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读了《学术研究》1986年第2期所载刘逸生先生的《龚自珍诗编年订误三题》以后,笔者认为,刘先生指出王佩诤先生校本《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中的《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以下简称《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与《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三首)“编年明显有误”,是很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7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辩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元稹诗文编年新探──《元稹年谱》疏误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计 2 4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并列举编年新探及其理由 ,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在文字录校上尚存疏误错讹。有未据重出互见诗校补文字者,有曲解诗意,臆录误校者;有避难就易,滥施空围者;有照录失校,以误传误者;更有臆录者。  相似文献   

5.
唐人殷济诗录考邵文实敦煌P3812号卷子是一卷重要的唐人诗集,保存有不少《全唐诗》所不载的唐代诗人的佚诗。其中一名叫殷济的诗人的十三首诗歌尤其引人注目:它们不但自成一体,而且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这些诗虽曾收入陈尚君先生所辑《全唐诗续抬》(...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集外诗文录王贵忱王大文清贤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前半叶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生平著述繁多,除其生前刊行的家刻本《定庵文集》(初集)三卷、《定庵文集》(即诗卷《破戒草》上下两卷)和《定庵续集》(即《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和杭州陆...  相似文献   

7.
重出考辨《全宋诗·黄裳集》卷十三,据元骆元驶《类编长安志》卷三补辑《朝元阁》诗一首。诗云:“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朝元阁下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又《全宋诗·杜常集》,据《宋诗拾遗》卷五辑《过华清宫》诗一首。诗云:“行尽江南数十程,晓凤残月入毕清。朝元图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两相对勘,《朝元阁》与《过华清宫》,虽有九个字不同,然实为一诗。《黄裳集》与《杜常集》均未注明互见,误。考《宋诗纪事》卷二十九载杜常诗四首,其一《题华清宫》与上引《朝元阁》同,“阁下”作“阁上”,余悉同。该…  相似文献   

8.
金程宇 《学术研究》2004,4(5):135-140
《全唐诗补编》因所涉文献至广 ,偶有误收、重出的情况 ,本文就此做了订正 ;另外辑补佚诗若干首 (句 )。  相似文献   

9.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10.
郭齐、尹波先生点校的《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下文简称郭尹本)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补遗》辑入《训蒙绝句》九十九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是朱熹十六世孙朱玉于雍正八年刊刻,简称玉本,该书《补遗》部分存有《训蒙诗》一百首,其中的《太极图》一诗被郭尹本漏收。现在传世的各种版本的《训蒙诗》均为一百首,如玉本、徐树铭咸丰十年刊刻的《朱子集》、道光二十年刊刻的《重修朱文公类编全集》、《西京清麓丛书续编·养蒙书九种》中的《朱子训蒙诗百首》。然而据宋徐经孙《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云:“绝句凡九十八首,…  相似文献   

11.
《碎金词谱》共六卷,为清代谢元淮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所编撰,是一部独立的词乐歌曲集和词乐乐谱资料集。此书的词乐乐谱和词乐资料主要来自于《九宫大成》。《九宫大成》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由戏曲家周祥钰等人尽搜宫廷内外词曲乐谱资料编辑而成,共录唐宋元明清词曲乐谱4600多首,套曲220多套,规模十分宏大。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许善宝将《九宫大成》中所收词乐乐谱160多首辑出,再加上少数辑自他书的乐谱,编成一集,名之为《自怡轩乐谱》。《碎金词谱》就是以《自怡轩乐谱》为底本,修订了其中词曲不分的弊端,又从《九…  相似文献   

12.
正欧阳修是北宋诗坛大家,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三位先生笺注的《欧阳修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简称《笺注》),不仅对欧诗进行了精严详细的编年,而且还通过"题解"、"注释"、"附录"等体例,对每一首诗都进行了详赡的考订、笺注、疏解,有利于研究者对欧诗的更深入研究。不过,《笺注》也偶有疏误之处,故本文补正如下:1.卷一《题金山寺》:"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笺注》题解云:"《太平寰宇记》卷八九:‘金山泽  相似文献   

13.
宋徽宗佚诗     
宋徽宗赵佶喜好艺文,擅作诗填词,《全宋诗》第2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多方采集,收其诗五卷。今阅蔡《西清诗话》(旧抄本),见卷上开篇第一则所记君臣赓载,列徽宗诗数首,为《全宋诗》所未收,谨录于下,以补《全宋诗》之阙。《宣和玉宇诗》:  帝心少憩万机劳,倚壑开门对寂寥。朱留云晴入岫,碧岩窦月夜成瑶。泛桃出水花谁误,乘鹤飞仙手可招。三十六天今第一,人天相际路非遥。《西垣紫芝诗》:  华省宣猷合太和,国芝今已见祥多。亲承雨露由黄闼,秀发琼瑶上紫柯。自是尧阶无有荚,敢同周亩旅归禾。从臣休第甘泉颂,云汉为章帝作歌。…  相似文献   

14.
杨晓斌 《文史哲》2006,(4):108-111
《海录碎事》中误辑、误引颜延之诗文句十二则,《诗渊》中误辑颜延之佚诗二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中误辑颜延之佚诗残篇三则。其中多数都是把江淹的拟作误系于颜延之名下,有少数属于文字讹误和文句颠倒。此外,严可均《全宋文》据《艺文类聚》,误辑颜延之文一篇。有必要进行考辨厘正。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钦立先生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九录《木兰诗》,有题解云:《诗纪》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补入."又云:"《古文苑》作唐人木兰诗."逯按十二转勋制始于唐,建立明堂在武则天时,韦元甫乃唐代宗时人,《古文苑》以为唐人作,良是.按《古文苑》卷九题为"齐梁诗四十五首",注云"添入一首,阻雪合成连句一首".本诗  相似文献   

16.
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最引人注目并有争议的就是描写唐军西征的几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走马川行》),《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下称《回军献上》)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下称《凯歌六章》)。我们认为这四首诗都是描写西征的,统称为西征组诗。岑参这几首诗中描写的西征,史无记载,因而对西征的时间、地点、季节等,人们争议颇多。西征虽无史载,但岑参作为当时北庭节度判官,所记事件应当是可靠的。弄清西征的历史事实对于理解岑参的西征组诗是有益的。由于岑参…  相似文献   

17.
《明史》卷五○《礼志四》云:其辨孔子不当称王者,止吴澄一人而已。嵇璜等撰《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八《学校考·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秦蕙田撰《五礼通考》(卷一二○《祭先圣先师》)、孔继汾撰《阙里文献考》(卷一四《祀典第三之一》)、李申撰《中国儒教史》(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0页)等沿用其说。按,吴澄误,当作吴沉。吴沉,元末明初人,事见  相似文献   

18.
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二云:“原明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胡广一首,曾启六首,周孟简二首,萧时中二首,商辂五首,柯潜二首,程敏政五首,吴宽六首,朱希周三首,杨慎五首……”,(1984年中华书局铅印本页七一)共收56人,126首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这56人不全是状元,状元仅有81人,1甲2名的如程敏政等有5人,1甲3名的如周孟简等有13人,2甲1名的如唐顺之等有4人,2甲8名的有田一(亻隽),冯梦祯二人,2甲17名的有章懋1人。按吴承恩订补《状元图考》,不见于刘修业先生《吴承恩著述考》、《吴承恩论著杂事考》、《吴承恩年谱》(收入1958年作家出版社《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和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吴承恩诗文集》附录)。也不见苏兴《吴承恩年谱》等书。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又一著作。顾鼎臣字九和,昆山人,生于成化九年(1473),卒子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十八,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寻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于宫,谥文康,著有《未斋集》二十二卷。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未见传本。然法式善  相似文献   

19.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韩琦)席间赋诗,明允(即苏洵)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应为《送蜀僧去尘》)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这段话颇重要,指出了苏洵诗的特点:在数量上,“明允诗不多见”;从内容上看,“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从风格上看,意气风发,“婉而不迫,哀而不伤。”一苏洵以散文名家,他的诗作传世不多,一般都不甚重视。通行的十五卷本、二十卷本《嘉祐集》仅存诗二十七首;双研堂十六卷本《苏老泉先生全集》多《香》诗一首,亦仅二十八首。最近从宋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上发现了其他版本皆失载的二十首苏洵佚诗(见《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刘尚荣《苏洵佚诗辑考》)。此外,散见于苏轼诗集,实为苏洵所作,又为以上诸本所不载的还有两首(《老翁井》、《水官诗》)。这样,苏洵的存世诗总计共有五十首,比较宋代其他诗人确属不多。  相似文献   

20.
新发现的五卷本《王无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韩理洲校点),比明代以来通行的诸种三卷本,多收诗60余首(三卷本共收诗50多首),加上卷五“杂著”部分所收19首赞语性质的四言咏史诗,再加上“补遗”部分所录的7首诗,共收各体诗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