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比较经济史的角度看,重商主义的兴起为近代欧洲崛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阿拉伯帝国也曾具有某些发展重商主义的历史条件。社会结构的剧变导致经济模式的改变和重农主义的崛起。"哈里发"制度既不能有效动员体制内力量进行国际竞争,又无法与体制外力量建立联盟——像西欧一样发展产业城市、市民阶层。反对重利的伊斯兰经济伦理与由利己主义衍生出的重商主义格格不入。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阿拉伯帝国难以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交往史。从历史交往这一哲学视角,审视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无疑会对阿拉伯帝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亡,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是融合东方文明古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发展起来的.当西欧尚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时候,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逐渐传入西欧,推动了西欧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西欧近代大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5.
公元八世纪,出现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把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都包括在内.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广泛吸收融合当时被征服民族的先进文化,由此诞生了光辉灿烂、影响深远的阿拉伯新文化.阿拉伯新文化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阿拉伯文学艺术的兴盛,《一千零一  相似文献   

6.
北非地区政党的形成与发展很不平衡,尽管这一地区的多数国家已建立和推行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定期举行大选,但实际上执政党力量常常居压倒优势,反对党力量十分弱小,地区国家政党制度的运作常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主要政党的领袖在多数北非国家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地区政党大致可以分为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阿拉伯社会主义政党、社会党、共产党和伊斯兰政党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唐代,封建经济繁荣,物质财富远胜前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相当发达.大船长达20丈,可载六七百人,完全具备远洋航行条件.依靠这样的物质基础,适应现实的要求,唐王朝奉行了很有远见的开放政策,发展了和阿拉伯及其他亚非国家的经济关系,社会生产进一步上升.史籍记载,唐朝与大小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东起日本,西到阿拉伯和拂森(东罗马),都有唐人足迹.长安城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客,其中有不少阿拉伯人.西安唐墓曾出土3枚阿拉伯金币,建造年代分别为702、718和746年,时值阿拉伯帝国倭马亚朝时期.阿拉伯帝国把中亚、西亚、北非和西班牙连成整体,形成统一的经济区.帝国农工商业兴旺.水陆交通发达.巴格达城世界闻名,各国商旅荟萃.阿拉伯的统治者同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王朝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唐朝政府维护西城通道,命侯君集破高昌,阿史那杜尔平龟兹,犁庭扫穴,丝路畅通.从阿拉伯经撤马尔罕到中国内地的商使,往来不绝.唐三彩中中亚种的双峰驼和阿拉伯种的单峰驼,或昂首嘶鸣,或伏卧在地,或驮丝绸,或载乐队,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世界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悠久的阿拉伯世界的发展进程极富变化性。近代以后,先后遭土耳其帝国以及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一战后,阿拉伯世界的现代国家体系才逐步形成,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西方主义、国家主义、外贷主义等特点,对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七八十年代,随着阿拉伯各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崛起与发展,其图书情报事业也迈出了巨大步伐.70年代初,阿拉伯各国认识到建立阿拉伯图书情报服务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建立数据库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进入80年代,在开罗和突尼斯召开的发展阿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美国媒体,结合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将“泛阿拉伯主义”附会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进而视其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纳赛尔掌权后,美国媒体出于对埃及亲苏外交的敌视,纷纷指责埃及政府试图仰仗苏联支持,建立“阿拉伯帝国”。随着埃及(阿联)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舆论界仍继续敌视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认为纳赛尔建立“阿拉伯帝国”的“野心”虽然导致其与苏联的纷争,但仍是西方的威胁。美国人对纳赛尔的敌视,虽然伴有强烈的冷战心态,但他们频繁以“阿拉伯帝国”或“穆斯林帝国”的历史意象,比附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实际上是对“东西对立”叙事模式的延续,反映出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伊斯兰征服”的历史记忆,并连带着对中东地区整合倾向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出现过两次扩张高潮,一次是在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阿拉伯军队冲出了半岛,向埃及、马格里布、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大规模进军。第二次是倭马亚朝时期,伊斯兰武装力量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欧洲土地。但处在伊斯兰扩张高潮时期的倭马亚王朝只传位14代  相似文献   

12.
在典籍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阿拉伯文学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支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何谓阿拉伯文学?历史上,古代是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中古时期是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后来一提到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是指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古代阿拉伯文学是以散文和诗歌为主的民间口头文学.阿拉伯半岛上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民  相似文献   

13.
北非历史上曾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先后占领、统治多年,留下了它们的许多遗址和遗迹,今日突尼斯境内的卡夫,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波澜壮阔、史无前例。阿拉伯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影响深远,在公元8~12世纪居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地位,是大规模的翻译运动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发展概况及其原因,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作用等作一简述,以求教于史学方家。  相似文献   

15.
翻译运动公元8世纪中叶,阿拔斯朝建立后,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帝国局势日渐安定。随着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也出现一派繁荣景象,阿拉伯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阿拔斯朝统治阶级,迫切希望吸取先进文化,准备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从《一千零一夜》看中世纪阿拉伯社会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享誉世界文坛的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民间神话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反映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惟一经典作品.其所反映的,是阿拉伯民族统一和民族精神的发展史,是了解和考察中世纪阿拉伯社会转型进程的一个缩影,是阿拉伯帝国处于上升发展并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走向繁荣并形成其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倭马亚时期,阿拉伯诗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作品的地域色彩鲜明,主题特征突出,创作风格迥异。一、诗歌地域特色的形成倭马亚时期,随着伊斯兰征战的深入发展,阿拉伯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但是各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形态和文明程度参差不齐,帝国境内逐渐形成了地域色彩鲜明的三大文学区域,  相似文献   

18.
造纸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和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同列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的西传,是通过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其中,阿拉伯帝国造纸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于推动造纸术的西传,推动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起了重大的作用。自从公元105年蔡伦发明植物纤维造纸后不久,中国纸就越过葱岭,传入亚洲西部地区。而  相似文献   

19.
公元8~13世纪,欧洲还处于科学落后的低谷,阿拉伯帝国已登上科学文化发达的高峰.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在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中亚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在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自然地理学比较发达不是偶然的.伊斯兰教是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国教.拜功是穆斯林的“五功”  相似文献   

20.
开罗史话     
埃及首都开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期(634—644),新兴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开始大举对外扩张,639年末,阿拉伯名将阿慕尔率军挺进埃及,翌年1月轻取距现在塞得港不远的法尔玛,打通了前往拜占庭军队在埃及的军事要塞孟菲斯的道路.经7个月的包围,阿拉伯军队于641年4月6日攻破孟菲斯,接着向埃及首府亚历山大进军,迫使拜占庭帝国驻亚历山大总督居鲁士向阿慕尔立约投降,从而结束了拜占庭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阿慕尔根据欧麦尔的命令,在孟菲斯城外搭帐蓬、建住宅,并把它定为埃及新首府,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