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蓬勃发展,后由于我党领导机关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自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特别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致使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下,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史学界多认为1924年—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了。根据就是,大革命并未完成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损失惨重。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事实上,大革命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重大胜利;工农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开始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大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当时中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时代.毛主席亲自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著名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使全国各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进一步走向高潮,大革命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它反帝主要表现为“灭洋仇教”;爱国主要表现为“保大清国”。对于义和团的反帝,虽有反帝方法上的争论,但论者都承认义和团是反帝的,而在爱国上却有反封建和不反封建之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义和团“灭洋仇教”表现了它的反帝革命性;而“保大清国”却说明它是不反封建的。现就后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前期思想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精神。他认为封建军阀“开倒车”,蒋介石卖国,必须批判打倒;农民破产必然导致“农村革命”;日本入侵就要坚决和“帝国主义对抗”。表示自己要“为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都亲自参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维护国共合作,推动革命的发展,曾做过有益的工作。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由于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不同,逐步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种种分歧。蒋介石最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背叛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背叛革命,使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遭到失败。毛泽东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维护新三民主义,与蒋介石的背叛革命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引导中国革命走上了…  相似文献   

7.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中国革命经历了同资产阶级关系的联合与分裂的多次变化。这种关系的复杂变化,不仅客观地反映了革命的曲折历史发展,而且也充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占有何等历史地位的重要问题。 (一) 民族资产阶级在我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  相似文献   

8.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间势力“中间势力”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特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失败后的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富农、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内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有时又单指邓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政治利益的政党和政治团体。 1921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独自举起革命大旗,领导中国人民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亦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蒙骗中清醒过来,积极从事独立的政治活动,寻求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中间道路。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在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革命的洪流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彻底动摇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到了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革命迅速发展的紧要时刻,由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汪精卫反动集团的公开叛交,同时也由于党内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自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史起止为1840年至1949年,其基本线索为时代中心的变化,即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相继成为时代的中心,依次领导了近代史上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据此可将近代110年的历史分成3个时期:(1)1840年至1895年是农民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民主主义革命揭幕时期;(2)1895年公车上书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无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五卅”运动是1924—1927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高潮的起点,直接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是1925年上海日本纱厂四万多工人的二月大罢工。这次大罢工,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更加汹涌澎湃,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上海工人阶级经过这次大罢工的总演习,加强了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决心和勇气,锻炼了自己的战斗能力,为“五卅”运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新掠夺,中国成了帝国主义新掠夺的主要对象和掠夺中互相矛盾的焦点。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策动了中国各派封建军阀进行连绵不断的混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加深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逐步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民所起的作用,从而在中国的农村中发起了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组织了农民协会.文章主要论述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的性质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国近代史是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也是一部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统治阶级的爱国主义具有一定的反帝性和民族性 ,农民阶级的爱国主义具有广泛性、突出的反封建性和一定的反帝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性 ,也具有妥协性和动摇性。只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和高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人的领导下,不仅成为当时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的坚强柱石,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5.
革命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大限度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以对付共同的敌人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了马列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统一战线理论。周恩来同志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战斗在最前线,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总结说:“大革命时期我们有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十年内战“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以后我们才转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三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又都属于新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对党对革命有重大贡献。本文仅就秋白同志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谈点粗浅看法。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意义。但  相似文献   

17.
再论大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错误信规箴,杨云芝1924—1927年期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举起了反帝反封的旗帜,第一次在中国进行以革命武装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战争。但是,大革命中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蒋介石独吞,掌握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而与国民党合作,共同...  相似文献   

18.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到国共合作之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科学”立场,视宗教为迷信;基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政治目的,批判宗教;但在构建个人性情培养、社会向善建设等方面,却又主张从宗教中吸取资源.早期共产党人这一宗教社会观在今天仍产生着政策范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史学界对章太炎在1902——1908年阶段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代表了农民阶级自耕农以上的阶层,有人认为他属子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偏右.对于上述两种意见,我持有不同意见.章太炎生活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我国、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人民前扑后继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时代.他自幼饱读经书,博览史笈,继承了中国二千余年来的封建传统文化,人称“国学大师”;又广泛地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政治思想与科学文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使得他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十七省,坚持斗争达十四年之久。农民革命的英雄们,不仅在战场上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而且在革命队伍内部,对阶级异己分子和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分裂革命队伍、破坏革命团结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反复的斗争,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