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与孙中山、黄兴相比较,他不同于“实行家”和武装起义领导者黄兴,是积极的革命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也有异于革命“三民主义”的缔创者孙中山,是当时有名的“二民主义者”。当袁世凯窃取政权,孙、黄下野以后,他企图通过和平的议会斗争来拯救和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失败了。本文拟对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作些粗浅的介绍和探讨,这对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性,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正> 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表,与孙中山齐名,合称“孙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般史学家都认为他对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也有很多缺点,但是个应予肯定的伟大历史人物。之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尤其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有些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就不够实事求是了。在这方面,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是有代表性的。该书在罗列了黄兴在辛亥革命后为湖北会馆题词“南北一家”,以及不参加孙中山  相似文献   

3.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4.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有意识地建构一套辛亥革命史的话语体系,并试图通过这种建构,达到灌输革命学说和凝聚党人心理的目的。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革命原起,建立一条以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的主线;第二,关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构建一种孙中山与武昌起义成功密不可分的历史叙述;第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构建一种革命后背离孙中山路线并导致革命失败的叙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史的历史编纂。在孙中山去世之前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史著作中,这种影响尚不明显。孙中山去世后,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根据孙中山的相关论述,建立起一种正统的辛亥革命史观。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南京建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年间的南京建都,是时代激荡的产物和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也是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主观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种历史机缘的促合和南京历史的合理发展。尽管南京的都城地位很快为北京所取代,但南京作为民国的肇基之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在近代史上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让位”问题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何"让位"给袁世凯?揆诸史实,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亦即(1)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何时占据主导地位?(2)孙中山反对议和、反对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思想动因又是什么?一、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从何时占据主导地位?有论者指出:"孙中山原先并不赞同南北议和"。"但后来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占了上风。在内外重重压力下,才不得不有所后退,表示不反对议和"。①其实,革命阵营中的妥协倾向在武昌起义后就已经存在,并在孙中山归国之前逐渐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不是在同盟会经营多年的华南,而是存孙中山、黄兴等过去不甚注意的湖北、武汉地区首先爆发并取得胜利,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诸种因素决定的。客观方面,是由于本地区较之南北其他省区拥有较好的社会条件;主观方面,是由于领导这次革命运动的湖北革命党人较之其他省区的革命党人作了更大的努力。前不久,《江汉论坛》第四期发表了冯天瑜同志的《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原因初探》的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笔者读后,很受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史扶邻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问和座谈。史扶邻认为,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应该看它的思想理论基础、领导力量和革命纲领;把辛亥革命说成民族革命,就很难知道它所要建立的是什么国家和社会。孙中山的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史扶邻着重分析帝国主义列强不直接干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13年爆发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与最后一幕。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进行了一次悲壮的斗争。这次斗争最后失败了,许多革命忠贞之士英勇地牺牲在袁世凯的屠刀下。在这次革命中,东北有  相似文献   

11.
饶怀民 《云梦学刊》2011,32(2):158-160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思想极其活跃的革命理论家、宣传家,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领袖,人称"孙黄"。由于他英年早逝,没有给后人留下可资研究其思想理论的宏篇巨著,加以他的一生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其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被掩盖而不甚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曾从资产阶级革命党建设的角度,进行过许多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主要教训在于:一是国民革命没有“以革命党为根本”,即没有把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建设成一个严密的、团结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只破坏地面而不掘地底陈土”,即革命党缺乏彻底革命的纲领;三是“革命行动缺人民心力”,即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四是“革命之气一落千丈”,即革命党没有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斗争锐气。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认真吸取这些教训,对于当代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完成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未竟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在两岸学术交流中起了破冰的作用,关于此方面的交流已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时间切近,不少亲历者犹在,但历史记忆已经出现偏差。仔细检讨交流对于两岸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研究所产生的作用,以及所遗留的问题,不但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研究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为两岸的学术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纵观 50年来的黄兴研究 ,学术界对辛亥革命前黄兴的表现 ,一致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他在组织革命政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展革命宣传 ,以及筹集革命经费等方面 ,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推进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者的分歧 ,集中在民国初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 ,对黄兴的言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而在评价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说黄兴“日以右倾” ,有的说在他身上妥协性“已占了主导地位” ,“随着他革命意志的衰退 ,在组织上也走上了分裂的道路。”影响所及 ,在人们眼里 ,黄兴就成为当时右倾路线或称妥协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对国情的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对辛亥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探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国情的认识,研究其对国情的认识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对于深入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日益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生活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孙中山,为解救国家于危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时期 ,人们把黄兴和孙中山并称为“开国二杰” ,是推翻帝制、维护共和的“天生豪杰”。但是 ,对这样一位开创民主共和新时代的民族伟人 ,中国内地一直没有一部记事翔实、评析公允的传记问世 ,萧致治教授的《黄兴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版 )弥补了辛亥革命史和黄兴研究中的这一不足。《黄兴评传》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思想性 ,求真务实是该书的一大显著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黄兴生平的叙述中。厘清历史事实 ,是史学著作的起码条件 ,是人物传记的基础。《黄兴评传》对传主的生平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证。比如 ,关于黄兴的家世源流 ,…  相似文献   

18.
黄兴是辛亥革命史上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领袖,人称孙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这位饱读儒家经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误解为一个没有理论、没有理想的单纯的“实行家”.本文从三民主义理论、建党理论、军事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黄兴对辛亥革命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历史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捍卫者,每逢孙中山周年诞辰,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隆重地纪念他。而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孙中山的讲话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巩固;第二,对孙中山的优良品质既发扬又结合实际;第三,对孙中山的理想既继承又超越。这三个特点及其内容包含了对孙中山全面而又中肯评价,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革命人物的肯定态度和对其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