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销售人员招聘在规划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方面存在不足:销售部门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招聘需求时没有明确的要求;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主要以经验和知识考查为主,对员工的心理测试重视程度不足1/3,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致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仍然是熟人推荐;负责招聘的人员从业水平低或不专业。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始终存在着人员流动问题,人员的流动包括由社会向企业流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和从企业向社会流动三个进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保持企业与外部社会之间人员一定的流动对企业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从而使内部人力资源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人员流动的角度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包括人员招聘管理、人员任用管理、人员离职管理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管理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用人来说,招聘是第一步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不仅仅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形象,同时还必须能够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企业需要对人员招聘工作进行重视,对于招聘的每一个环节、流程都必须做好、做仔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体现出企业形象的同时,招聘到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任职。一、对企业人员招聘现状的分析1.人员招聘缺少规划。当前,很  相似文献   

4.
35岁代表着什么?在一些企业看来,35岁是应聘者中的“老家伙”;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落伍者”;有家庭、孩子,不敢轻易跳槽的“失落者”……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围绕35岁,展开一个有关中年人才的话题。35岁困惑目前,在北京国展的一次招聘会上,两千多家用人单位有六成在招聘时,无论职位高低、学历和工作经验如何,都把35岁作为最高限定年龄。年龄的重要性,竟然与从事某项职业的前提———具备某项专业知识不相上下,成了人才招聘中的第一道“门槛”。的确,看看电视,翻翻报纸,听听广播,“35岁以上免谈”几乎成了一条…  相似文献   

5.
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人才开发》2005,(10):40-40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每年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两旺两缺”:就业人数“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旺”;岗位“缺”,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才“缺”,企业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造成供需矛盾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时强调求职者要有工作经验,甚至在招聘条件中标明应届生免谈,这无形中将大学毕业生拒之门外,导致“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而且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学生就业所需…  相似文献   

6.
罗艳 《人才瞭望》2023,(10):88-90
<正>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新员工的招聘和选拔十分重要。当前,国有企业存在较多的人员招聘甄选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活力。因此,本文结合当下企业的人员招聘甄选实际情况展开研究,明确招聘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并进一步提出完善企业招聘甄选体系、采用科学招聘甄选方法、制定科学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计划、及时优化招聘流程与渠道、确定适当的人才评价标准与工具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能力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招聘新理念 站在比招聘本身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招聘的原则,大致有这样几个新理念:1.对应聘者坦诚相见。招聘人员需要给应聘者以真实、准确、完整的有关职位的信息,这样才可能产生雇员与企业匹配的良好结果,从而带来比较低的雇员流失率。其作用就相当于给应聘者打“预防针”,应聘者进入企业发现企业负面情况以后也不至于有太大的不良反应。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让应聘者进行自我筛选,如果他了解了企业真实情况以后,认为不满意,可以自行退出招聘过程。与这种新理念对立的做法是:HR部门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部门领导也很满意,招聘人员生怕让到手的大鱼跑了,于是拼命给他灌  相似文献   

8.
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会在招聘中标明企业的名称,“光明正大”地招贤纳士;但是,我们也常常会在报刊网络上看到一些匿名招聘广告,比如:“某公司招聘业务员数名”、”某企业招聘项目总监”、”某大型超市招聘收银员若干名”……可以说,匿名招聘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企业招聘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匿名招聘?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匿名招聘?企业又怎样实行匿名招聘呢?  相似文献   

9.
赵亚利  刘泓 《人才瞭望》2014,(11):62-63
近年来,随着80、90后成为创业的主力军.原有的招聘模式也紧跟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智能招聘和求职也成为了新时尚。新密市人社局紧跟时代变化.根据企业和劳动者需求.先后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网”“就业QQ交流群”等.全市企业通过网络就可以与人社部门进行业务交流、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上求职.报名培训.接受人社部门的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输入需要人力资源招聘的全面把控,企业招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传统的招聘方式只重视应聘者学历、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发展,这些并不能表现一个人才的综合能力,所以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基于胜任力的人才招聘对于企业的人才选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缓解疫情冲击,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载体。2016年至2020年,我国平台企业员工总数已由585万人攀升至631万人,平台经济服务人员由6000万人进一步扩展到8400万人。尽管新业态从业人数在不断增加,但专业化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却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各地也开展了一系列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实践探索。劳动关系的机械认定带来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的人群分割基于当前新业态企业运营及用工模式,新业态从业人员可划分为三类:一是企业以用工主体身份招聘从业人员(或由劳务派遣机构招聘),制定相关劳动、服务标准并且与之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人员。  相似文献   

12.
名企人力资源部对人才招聘有什么具体要求?他们在员工培训方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500强企业贝塔斯曼集团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吉涵斌说:“我通常比较不喜欢那些美化简历的人。” 人物——吉涵斌,贝塔斯曼中国控制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的公共关系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一职。 能量释放需要积累 问:从2000年进入贝塔斯曼,到目前成为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的成就很让人惊讶,您觉得您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 吉涵斌(以下简称吉):进入贝塔斯曼是我事业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我  相似文献   

13.
管理实务4则     
《人才瞭望》2004,(12):43-44
什么是“ERG”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ERG”理论认为:因教育的水平、家庭背景、价值观、个性特征、年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某种需要对某个特定的人的重要程度或产生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同时,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与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要,就表示存在着激励因素。因此,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应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和满足下属的需要。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公司、企业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岗位与人员不匹配的现象。改变人力资源配置的观念,需要通过内部调整、外部招聘,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做到人岗匹配。一、转变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观念(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公司、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人才优势的发挥,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公司、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基础,因此,公司、  相似文献   

15.
只有勇于挑战,才能与成功结缘。一家知名的医药企业招聘科员,有数十名应聘者参加了面试。面武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出来,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太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从业经验者,一概不收!”在门外等待  相似文献   

16.
一、不要被“经验”吓跑。很多单位招聘广告上的“经验”二字,不知吓跑了多少毕业生。其实,吸引招聘人员注意的,往往不是那些专业最出色的人,而是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如果对自己应聘某一职位有信心,完全可以避开招聘会的摩肩接踵,直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全面经济改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国有企亚面临着新的市场发展环境.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中重要的主导力量,其发展与扩大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国有企业必须审视的新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有企业的人才更新,如何制订正确的企业招聘计划,如何落实企业的招聘工作,正确考核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工作管理,让国有企业在人才吸收与利用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是每一个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企业不断发展、扩大、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招聘主管如同上班,几乎天天按时“报到”人才市场:或企业经常在媒体进行人才招聘,且并总是相同职位的招聘广告。持续不断的招聘已让企业的管理者感到厌倦,但是企业似乎一直缺人。企业的环境和待遇都不错,也没有扩张,企业一直处在缺人和招人的怪圈中。经过对该企业了解和曾在这家企业工作过的员工的沟通,发现了问题。在这家企业工作或曾工作过的人反映了四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贾丹 《人才瞭望》2008,(10):47-48
一、案例内容 M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老牌国有企业,现有在职员工1000余人。公司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员仅占20%;人员年龄结构偏大,30岁以下的员工不足6%。以旗下某一事业部为例,110多名在职员工中,仅有10人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下青年员工仅7人。M公司虽然经历了改革重组,但历史诟病依然存在,近亲繁殖、观念落后、论资排辈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一个“老”人汇聚的企业亟须新鲜血液的注入。以企业最近一次招聘为例,2007—2008年度,伴随着公司机构改革方案的推进,领导层决定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以更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各种媒体的招聘启事和市场内电子屏幕招聘信息上,用人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招聘人员往往都规定这样一个条件:“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就将许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和职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其实,用人单位这一招聘条件有点绝对化了,招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