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语言学界,中国学术传统与引进的西方思想之间的对立比任何其它领域都更加鲜明。自19世纪后期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就反复争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理论是否适合于汉语的描写?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新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一群青年学者,其代表人物是复旦大学的申小龙。中氏提出了许多关于汉语本质的激进的新观点,号召全面摒弃目前语言学界使用的,在西方思想启发下建立的理论模式。然而,他有关汉语本质的看法中有很多谬误,这些谬误最终源于西方的语言观、同时,中著还强烈的暗示着这样一种错误看法:汉语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优越于其它一切语言。中小龙在年轻学者中的广泛影响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即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中国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与西方的关系这一古老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亚符号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汉字文化的意义”。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一种交际符号,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语言符号的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同时它还被用来记写日本、越南、朝鲜等东亚语言,因此它不仅在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整个东亚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会专家、学者通过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汉字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汉字是语素文字。它与音素文字有显著区别,音素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而语素文字则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中国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陈宗明教授说,汉字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只见于汉代学者许慎的记载。他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将造字的功绩归于黄帝的史官仓颉,古今学者都不以此为是。汉字有6万多个,甲骨文中的字就是3500个,这么多的字仓颉一个人是创造不了的。郭沫若指出,黄帝是蒙古高原阿尔泰人(古称“狄”)的首领,狄人的文化是细石器文化,大大落后于东方的夷人(他们驯化了稻、蚕,创造了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良诸文化),也落后于西方的羌人(他们驯化了粟,创造了彩陶文化),因此狄人不可能创造汉字。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因为黄帝领导的狄人曾战胜炎帝领导的羌人和蚩尤领导的夷人的结果,这与汉字的产生是两码事。历代的封建文人将许多发明创造都算在黄帝的身上,是一种神话,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正如李白凤所说:“把许多分明无关的古代民族都编  相似文献   

4.
汉语与西方语言在语法、语音及文字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异质性,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语言学家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汉语是一种比西方语言落后的语言.实际上,汉语与各西方语言地位平等,没有高下之分.语言的异质性是跨文化交往的障碍之一,在承认中西语言异质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西方之间跨文化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6.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研究它们的一般特点和相互差别  相似文献   

7.
汉字自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承性.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中国的文字一直是贬抑多过褒扬.西方一直以"他者"形象来塑造中国文字.有学者认为中文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本文就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对中西文字进行分析比较,展现中西文字的各自优势与劣势,强调各国文字是深深根植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与文化互为滋润,共同发展的.中文更是如此.中文的独特魅力是其屹立世界文字之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前普通语言学理论中对“文字”的定义 ,是以西方语言文字的关系为依据的。西方文字的拼音形式 ,适合西方词形屈折变化的语言 ,文字通过记录口语来表达意义 ,是依附于口语形式的。而汉字的方块表意形式 ,适合汉语形态简单而含义丰富的特点 ,文字直接传达意义 ,独立构成书面语言 ,不依附于口语。中西文字的这种差别 ,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别。因此 ,汉字的文化定义应该表述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而普通语言学也有必要重建文字理论 ,摆脱长期以来狭隘的“语音中心论”。  相似文献   

9.
词式书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苓 《东岳论丛》2007,28(3):80-83
词式书写是以词为单位来书写汉语的一种方式,它有别于汉语传统的“句式书写”。尽管词式书写在汉语文本中有一定作用,如消除歧义等,但总起来看,其弊大于利。倡导者在狭隘的语言纯洁观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理念下,忽视了阅读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夸大了语言中的歧义,违背了文字阅读的心理机制。词式书写引发了我们对语言现代化的思考:只有在充分尊重汉语传统汉字特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语言现代化的探讨,才符合现代化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欧洲人在明末清初对汉语的最初印象,是后来人考察汉语的起点,一些观点甚至延续了几个世纪,比如:汉语简略生动,但语焉不详;又如:汉字丰富多彩,却资源不足.之后,洪堡从其语言哲学理论出发,追究"汉语精神"亦即汉语与思辨的关系,认为汉语不追求语法上的精确概念,他的价值判断倾向于西方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洪堡之后的一个典型的西方观点是:汉语因为汉字结构而不太适合于抽象思维,更有利于直观的形象思维;中国思维较多地带有审美和伦理色彩,缺乏理论性和思辨性,汉语特性使哲学思考充满模糊性.而所谓欧化文法的精确性和逻辑性,在20世纪的中国得到不少新文化、新文体倡导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方人类语言学产生、发展过程的评述,归结出了其缘起逻辑、理论基座与理论核心并相较于中国文化语言学,剖析了二者的本质差异,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既不是西方人类语言学也不是对它的简单模仿,再次论证了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语言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融汇贯通了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研究对语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探索汉语汉字的文化真谛和中华文化的语言本质而构建起来的学术新范型。  相似文献   

12.
语源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语言中最为稳定、最具抽象概括性、最和原点接近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清代民国两代学者的汉语语源研究过程和成果的梳理,阐明如下观点:一、探索汉语语源一直是传统训诂学的主流与核心.二、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创立了古音学和汉字声中含义、因声求义的训诂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它恢复了汉字的语言学本质意义,即汉字更是一种诉诸听觉的声音符号系统.它最终导致了传统训诂学走向汉语语源学.三、民国学者在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重倡右文说,初步构拟了一个以古音为纲、以<说文>声母字为基本材料和坐标系、以方言俗语和近素语族为参照系的汉话语源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汉字研究自古及今,都有很丰富的成果,但至今没有成为世界性的独立学科,原因很多。首先,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参照西方建立,西方因为没有发达的文字学而使文字学成为语言学的依附,汉语言文字也就没有了汉字学;第二,西方学者对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字缺少深入的研究,表意字的独特性被蔑视,汉字研究被孤立;第三,汉字研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汉字学的确立和走向世界,必须在深入研究汉字本体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表意字的优点和不足,理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构建符合实际的学术体系,克服汉字研究中研究对象人为割裂、阐释任意等等不足。在汉语热的当今世界,汉字应当是文化多样化的一极而不是交流的障碍,汉字学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在国际学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是“认知科学”.遗憾的是,对外国一味介绍、模仿的多,真正深入研究的较少.深入研究了西方的理论之后,会发现汉字实际上是丰富“认知科学”理论的瑰宝.因为:一方面,中国的汉字是视觉的,先人自古以来注重“形”,依据它来考察语音与语义;另一方面,西方认为文字是语言的附庸,当然,对字母不存在深挖的可能,他们更看重语言本身.语言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由于语言是人类第一次创造的记号,依据它并为了它而创造的二次人工记号的视觉记号中,可以发现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汉字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历有六大形体结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统称“六书”.名曰“六书”,实际上讲的就是汉字的构造原则和造字方法.“六书”与汉字正字早已结下难分难舍之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字形成的标志、文字发展的趋向、中西初文的对比三方面论述了古汉字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的优劣问题,摒弃了传统的汉字落后论观点,并从文化蕴藉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文字不仅对本民族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字使用地区很广,曾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现在朝鲜和越南都已进行了文字改革。汉字传到日本后,就成了上层社会的文字。到了平安朝时代(约公元八○○至一二○○年)创造了日本字母(平假名)。以后,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由于汉字学习困难,应用不  相似文献   

18.
毋庸置疑,现代化发端于西欧,资产阶级在全世界追求剩余价值的同时,不自觉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少学者因此认为现代化理论是由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早就系统地论述了现代化理论。他们的一些观点被西方现代化学者公认为是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陷阱     
这里要谈的语言自然是我们的母语——汉语。之所以首先强调这一点,乃是因为在当下的语言教学中,英语教学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早已超过了汉语。汉语的书面形式是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造字法早在两千年前就为学者所归纳,是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六法"。  相似文献   

20.
1.汉语的固有特征运用西方学者主要是对印欧语言研究取得的成果来研究汉语,由来已久。从汉语和印欧语的比较中,应能认清人类语言的共同特点,还应能认清汉语自身在类型学上的固有本质特征。可惜在这方面似有严重的不足。本文试图对此略加探讨,着重指出汉语的固有本质,并对以西方语言为标准来套汉语和度量、评价汉语的理论,仅举一种最为彻底而突出者为代表,藉以进行一些具体深入的比较学的讨论。l·王汉语的分析性一般说来,大脑里的概念是思维对其外部所指对象的最小最简单的思维形式单位。而日常频繁使用的概念在语言形式上也总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