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耶稣会士与火器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徐光启、李之藻等引入火器之评述我国兵器发展史截至明朝末年,可分为两段:从远古到五代为冷兵器时代,所谓"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就是这个漫长的兵器时代的写照;北宋以后为冷兵器与热兵器(火器)并用时代。冷兵器的性能,是以近战肉搏为主,对于城堡的攻守战则缺乏威力;而热兵器则可用于强力攻破,杀伤较远距离的强悍敌人。火器的产生,源于火药的发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并用之于战争的国家。早在唐哀宗天佑初年,郑攻豫章,就"发机飞火"①,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用于战争的记载。然而,它和整个科技发明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11-117
明朝水军于16世纪20年代开始打捞与大量仿制从海上传来的佛郎机铳。17世纪初期开始的明金(清)之战中,明军一度取得火器优势。1631年后金仿造红衣大炮成功,加之投附明将携带的巨量火器,使皇太极得以组建一支强大的炮兵劲旅,完全掌握了明清战争主动权。定鼎中原后,康熙帝利用西洋火器北抗沙俄、西征准噶尔部、平定西藏、统一台湾;雍正帝则倚仗其底定青海、改土归流;乾隆帝则用之再平大小金川、讨平西域,中国疆域由此底定。但西洋火器传入中国后,技术上始终没有进步,且受到专制统治的严格控制,由此导致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征台、侵琉、征韩的侵略活动一步步扩大和加深,李鸿章对日本"为中国患"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开始从中国地缘安全的切近关系审视朝鲜问题,酝酿实施将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和近代"均势政策"相结合的新的对朝政策。从劝导到主持朝鲜与美国立约通商,李鸿章意在把列强势力引入朝鲜而令其彼此牵制,以杜绝日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确保晚清中国在朝鲜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东方,从时间上看,都是在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传入形式方法多数是由海外留学生、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所发起,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国内一般均以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起始,通过办刊物和组建共产主义团体的形式去传播,然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大都是知识分子领先.中国、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主要是以国内为传播、普及的基地,朝鲜主要是在国外创办刊物为主,向国内传入.  相似文献   

5.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朝关系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双重秩序下演进。清政府开始在中朝宗藩关系中策略性地引入国际法:既以条约不可违犯的国际法规范遏制日本对朝鲜的野心,又利用某些自然天成的自然法学说来强化宗藩秩序的天然理性。尽管宗藩观念与国际公法在属国、主权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清政府却对国际法有意误读与取舍,实现宗藩关系的自适性调整,主要体现于:运用国际法的均势理论建构朝鲜半岛国际均势;通过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塑造朝鲜二元国际身份;按属国体制建立朝鲜近代驻外使臣制度。总体而言,宗藩体制引入国际法,以维护中国宗主国身份和朝鲜附属国地位为依归;宗藩关系对国际法的利用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屡屡在国际法的支援下实现因应调适。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的繁杂关系,展现了晚清中国面对西方国际关系冲击的本土立场和向近代外交转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朝鲜人社会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其后,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广开水田,并营造了典型的农村型社会,其阶级属性仍属农民阶级;移居到日本的朝鲜人,则被纳入到日本各地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中,成为城市雇佣工人,形成了典型的都市型社会。当今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在两个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李朝朝鲜汉文文献为主,讨论17世纪以后朝鲜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并且分析清代中国与李朝朝鲜对于程朱思想、退溪学说的不同态度,是否导致了文化的不同趋向.按照朝鲜文人的立场来看,清帝国的社会和文化已经偏离了朱子所设计的社会方向,而朝鲜却由于退溪学影响的存在仍然恪守文化传统.可是,这种对传统的偏离与坚守,对于中国和朝鲜的历史究竟是福是祸,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朝鲜作为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首当其冲,而20世纪初日英同盟条约的缔结及其修订成为日本侵略朝鲜,最终实现其保护国化的主要国际支柱,如何理解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日本外交的一把钥匙。本文着重从三次同盟条约内容及其交涉过程的角度,并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日本近代外交的特点,以及冷战以来日美同盟条约内容逐步修订对朝鲜的影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北太平洋沿岸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和日本。而19世纪之前并非如此。沙皇俄国经长期扩张,侵占西伯利亚、远东和中国领土,成为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美国则通过武力扩张、"购买"土地,从大西洋西岸发展到太平洋东岸、北岸;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推行"大陆政策",染指大陆。而中国和朝鲜,则成为受害者。这场政治地理变动对20世纪的影响:一是激化了日、俄矛盾,突出表现于二者在中国东北的角逐;二是导致各方向向北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潮;三是太平洋北半部战略地位提升,成为国际焦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崔致远与晚唐文人的交游,《昭明文选》与韩国的科举制度,崔承佑等众多的新罗留学生在唐的文笔活动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陶渊明形象在新罗末高丽初(9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亮相于韩国文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韩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后半叶 ,韩国经济飞速发展 ,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样板。而其迅速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成为韩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通过对中韩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以及变动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 ,可以提出中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过16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韩国1977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关口,到1987年达到3170.9美元。这十年是韩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也是1960-1970年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韩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采取了较为合理政策,比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为1990年代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1977-1987年韩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以及韩国政府应对挑战的对策得失,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修民 《兰州学刊》2010,(1):130-132
公共住房的供给是韩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一大亮点。韩国公共住房的供给包括出租、出售和租售混合三种模式。韩国公共住房的供应模式可供借鉴的优点主要包括:公共住房供应采取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模式;公共住房保障对象划分科学,衔接紧密;公共住房采取以政府为主导、设立单独负责机构的方式来保障供应。韩国公共住房供应模式在实践运作中的经验,为中国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三国师范教育制度变迁史的比较以二战结束为分界 ,二战前侧重于制度建立过程的特点比较。战前这三个国家的近代师范教育制度在建立过程中都受过外国很大影响 ,而今都共处于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师范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期。日本师范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设置和管理 ,注重的是教师数量上的满足要求和任用上的质量管理。中国的特点是学制上追求完善 ,师范教育的调整随学制的变换而变换 ,学制随着改朝而换代。韩国的师范教育侧随着主权的丧失 ,完全变成了日本殖民教育制度的产物。三国的师范教育制度都是引进的 ,但日本是从发源地学来的 ,中国是从日本搬来的 ,韩国是被日本强制的 ,从而实际上是形似而神不同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此次战争殃及中、朝、日三国。在战乱中众多的朝鲜人被俘至日,大量的朝鲜本图书遭劫掠,使朝鲜的朱子学在日本广泛深入地传播,它对日本朱子学以及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10-13世纪中朝日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0-13世纪,中国文化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朝鲜和日本。同时,随着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异质成分、创新成分的不断增多,日本、朝鲜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日益明显起来。这对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朝双方在安全与战略利益以及目标诉求上存在的尖锐矛盾,最终使朝鲜走上了发展核武器之路.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违背中国及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基本原则,还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了借口,同时也为美国军事打击朝鲜创造了可能性.这对与朝鲜咫尺相邻的中国而言,国家安全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并投票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有关决议,中朝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六方会谈持续进行,承担起了国际社会所期望的负责任的大国重任.毋庸置疑,未来中朝两国还会继续保持和发展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20.
17~19世纪中叶,在中国和朝鲜先后出现了自我反思与批判之产物的实学思潮。一方面实学思潮在中朝两国的兴起、发展及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主张经世致用、舍虚务实、批判专制等;另一方面由于中朝两国国情不同,两国实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发展阶段的特点、价值又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如两国实学思想理论与实践及推行过程的差异,两国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本身的自觉要求程度不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