定;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坚持斗争性和同一性对立统一,主张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精神。邓小平理论对矛盾的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坚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重新判定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坚持斗争性和同一性对立统一 ,主张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界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创立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现出邓小平卓越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的特色,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直接的体现在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其最新的成果。因此,本论文将研究放置在概念起源、时间界定、基本元素、理论内容这些方面,从全方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旨在通过研究让广大学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哈·宝音陶格套夫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浅析》一书,显然是深入宣传坚决贯彻邓小平理论与十五大精神的产物,是一部宣传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好教材,它及时地填补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蒙  相似文献   

13.
张楚廷 《云梦学刊》2001,22(5):127-128
论述邓小平教育理论 ,既需要具备教育理论 ,又需要熟悉邓小平理论 ;而且 ,邓小平教育理论并非邓小平理论加教育理论的结果。所以 ,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有其专门的含义。廖良初同志的著作《邓小平教育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就体现了这种专门研究 ,也自然反映了他在邓小平理论和教育理论方面的造诣。邓小平教育理论并非某种现存理论的逻辑产物 ,虽然它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的渊源追溯得更远一些 ,但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论 ,却主要出现在 1 978年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概论》显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并在报告中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钱学平 《理论界》2005,(1):39-4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从逻辑到逻辑的理论预设和思辨体系的构架,而是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时所体现出的指导实践的功能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也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方法论上实现了突破,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伟 《天府新论》2002,(4):56-62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 ,在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同时 ,也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这个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邓小平理论达到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开辟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 ;把“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从社会的经济条件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在“从社会结构出发”去认识社会主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迈向21世纪,继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院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O这就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结构。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并就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作新的探讨。关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结构,目前学术界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把邓小平理论分为三大部分,即哲理篇。战略篇和目标篇。②参见图1…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体系是一个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体系在其表现形式上 ,体现了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和中华民族的特色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理论主题及其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通的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我们党的全部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不能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就不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要真正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