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林忠 《决策探索》2007,(13):26-27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文化和旅游这两种社会活动从产生之初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没有像今天联系这样紧密.可以说人们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都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文化动机是人们旅游动机的核心和源泉.文化已成为现代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乏味和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们旅游活动的最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线乡镇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文化的概念入手,阐释霞云岭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梳理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从而为北线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茶竹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可以增加旅游的"看点"和"卖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和品位;而旅游则可以进一步普及和宏扬茶竹文化,推动了茶竹产业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展示出了茶竹文化旅游广阔的前景。永川同时集茶竹旅游资源于一地,茶山与竹海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发展茶竹文化旅游在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技术产业、区位等方面具有优势。永川旅游发展要突出茶竹文化特色,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20年的时间里,横店从一个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引领国内影视旅游业发展的"中国好莱坞";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横店影视城具备稀缺的领头羊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力的政策支持等。与此相对,土地资源紧缺、作品亟待升级和缺乏文化内涵等逐渐成为制约横店影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快人才培养以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等方面多管齐下促进横店影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毛燕 《经营管理者》2014,(27):120-1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缺乏生命力的,这决定了二者在融合上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旅游的优势是市场,文化的优势是内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四川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关联度高、边界模糊。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有效途径。甘肃张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资源融合"是文化资源富集区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佳路径。张掖市应在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理念,将文化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业,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张家界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张家界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张家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增强旅游产品的可参与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政府科学指导避免政府和企业的短期行为和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等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张家界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为张家界旅游产品的科学开发和更好地适应世界旅游需求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我国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但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发展存在着缺乏地方特色、商品质量偏低、宣传不到位、人才瓶颈限制等问题。为此,应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商品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旅游商品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旅游购物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9.
主题公园游客“体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公园是旅游业中发展较快的一种现代旅游资源,也是对原有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主题公园以其特有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融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强大的娱乐功能,对游客产生着强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广西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有着丰富厚重的民族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将把民俗文化导入旅游,是广西宜州打造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必然选择。广西宜州要全方位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须实施一批民族文化开发重点工程和项目,造就宜州少数民族和地域文化氛围,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将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将民族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宽和提升,从而打造宜州刘三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化旅游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迫切。西南地区地域辽阔,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形成了多彩而又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在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本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对本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目前,本溪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旅游纪念品文化特征不浓厚,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溪应以地域文化背景为依托,充分挖掘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出高品质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决策咨询通讯》2010,(2):66-68,74
成都市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特点鲜明,但是开发与管理不到位。根据成都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应突出成都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元素,把成都市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草根文化、休闲文化体验之都",以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套餐"的形式重新设计旅游线路,重塑府南河,建立美女博物馆,利用体验式旅游、自助旅游、交换旅游等新形式,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的小旅游空间拘囿被打破,旅游由城市内部的小尺度向县城、乡村、郊野更大的地理空间扩大。开封旅游资源以丰富的内涵遍布市县各处脉络,现阶段集中于市区有限的资源数量及空间范围,难以应对现下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开封县域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及挑战性条件,认为县域拥有丰富而多元的旅游资源存量,市区旅游业大的影响态势,良好的后发资源等优势条件,同时存在基础服务建设滞后,资源高转化率难保证,客源市场竞争不利等劣势条件。提出开封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应采用圈层式及点轴式整合,全域联动;智慧化营销,推动客流延伸至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信息服务建设;保障旅游人才供给。希冀以开封县域旅游资源的呈现引起学术研究的更多关注,以旅游开发策略的提供为市县全域旅游的发展给予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体育旅游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旅游的概念、分类、内涵、特征、作用及其资源历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体育旅游则较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基础条件,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结合重庆市自身的体育旅游资源优势,针对重庆市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果树旅游资源在国内的开发较早,是属于比较成熟的一个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提升景区旅游品牌,以达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世纪90年代,休闲逐渐成为国人谈论的热点。休闲旅游也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滇西片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休闲旅游上有了初步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问题。本文结合滇西片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滇西片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完善和提升该地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宗教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品牌,宗教朝觐、考察旅游成为现代国内旅游需求中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辽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本文介绍了辽宁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资源概况和存在的开发优势,以及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辽宁宗教文化优势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利用,并同时提高导游业务水平,强调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加大宣传力度等使其宗教旅游文化能够得以大力发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石油文化、古文化、湿地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温泉文化、冰雪文化等。要做好旅游文化的整合开发工作,注重文化、彰显特色,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旅游的普及性和大众性特点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兴盛,现阶段津京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依然存在旅游资源分散,缺乏合理有效竞争机制,缺乏区域旅游凝聚力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阐述未来津京冀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应自足自身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向品牌旅游、大文化旅游和绿色低碳的特色方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