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就这场战争对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其意义不亚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而甲午战争则促成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完成,使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开辟了日本通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政府“殖产兴业”、“富国强  相似文献   

2.
<正>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十九世纪后期的戊戌维新在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整个戊戌维新过程中,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以东邻岛国日本的明治维新作为效法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并将其与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从而来指导和推动己所进行的维新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戊戌维新是康有为明治维新观在中国的一次不成功的实践,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在中国的一个翻版,戊戌维新是中国式的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中的孙中山与日本明治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其思想理念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其对日本明治维新迈上近代化的变革大为推崇,在其追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及其实践中,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作为其改革近代中国现状努力的一种借鉴,影响巨大,可以说孙中山先生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和实践,在很多地方都留有日本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评价是:它的存在,在明治维新前为幕藩领主制的瓦解因素,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而明治维新后,其作为封建制度的残余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质诸史实,则寄生地主的兴衰,是与日本近代化基本同步的。尤其明治维新后,它的存在和发展大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才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阻碍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万历朝鲜役是四百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战争最终虽以正义的胜利而告终,却使明朝与朝鲜由盛转衰,并给女真以迅速崛起的机会.此后,后金取代明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形成了新的东亚政治格局.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此后以史为鉴的德川幕府,再未动侵朝的念头,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以后.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化,一般说是指资本主义化的过程,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从产生到发展直至确立的过程。日本近代化的时间,从广义上说,自明治维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狭义上说,自明治维新到明治三、四十年间,资本主义基本确立止。日本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近代化,这主要表现在生产与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日本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有为的日本观臧世俊康有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他青年时代就关注日本的明治维新,认真搜集日文书籍。甲午战争之后,他更加注重对日本的研究,并毅然提出“以强敌为师”,推动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他又亡命东流,得以亲眼目睹日本的状况。本文拟就康...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本对关内沦陷区农业的破坏和掠夺朱玉湘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关内广大地区先后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本文将着重剖析日本在关内占领区农业掠夺的过程、特点及其危害。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正>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本文借鉴日本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谈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一、日本国有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日本在资本主义列强中属后起之秀.1868年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逐步实现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至1968年,在这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至1951年9月,美国在对日本单独占领时期,采取强硬措施,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不仅消除了来自日本的战争威胁,使日本成为一支和平力量,更重要的是还消除了日本社会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顽固存在的二元结构———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从而使日本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民族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经过美国的改造,战后日本最终与中世纪一刀两断,跨入现代国家的行列。日本的现代化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徐泰来同志在探讨中国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时认为:日本地处中国这块大肥肉之旁,列强都想吞噬这块大肥肉.于是,英美利用日本作为牵制帝俄而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就不但放松了对日本的侵略,反而扶植日本.日本倒幕派利用列强的矛盾,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明治政府成立后,它很快获得了列强的一致承认.后来,明治政府的内外政策始终得到英国的支持.这一点也是洋务运动所不曾有的条件.”这些看法粗读感到有道理,真从思考则觉得用这些论点来说明治维新成功,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条件,确是似是而非,故特提出我们的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帕奈号"事件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一桩恶性事件,其目的是用火力侦察的手段试探美国对其扩大侵华战争的反应.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反应是激烈的、愤怒的,其严重程度足以引发一场战争.然而,美国最终对其采取了温和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是:罗斯福总统不愿采取把美国拖入战争的措施;当时的公众舆论也不利于美国政府对日采取强硬态度;孤立主义者有效地利用了民众的反战情绪;美国政府担心此事件会影响美日贸易.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在日本扩大侵华战争面前所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系统论进行世界史研究,我国尚在起步阶段,而用来研究日本史特别是用来研究明治维新时更是如此。因而,本文在研究系统效应与明治维新的种种关系时,只是提出一个大体的框架,谈不上框架内部的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 明治维新的系统层次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学习西方出现严重的偏差,导致一度极端脱离日本国情,致使当时日本的思想界陷入极端混乱,并引发了新政府出现政治危机,造成日本现代化“欲速而不达”的结果.但随着“鹿鸣馆时代”的结束,这种偏差也宣告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6.
1863年,英法军队借"保护"居留地外国人安全之名,进驻日本横滨;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多次与列强商议撤军问题未果.直至1875年,英法两国"突然"主动向日方提出撤军.本文试图对英法两国从日本撤军的历史背景、交涉过程、撤军原因等问题做一实证性的分析和考察,进而探讨外国驻军的性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战争期间的川端康成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沉湎于日本传统美的世界.然而,川端留下的一些未被注意的战时随笔,却显现出了他对"满洲国"、"满洲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对战争的接受和肯定的态度.在分析了他从迷惘到接受、从屈从到肯定的流变过程后,可以发现,除了战争大背景下时代风潮的蛊惑外,川端潜在的殖民思想和他的"日本情结"才是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期,在欧美列强的威逼下,日本被迫解除国禁,实现了“开国”。日本的”开国”是以西方的冲击为契机,以文化“开国”为先导,以政治、经济“开国”为尾章。这一进程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破坏,为明治维新的历史性选择与变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原 《天府新论》1999,(3):80-85
会社制度在日本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产生和形成则始于明治维新之后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明治维新后,后起的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日本,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司制的引入和实施,作为自身实现工业化转变的关键环节。会社建立是“文明开化的象征”,成为明治初期普遍的社会思潮,也是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始终呈现出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特征。这便决定了日本会社依赖和服务于国家机器的性格。日本会社制度并非简单地移植西方公司制度的概念,而是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方公司制度进行功利性地有选择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是日本刷新政治,改革弊端,赶超列强,迅速崛起的起步阶段;也是日本近代史上闻名全世界的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有着颇为广泛的渊源.尤其是中国思想家林则徐、魏源对日本近代改革思潮的掀起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和影响.日本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仍然低垂着"闭关锁国"的重重帷幕.德川幕府自一六三三年以来,连续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出海,仅留长崎作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而获准来港贸易的又仅有荷兰和中国的商船.因而,透过长崎这扇狭小的天窗,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