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首都的话剧舞台上,接连着出现了《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等表现青年生活的优秀的新剧目;同时还出现了反映兄弟民族青年斗争生活、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话剧《远方青年》.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为一代青年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成长就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国内外还存  相似文献   

3.
199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大型焰火晚会隆重启幕。第一位出场的青年歌手刘媛媛即以一首激情高亢的《五星红旗》,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随即,《五星红旗》的旋律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人们也记住了演唱者的名字:刘媛媛。  相似文献   

4.
<请你抚摸我>与<廊桥遗梦>讲述的都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婚外情.从两位主人公对事业与婚姻、爱情与道德这两对矛盾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发现女性对婚姻普遍存有一种忧患心理,正是这一心理使得女性只愿去接受,保持现存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赵罗英 《民族研究》2020,(5):132-134
<正>2020年8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合办的第六届民族研究青年论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在北京、陕西、云南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史念海、陈光崇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卷已经出版了。它以140万字的篇幅,全面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历史。读完这厚厚的两卷本,我们高兴地看到,诸位学者的通力合作,产生出一部视野宽广、论证坚实、观点新颖的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三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正确处理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普遍,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够尊重,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利益和按照民族特点办事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全面贯彻实施,特作如下决议。  相似文献   

8.
我很高兴来参加第六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并负责第一讲。我自开始教书以来 ,讲课时不喜欢跟着稿子讲。今天仍是这个老办法 ,先发讲稿 ,请大家认真地读并给予批评 ,而我今天则利用这个机会作一个即兴发言。先讲一讲我是如何准备今天这个题目和讲稿的。去年是西北民族学院建校 5 0周年 ,我来到这里。当时很兴奋 ,建议把预定今年举办的第六届研讨班办到西北地区 ,配合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第一届研讨班是在 1995年办的 ,至今不到 10年 ,已办第六届 ,这是同行们热心支持的成果 ,也可以说是时势发展的需要。我看到手册中已把前五届的主题内容做…  相似文献   

9.
<正>谭拜尔(Stanley Jeyaraja Tambiah,1929-2014)出生于斯里兰卡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泰米尔家庭。1951年,他在锡兰大学念完本科,进入康奈尔大学深造,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次年,谭拜尔开始在锡兰大学教授人类学。1960年后的几年间,他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学助理到泰国工作。1963年至1972年,谭拜尔任教于剑桥大学,随后在芝加哥大学执教。1976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吴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31-133
民族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特有的象征符号,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瑶族史诗《盘完大歌》的民族文化意象丰富,有着特定的瑶族文化内涵。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化异化动态平衡的重构策略,实现少数民族典籍中民族文化意象的充分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1.
周亮亮  张小平 《民族学刊》2022,13(7):86-93, 147
听觉叙事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莫里森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声音和听觉的书写,这些听觉叙事不仅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听觉感官体验,而且与黑人民族记忆紧密相连,是黑人摆脱白人主流文化冲击,回归黑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关键途径。本文以《所罗门之歌》中的听觉叙事为切入点,探讨声音、倾听在人物回归和重建民族记忆中扮演的角色。听觉意象沉寂与歌声分别代表祖先的缺席与在场;破除种族主义听觉模式,学会因声而听是回归民族记忆的先决条件;因听而思到因听而行的听觉模式蜕变标志人物对民族记忆的反思与重建。听觉叙事是莫里森借助感官想象再现黑人内心世界,重构民族记忆这一创作思想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抉择歌一直受到来自西方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数学教育家的特别关注。基于对抉择歌的国外研究文献梳理以及国内文本的解读,本文以《周易》蓍卜演卦与《狸斑》童谣相类比,探寻两者计数方式上的一致性,进而挖掘抉择歌的仪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任小波 《中国藏学》2012,(2):114-119
敦煌P.T.1287号《吐蕃赞普传记》第5、8节载有两组松赞干布时期的盟歌,是涉关吐蕃王朝前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综观以往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有学者对其内涵和功能作过细致的解说。本文对这两组盟歌作了重新翻译和分析,初步揭示了其文学情味与政治意趣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观,就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也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和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不同,世界观也就不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处理也不一样.这种情况,反映到民族问题上也是一样,不同的阶级都按照自己的阶级观点、阶级利益来观察、分析民族问题,制定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因此,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民族观.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民族观,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民族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着不同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安多藏区寺院林立,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以清代寺院为主,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觉囊派等.寺院类型也较为复杂,有一般性寺院,也有形成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寺院.形成过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众通常结成牢固的供施关系,在“供”与“施”的交换模式中将社会生活编制在一张无形的权力文化网络中,对所在地区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覃琮 《民族学刊》2021,12(5):68-74, 11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积累了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资源。《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是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民族文献大系”丛书的第一部,收录世代流传于广西田东县瑶族布努支系的婚俗歌谣。该书不仅是对瑶族歌谣文化的一次抢救性发掘和系统性整理,更在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提升瑶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瑶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培育和铸牢、促进中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构筑中国瑶族和世界瑶族的联系纽带、凝聚全球华人向心力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现代舞以身体语言为基础进行纯舞蹈的诉说,其中语言的投射可映照出作品的内在含义。文章以笔者在第十届“荷花奖”获得现代舞奖提名作品《青春之歌》的创作实践为案例,分析该作品的身体投射、空间投射及心灵(生命投射),以舞蹈内外因子的投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青春”的解读,企图在“出走”与“返还”中搭建一个相对应的情境与思辨的语言形态,刻画出属于这一时代的精神诉求和“青春”气息。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践,涵摄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对之进行创造性的化合创生,提炼出中国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概括出富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研究范式、理论方法、学理基础和价值取向,才能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壮大提供渊源深厚的精神滋养.覃德清教授的新作<民生与民心--华南紫村壮汉族群的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以下简称<民生与民心>)①,以作者家乡广西柳江县百朋镇②的壮汉诸族群的田野资料为中心展开论述,以广东东莞市茶山镇广府人的社会文化形态及其变迁历程作为参照,关注华南紫村诸族群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综合社会治理和自然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明始终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学术大师的著作,引起国际关注,近期出版的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著作全编《钟敬文全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